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7-09-06周中贤张光明

魅力中国 2017年33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

周中贤 张光明

摘要: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利用一些绿化植物的保水功能和蓄水池等收集雨水,实现放内涝及蓄水抗旱等功能。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助力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相比于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海绵城市建设在劳动力成本上又有了一大突破,调蓄设施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等相结合,“净增成本”减少。倘若海绵城市概念能够得以广泛实施,必然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生态革命。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一、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之所以以海绵命名,主要是希望城市的规划建设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净化、储存、使用水资源。而就目前的生态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国内的水资源存储量正处于一个急速下降的状态。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技术手段,将雨水进行收集,将极大的提高生态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对城市的排水、给水、储水等系统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技术手段将城市的水资源系统形成一结构网。实现对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再次使用,控制城市内部出现干旱或者洪涝等几率。通过绿道开发、可渗透路面、透水停车场等手段实现应用。促进城市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相关法规欠缺

我国海绵城市建造起步较晚,低影响开发在国内还处于推行阶段,各规划部分对六大雨水处理工程不熟悉,相关的规划规范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体系的评价体系还没有树立起来,法规方面也亟待完善,尤其是要拟定有地域特征的与当地开展相适应的海绵城市标准、技术规范。别的,国家近期发行的文件不具有强制性,想要进一步执行海绵城市的建造作业,必须出台具有强制效力的法规,树立具有针对性的运行机制,采纳强硬手段使低影响开发规范化。还可引入必定的奖励方针和投融资形式,要建造海绵城市就必将伴随着巨额的资金投入,如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引入了(PPP)协作形式,拓宽了出资途径,但这并非代表政府能够搬运权责,反而更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肩负起更重的职责去引领整个社会的海绵化建造,做好成本核算、出资规划、工程监管、评价检验等各项作业。

(二)规划规划困难

海绵城市的建造是一个杂乱的进程,牵涉部分多,有市政、水利、园林等,影响范围广,所以各部分、各专业之间应当和谐运作,加强评论,一起出谋划策。既然海绵城市是作为一个体系性的概念呈现,那么其规划规划也必定是体系性的,规划中的每一个进程都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而且该理念分配下的新式城镇规划对从业人员的才能要求也远远高于传统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需求具有多个部分的专业知识,需求多规合一,这也迫切的要求我们打破各部分之间有限交集、被动合作的局势。若是条件答应,各当地政府乃至能够专门建立一个海绵城市规划建造部分,这样既能进步规划精度也大大增强了整个规划规划进程的机动性。

(三)施工管理难度大

施工是海绵城市建设最后也是从理论到实践最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体会不到施工图的内在含义,加之海绵体的修建难度不大,在施工时容易掉以轻心,所以施工质量相当马虎,也就必然导致最后的建设成果与设计者的初衷有所出入。一些不负责任的包工头,为降低成本牟取个人私利,甚至偷换重要的海绵材料构件,如此一来,这些所谓的海绵体工程也就徒有其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分散控制、源头治理,那么在一个低冲击开发区域内必将零星的分布着数量巨大的海绵工程,其管理难度大,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那么将难以发挥各海绵体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三、重点措施

(一)强化城市水系保护与修复

按海绵城市理念制定五河河道城区过境段水系保护与修复方案,重点抓好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自然河床、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景观改造等综合措施,增强河道调蓄、渗漏和行洪能力。严格城市蓝线、绿线管理,加强城市湿地等自然水体的保护和恢复,严禁随意填埋湿地、水体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整治城区黑臭水体,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步配套再生水回用管网,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原则上新建城区全部配套雨污分流管网,老城区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将河道两岸景观美化纳入水系保护与修复系统,建设滨河两岸景观带,营造生态多样性,改善生物生存环境,提升河道水体景观。注重保持城市河道水系的自然连通,建立河道补水活水长效机制,推进水质改善。

(二)强化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

新开发片区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规划建设管控环节,开发企业严格落实;在建与既有建筑小区因地制宜适当改造,配套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辅装及透水性停车场等措施,及时消纳雨水。突出雨水资源的再利用,专门建设雨水收集和调蓄设施,收集建筑屋面雨水,旱时灌溉、洗车,雨时调蓄、滞流。对地面径流有组织地汇集与输送,采取净化处理后將其引入原有或新建绿地渗透、调蓄。政府投资建设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要求。

(三)强化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按照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加快老城区易涝点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完善排水管网,做好管网系统与周边海绵体的有机衔接,提高城市整体排水防涝能力。加快建设和改造沿岸截流干管,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结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等要求,布局建设滞水塘、调蓄池、蓄水池等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

(四)强化规划管控。

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作为城市规划刚性指标。深化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制定规划管理技术要点、设计导则及图集等地方性规范标准,将径流控制率、雨水利用率刚性约束指标和下沉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地比例、水面比例4项管控性体系作为规划设计条件,落实到方案设计、建设实施中,抓好用地许可、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控。建立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机制,健全运营绩效评价和考核管理等规章制度,并在试点区内率先施行,确保建设项目符合海绵城市要求。

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就是要去保护已有的海绵体,已有海绵体即包括河、湖、池塘等天然水系,也包括各种天然绿化、林地。其次,对开发区域要人工建造海绵体,如建设下凹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等,部分考虑回用,最后剩余径流通过市政管网、泵站排放,这样就构建成完整的新型城市排水系统。这个排水系统也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做到真正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张毅,李俊奇,王文亮.海绵城市建设的几大困惑与对策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6,12:7-11.

[2]周建国.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