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2017-09-06徐玲

魅力中国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师应习作特色

徐玲

一提到写作文,我们农村小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他们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不爱写作文。作文难,难在哪里呢?学生认为作文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农村孩子是最亲近自然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写出农村特色。

一、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

许多孩子觉得生活平淡,毫无新奇之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真情投入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爱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创作的源泉。只要心中有爱,学生才会有话想说,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1、热爱周围环境。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青翠的群山、甘醇的泉水、清新的空气、飘香的茶、憨厚的人……慢慢的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习作题目中才能写出特色,写出内涵,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关爱身边的人。很多学生没有开过一次生日宴会,感受到生日的欢快;也没有收到一张贺卡,感受节日的欢乐。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放弃表象,放弃虚浮,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候中获取情感的慰藉,体验人间温情,农村孩子在写人记事中才能情动辞发。

3、留心周边的事。只有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看多想,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写出特色。只有留心观察,学生的习作就能有所创新,不走老路。

二、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围绕目标,小处着眼。学生受观察兴趣和知识水平注意力的影响,往往在事物面前不知所措,无从入手。教师应围绕习作目标,选取较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观察对象与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

2、细致观察,突出特性。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变化,并进行细致观察,从细微出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并且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习作时才能写得具体,写得形象,写得逼真。

3、提高认识,丰富表象。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不能直接成为作文的内容。这是有些学生作文记流水帐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感性东西上升到理性,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真实地表达出来。

三、体验生活,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学生生活在农村,有着充裕的活动时间,广阔的活动天地。经常参与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习作思路。

1、多写观察日记。学生经常要喂养、饲养小动物,还经常要种花种草,种菜种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童趣的日记跃然纸上。

2、乐写“小发明小制作”。农村孩子生活在广阔的自然之中,思维不受限制,常常自主开发,创造出许多新玩具。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发现、发明、小制作写下来,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乐中写。

四、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干巴巴的,没办法写具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多诵读书本上的好词好句。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

1、学习农谚农语,优化习作语言。农谚既阐明科学道理,又生动易记。运用好谚语既读来朗朗上口,又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写出农村生活的特色。

2、学习特色语言,强化习作语言。农村有特色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写出农村特色。

3、学习农村的俗语,美化习作语言。“种子浸泡在水中后发芽、长叶”。这是我们的说法,而农民说的是“冒牙、爆青”。仔细推敲一下,农民的“冒牙”、“爆青”比“发芽、长叶”更富情境。一个“冒”“爆”说出了种子发芽那种无比强大的力,说出了种子发芽的色彩。这是多么精练的语言,多么形象的表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收集,交流农村俗语,推敲比较,学习用词的准确,美化习作语言。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应习作特色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习作展示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