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体育赛事的人文传播与政治意涵

2017-09-06钱宗梅唐智明

文学教育 2017年9期

钱宗梅+唐智明

内容摘要:现代传媒下,大型体育赛事因其长周期性、文化性、广泛影响性而成为超越赛场对国家多重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大型体育赛事提供的多元价值、多边外交、多种目的的平台不仅可以展示、提升国家形象,培养和传播人文精神,还可以借助赛事叙事模式、借助运动员和国民传播,丰富拓展和重新解读“仁、义、礼、智、信”现代内涵,提升国民精神追求和公民意识,弘扬主流价值观并增强社会凝聚力。对外中国通过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展示民族文化和国家实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增强国际认同。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 人文传播 政治意涵

在欧洲杯、世界杯与奥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带动下,“体育”必将成为传媒领域聚焦点,“大平台”加“大赛事”将意味着“高收视”和“高效益”。这些融会赛史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全球性高端赛事具有周期長、波及面广、影响深远等特点成为现代体育核心。主办国利用此契机影响世界舆论,积极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力争实现国家利益最大诉求。尤其在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条件下,体育传播触角可以延伸至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传播效果愈发显著。主办国提出具有浓烈民族印记的主题理念、奥运口号和各项专题活动,不仅传递出主办国政治意涵,还可以成为奥运历史上人文精神的精髓。

一.中国人文精神精髓及时代诉求

精神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及情感、情绪一类本能心理所获得的和谐、美好、仁爱、至善、大公、无私等的思想境界。中国人文精神源远流长不断衍化,“和合”境界始终是不懈追求。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勇。”于是,主张重义轻利,淡化物欲。孔子明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中国文化精髓强调做人第一要义即“立德”,强调修身养性,倡导中庸平和,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乡土亲情,反对见利忘义,此乃和合特质下中国人文精神固有内涵。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可当今社会,老人倒地无人敢于扶救,医生与教师屡屡成为袭击对象。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之魂,是人类精神家园宿主,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3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市场经济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念使得拜金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淡化、信仰淡薄、道德滑坡。此外,对自然无度索取使人与自然对立加剧,出现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局面。物质富裕反而加剧和突出了精神世界困扰,这一切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发展经济,创造物质财富同时,还必须倡导和培育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最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1]

二.大型体育赛事对人文精神的传播

体育具有接触各级社会阶层的能力,也是窥探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窗口,作为大国崛起的重要符号,体育兴旺与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总是联系一起密不可分,所谓“国运盛则体育兴”,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成功崛起都证明了这一点。世界范围内重大体育赛事,传达的是一个社会的实体和文化表现,同时能加快现代人文精神培育,该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普遍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尊严、价值、命运及其权利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各种精神文化现象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各主办国在申办与承办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开闭幕式主题展示、民族印记璀璨文化的展示以及口号的昭示与寓意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与美好祝愿。南京青奥会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舞台,在青奥会庆典仪式、文化交流互动与城市文化体验等环节中,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与地方民间文化都得到了多方位、立体化精彩呈现,文化小屋内书法演示、剪纸、京剧脸谱与青花瓷等让各国代表团人员流连忘返,互动体验区内秦淮灯彩、国画、汉服与投壶游戏等让各国选手、教练和代表团人员赞不绝口。“中国文化太棒了!以后,我还要带我的妻子和女儿来看看。”突尼斯赛艇队的教练萨哈比兴奋表示。另外,中国传统文化表演中的二胡、唢呐、琵琶、太极、剑术等也掀起了一个个高潮,给各国选手与代表人员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三.中国梦发展背景下对大型赛事的政治诉求

对于新兴国家而言,全球性大媒介体育赛事不仅可以体现国家意志、展示国家最新发展概况、增强国家威望,同时还可以求得国家身份认同,所以不难理解新兴国家为何接二连三耗费巨资和精力申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1500多名运动员参加,近80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王室代表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促进了中国“首脑外交”。2014年南京青奥会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787名运动员参加。眼下中国已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这不仅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和结构运行良好,表明中国急于扩大国际话语权,同时也体现中国欲借此机会加强人文精神培育的决心,重新解读“仁、义、礼、智、信”的现代内涵,提升国民精神追求,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特性,使中华文明充分适应新世纪、新时期发展要求,在世界竞争中绽放华彩。如今,国家体育话语能力不仅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也是新时期国家形象传播的实践命题,国家话语能力是国家话语权利延伸。体育赛事发展成为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社会活动,远远超出了比赛胜负涵义。当赛场内中国国旗缓缓升起之时,国家威望随之愈发增强,全国观众为之鼓舞,国外侨胞为之骄傲,因为国旗,亿万国人爱国之情喷薄而出,国家认同感油然而生;同时中国可以表明国家政治立场,增强民众政治意识。[2]体育政治化是个不可避免过程,而进一步政治化也愈加彰显了体育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同理,大型体育赛事能实现中国政治意志与政治诉求。

四.大型体育赛事的实现及其可能途径

1.运动员的展示与传播

运动精英们作为现代图腾,不仅承载了自身生命与使命话语,还背负着特定社会、文化乃至历史时期的精神气质,他们是集体欢腾的主要角色与来源。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进取,奋勇争先,勇于战胜困难与自我,同时不忘体现谦虚、内敛、友好、善良的品质与精神鼓舞和感染着每一位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身为公众人物,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穿衣打扮、所用物品都被关注和模仿,每一举动都可能催生巨大化学反应,尤其在大众传媒时代集满聚光灯运动场内,所以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媒介对运动员形象塑造应通过举国体制得到体制上规范和强化。文《登远望奋发进击——热烈欢迎我国体育健儿凯旋》中就写到:“体育健儿胜利带给我们的决不是一时兴备和激动。他们为国争光的志向,顽强拚搏的精神,对于各条战线正在进行改革、努力开创新局面的同志们,是一个有力的鼓舞和促进。让我们学习、发扬他们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光添彩!”[3]每一体育爱好者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认为最出色、最欣赏的运动员,他们可以成为楷模传递正能量,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社会心理学家谢盖尔·莫斯科维奇所提出的小众影响理论认为:哪怕是小众人群,只要坚持下去,变化也会发生。endprint

2.观众的展示与传播

大型体育赛事前后持续周期长,俯拾可见的国民行为是主办国国民素养、人文精神的展现,另外对于我国社会环境及民众各方面规范发展与行为素养规范也有积极作用。公民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素质指标之一,一个国家公民整体素质如何,是这个国家能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可以说,公民素质是软实力的深厚基础。公民是一个国家参与竞技运动最基础构成。很多中国观众只给自己支持运动队或选手加油,不懂观赛礼仪、乱扔杂物、脏话满天飞,甚至打架斗殴。例如,在每年举办的斯诺克中国赛上,都会有运动员抱怨观众使用闪光幻一、来回走动、接打手机等干扰比赛行为,这都是斯诺克世锦赛移师中国的重要减分因素。对于现代世界来说,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实现民族繁荣富强,都有一个重要前提,这就是它的民族成员必须要有强烈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是民族责任感来源,是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的重要保障。因此,公民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建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另一个生长点,只有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全体国民公民意识,树立现代品格,才能保证我们民族精神培育收到实效。[4]

3.民族传统与特色展示及传播

中国缺乏拥有知识产权的自我品牌赛事,目前国内举办的品牌赛事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嫁接的高端赛事,这些赛事不但运营成本极高,而且每年要缴纳动辄几百万美元的知识产权费用,比如中网、上海大师赛等网球品牌赛事,而F1中国大奖赛,上海购买的举办权费用更是每年高达上千万美元。中国着力培养的如国际马拉松赛(北京)、厦门国际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七星杯”国际越野挑战赛(浙江)、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青海)、国际Fl赛事(上海站)等品牌赛事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城市和国家新形象,丰富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但与国际成熟体育赛事相比,中国品牌赛事的价值、规模、影响力均十分薄弱。众所周知,美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持续火爆、经久不衰,与多年来美国精心打造出像NBA、棒球、橄榄球、冰球四大职业联盟赛事和美国大学生联赛等一系列能为美国公众提供国际一流水平精品赛事有密切关系。另外,韩国跆拳道、巴西柔术、印度瑜伽、日本柔道、欧美健身操等早已遍及全球,这些项目在中国参与人群是趋之若鹜,遗憾地是反而彰显了我国特色体育文化受到冷落、甚至被束之高阁,如太极养生文化、少林武术文化、闽南舞狮文化、岭南龙舟文化、吴桥杂技文化等。[5]世界太极日,国外街头老外成群结队练习太极气功功夫,而我国大街小巷、广场上则显得冷冷清清,有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国外对太极拳等研究已经超过了国内。中国应当不断挖掘与增强国内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文化感召力,同时扩大传播,吸引更多人参与并习练,尽可能地在当地各级学校推广学习。

4.主流價值观的传播与弘扬

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改善和满足的同时,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给我们太多竞争压力和精神负担,疲乏肉体和荒凉精神势必会给社会伦序带来诸多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国家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时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所以,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主流价值观生发、弘扬与坚守,我们需要这样的主流价值观:理性、诚信、正义、公平、科学、教养、创新和竞争,并力争使它们成为大多人根深蒂固、发自内心的东西。美国社会矛盾并不比我们少,如黑白鸿沟、贫富差距等比我们城乡差距大多了,但因其主流价值观长期洗礼保证了美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主流价值观可以在大型体育赛事大事件中开闭幕式、主题片、主题活动与体验、口号、吉祥物与纪念品设计等一系列安排中渗入、体现并宣扬。

五.结语

大国竞技体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其崛起被赋予了一定政治目的与政治意图,肩负着特定时期历史使命,为国家利益拓展和诉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所以大型体育赛事对内可以提高民族士气、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人文精神,对外可以展示民族文化与国家实力、树立国际形象、扩大国际话语权。中国通过奥运会、青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了华夏文明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理念,同时也对外解释了中国的处事理念。未来,中国还会借助冬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不断宣扬中国人文精神精髓、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认同、拓展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张艳.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人文主义精神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4(10):14-15

[2]张塬.试论体育传播优化中国国家形象中的作用和传播策略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3]宗焰从政治附庸到全民狂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体育报道理念的嬗变(1978—2008)[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4]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

[5]曹莉.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4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形象传播视域下竞技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636。

本论文得到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