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K视角下民族地区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审思

2017-09-06黄燕玲王春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酒店管理双语教学

黄燕玲+王春

摘 要:加快民族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注重酒店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知识结构中对教学最有用的知识。文章从PCK理论来源以及文化内涵出发,提出民族地区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必须在遵循循序渐进、教学互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材资源整合、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酒店管理;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9-0001-04

一、酒店管理双语教学的实施背景

随着旅游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日益成为境外游客出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西部民族地区共接待境外游客达2713.06万人次,与2010年相比增长72.1%,西部地区境外接待游客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入境游客的增多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强调外语沟通能力。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香格里拉、喜来登、希尔顿等一批国际知名酒店纷纷入驻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四星及四星以上酒店由2010年的448家增加到2015年的641家(见图1),大批高星级酒店的开设在促进我国酒店行业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对我国酒店管理方式、员工素质尤其是员工语言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酒店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更多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各大高校对其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探索,推出雙语教学。但由于我国酒店业起步较晚,管理理念、培养方式尚不成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因此本文从学科教学知识角度出发,对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民族地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图1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西部民族地区历年统计公报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而成

二、PCK理论概述

(一)PCK起源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师资格认证、评定以及证书考试等往往只测试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多以对概念、定理的考查为主,而教学知识也仅考查教案的准备和评价,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处于平行分离的状态。舒尔曼(Shulman)认为在以往教学研究中缺乏对学科内容的关注,存在一种“缺失的范式”[1]。舒尔曼教授于1986年首次提出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认为PCK是学科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转化应用,是教师知识中最有用的知识,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相互隔绝的状态。由此PCK正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二)PCK内涵及其发展(PCK—PCKg—IPCK—ICT—PCK)

PCK即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是舒尔曼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当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中缺少对于学科内容的研究而提出的专业术语,是教师对其专业特定理解形式及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教师和学科专家、新手教授和专业教师的区别之所在[2]。在舒尔曼提出的PCK概念基础上,格罗斯曼(Grossman)对其内涵进行补充完善,认为教师PCK知识主要包括学科教学目的的知识、关于教材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及教师为达教学目的所使用教学策略的知识四种基本类型[3];2005年他对这一概念又进行补充,在原来四种成分结构的基础上又加入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知识以及教师对于特定学生来说最有用的教学内容的知识[4]。PCK的概念结构更加完整充实。

虽然学者们对学科教学知识概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为其概念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从整体上来看,并未做出太大的变革。直到科克伦(Cochran)等人关于学科教学认知的提出,才使得PCK概念得到真正发展。他们把PCK看成是教师为了特定学生的教学,在一定环境背景下,融合教学法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特殊知识,包含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以及学习情境知识四部分内容[5]。在PCK的基础上,金(King)等人融合了关于学生以及环境的知识。与以往概念相比,首次提出外在环境以及学生主体在教师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知识是认知主体与外在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产物[6]。由此形成一个更加综合的概念,学科教学认知(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 ,简称PCKg)。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米什拉(Mishra)等学者提出TPCK的概念,认为教师学科知识应该整合技术(Technology)的知识。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概念的提出,代表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问题的知识。随后安杰利(C.Angeli)等人又对TPCK概念进一步发展,在原来基础上加入如何操作电脑设备、如何操纵大量软件等知识,提出ICT-TPCK的概念。虽然在发展过程中PCK不断融合时代因素,其概念得到不断扩充完善,但具体来说,PCK就是教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加工、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授课过程(见图2)。

(三)PCK结构模型

科克伦(Cochran)等人在提出PCKg基础上利用维恩图对其各成分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图像表述。其中PCK处于各知识成分的中心交叉位置,并且与其他知识成分相互交叉影响,教师PCK知识结构是随着四种知识的融合以及外在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PCKg结构模型的构建不仅用图示的方式对教师成长过程中所应掌握的知识进行清晰阐述,而且首次对教师PCK知识获得途径及方式进行简单说明。

随后维尔(Veal)和马金斯得(Makinster)首先利用目标分析法将PCK分为普通PCK、学科PCK、话题PCK三个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采取立体化的方式对PCK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出学科教学知识的“金字塔形层次模型”[7]。在该模型中,最底端是教师学科知识,说明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严重影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其次是关于学生的知识,强调对学生的理解成为透视其他因素的“透镜”[8],只有通过对学生教学认知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才有了依据;第三层则是情境知识、环境知识、科学性质、评价知识、教学知识、课程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以及课程管理知识等八种知识的综合;学科教学知识则居于最顶层。在PCK金字塔形层次模型中,教师的PCK正是在其他因素基础上逐步嵌套构建而形成的最终产物[9]。

三、民族地区酒店管理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

作为教师PCK教学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课程和教材知识是促使教师PCK知识结构形成的重要推动力,是教师教学决策的基础。了解并且掌握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不仅能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其PCK结构,而且有利于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多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使用专业外文原版教材组织双语教学,虽然外语原版教材在理论知识阐述、外语水平教学方面有本土教材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原版教材获取难度大,费用高昂,而且课程编写体系、编写背景与我国情况有所不同,从而限制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发挥。另外,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使用外语进行课程知识的传授,而是以外语为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酒店管理,培养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但目前国内高校酒店管理双语教学仍简单围绕教材开展课堂活动,缺乏必要的课程辅助材料,双语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二)师资

PCK是一种转化的智慧,体现为教师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将学科知识以清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双语课程的开设需要由掌握PCK学科教学方法以及PCK教学知识的教师担任,能够“将其所知”准确转化为“学生所知”。但目前西部高校缺乏具备酒店管理多元文化背景的双语型教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双文化知识学习,外语掌握能力有限,授课能力欠缺,不能将双语教学与专业课知识教学有效融合。此外,双语教师教学积极性如何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于一般教师,双语教师在专业备课、课程讲解以及课后考察等方面付出了成倍的工作,然而大多数高校对于双语教学的课酬给予以及激励评估不足,双语教师教学积极性显著不高。

(三)实践教学

首先,对于酒店管理教师而言,实践活动是其PCK教学知识重要来源,然而大多数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对实践环节不了解,对具体实践环节不熟悉,缺少教学情境知识,不能将旅游业界相关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虽然多数高校均设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计划,开展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但是在实践中,学生仅仅是到实践基地开展岗位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与双语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最后,从实践规模上来看,近年来由于酒店管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双语师资以及实践基地建设未得到及时改善,情境教学缺乏,实践训练质量有所下降。

四、PCK视角下民族地区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实施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民族地区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双语教学实践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首先,在英语授课比例上,可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在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学习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其次,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外语学习水平,实行“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教学形式,对于关键知识点,教师适当使用汉语进行讲解说明,提升学习效率。

2.教学互动原则。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双语教学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互动环节的作用。由于授课语言改为第二语言,对于英语基础偏弱的学生来说无疑将增大其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而采取课堂练习、仿真模拟、团队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此外,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增强学生对行业的总体认知。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双语课程所普遍认可的是使用英文原版进行教学,与国内教材相比,原版教材语法纯正,能够为学生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国外教材编写背景与我国大不相同,酒店行业现状、发展状况与我国大相庭径,如果贸然全盘采用原版教材,势必与双语教学目标相违背。因此在教材选择过程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教学理论先进同时又与我国行业特征相适应的针对性教材。除此之外,在授课内容上,教师除了对课程理论进行论述外,更要突出教学的实际运用,培养出外语水平高,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级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能力要求

作为双语课程的直接组织者,双语教师的素质条件对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专家学者对PCK概念内涵的研究分析,一位出色的课程教师至少应该掌握以下四种知识。第一是关于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师能够对本课程教学重难点、行业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都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第二是关于教学的知识,主要包括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原理和方法组织课程的顺利进行。第三是关于学生的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困难、对于知识理解或误解的程度。第四是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主要包含对于学生学习环境、教学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的认知。但酒店管理双语教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性,除了以上四种基本知识类型之外,酒店管理教师还应掌握专业外语能力。如双语专业知识、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除此之外,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双语教师还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根据行业及岗位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境演练,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加深工作岗位认知。

(三)实施路径

1.优化师资结构。教师作为PCK知识的直接传授

者,适当增加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较高、实践能力突出的优质PCK教师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保证。师资结构的优化应该从教师选拔、教师培训以及外聘教师引进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在教师选拔过程中,除了对其教学背景、学位水平、专业知识进行考核之外,适当增加实践水平、外语水平以及外语教学能力的考核,从源头上提高PCK双语教师结构比例。其次,作為教师职业再教育的主要手段,培训对于教师PCK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新聘任教师,由学校组织优秀专家教师对其进行统一的深化再教育,在促进其教师知识、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其教学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当地的教育目标更为契合。对于在职教师,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双语课程教师到外语学院或者国际知名酒店进行实践锻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进一步开阔其国际化视野,改善情境教学状况,促进教师PCK教学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除此之外,外部人才引进也是促进高校师资结构优化的有利举措。高校根据其办学情况以及教师队伍情况,有针对性地选聘外部知名专家、外籍教师以及企业实践精英兼职担任课程教师,这在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双语教师的培养。

2.整合教材资源。关于课程和教材知识的是教师

PCK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注重教材资源的整合对于教师PCK知识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注重本土化双语教材建设。组织教育专家、企业管理高层、酒店管理学科专家以及外语学科专家组成课程编写小组,在充分阅读理解外语原版教材以及国内优秀双语教学规划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酒店行业发展情况,去粗取精,对于已有教材进行重新编排翻译,强化本土化外语课程建设,使之更加符合我国酒店行业发展需要。其次,注重课堂讲义、学习指南等辅导教材资料的编写。学习指南能够以更加精准的方式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框架结构。而课程讲义则从微观层面上对重要知识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是对课程内容的高度凝练。最后,灵活使用多种资源,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影像、录音、视频、多媒体等视听材料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沙龙、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增加双语教学趣味性,提高情境教学比例,从而提高自身的授课技巧,增加PCK积累量。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PCK的重要来

源,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师的PCK知识结构,而且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整体认知,提升其职业竞争力。首先,强化校内实践建设。建立多功能旅游管理实训中心、仿真运营实训中心,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完善硬件支撑。深化与校内酒店、招待所以及西餐厅、茶艺厅等管理部门的合作力度,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有计划选派部分学生进行实习锻炼,扩大校内实训规模。其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与当地口碑较好的涉外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将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安排在酒店内展开,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与香格里拉、希尔顿、喜来登、白天鹅等国际知名涉外品牌酒店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拔优秀学生到国外开展实习锻炼,这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能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

4.完善教学管理。首先,在培养模式上,除了传统的“3+1”或“3.5+0.5”办学模式,学校加强与境外知名高校以及酒店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化教学环境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其次,在激励评估机制上,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根据其办学目标以及教师水平将双语课程教学任务提前分配给任课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且以专业培训,出国进修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对于培训效果明显,授课过程突出的任课教师在年底晋升、考评时适当予以照顾,同时对于能够担任双语教学任务出于私人原因而不愿担任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学校鼓励学生积极选修双语课程,在双语课程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建立由课堂出勤、平时表现、期末考核、实习锻炼等多种标准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对于双语课程成绩突出的学生,学校应在学分统计、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予以适当激励。

参考文献:

[1]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 (2).

[2]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57,(1).

[3]Grossman P L.The making of a teacher: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0:7-9.

[4]董濤.PCK研究回朔与对教师教育的意蕴——以数学学 科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5]Cochran,K.F.,DeRuite,J.A.& King,R.A.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n inter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 ation,1993,44,(4).

[6]冯茁,曲铁华.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 [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7]Veal R W,Makinster J G.(1999).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axonomies[EB/OL].Electronic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3(4).Retrieved February, 26,2003,http://wolfweb.unr.edu/homepage/crowther /ejse/vealmak,html.

[8]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内涵辨析[J].西南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9]郭艳红,方志军.PCK视角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的审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知识酒店管理双语教学
建构学科教学知识,指导任务阅读课型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基于PCK的高中化学教学实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