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2017-09-05王喜林弋永杰韩通

阳光 2017年9期
关键词:煤业工作面职工

王喜林+弋永杰+韩通

古老沧桑泛黄的陕西泾河水,从正通煤业大门口流过,日夜不息的奔腾流向了远方。

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从遥远的山东来到陕西,在丝绸之路上续写新的传奇。

从齐鲁到三秦:精神一路传承

“前部运输机准备启动,工作人员请注意……”随着通讯系统语音提示的结束,司机启动采煤机开始采煤,直径2.75米的采煤机滚筒高速飞转,一块块“乌金”从煤壁上剥离下来。

这是笔者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正通煤业高家堡矿井800米井下,首个大采高工作面——102工作面看到的生产场景。这标志着正通煤业首个大采高工作面顺利回采,也标志着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以下简称五四采煤队)初步掌握了大采高采煤技术。

然而,在許多人庆贺之余,却对五四采煤队为什么叫“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说不清楚。甚至对于“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这个名号,一些人还有误解,认为这个采煤队应该是一批由年轻人组成或者突击队什么的,才叫此名号。

“之所以叫‘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原因有二:一是五四采煤队于1950年6月在洪山煤矿三立井组建的。1952年,由于当时20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产煤5.4吨,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产量。二是由于当时采的是第5个面第4层煤,为此1952年7月31日被矿命名为五四采煤队。”接受采访的正通煤业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邵昌尧介绍。1975年10月31日在全国煤炭采掘队长会上,五四采煤队被命名为“永葆青春的五四采煤队”,成为当时全国煤炭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

新华社在介绍五四采煤队经验时曾指出:“时间是块试金石,一切革命者都要在他面前经受检验,有的可以轰轰烈烈干一时,但时间久了就会变,就会垮,只有真正的革命者,才能永放光芒……”这无疑是对五四采煤队干部职工奋斗历程和光荣事迹的真实写照。

到了1982年7月15日,因洪山煤矿资源萎缩,五四采煤队调往原淄博矿务局岭子矿。2007年4月1日,淄矿集团五四采煤队奉令由岭子煤矿调往葛亭煤矿,重新开始新的使命。在葛亭煤矿期间,五四采煤队主要担负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任务,为济北矿区的薄煤层开采做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矿井发展新要求,该队主动转型图存,熟练掌握了复杂条件下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还承担了部分工作面安装回撤任务。2015年3月,该队在济北矿区率先“走出去”,到里彦煤矿承揽采煤工程,实现创收近千万元。

“2015年10月,五四采煤队踏着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步伐,成建制调入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咸阳的陕西正通煤业公司。然而,初入三秦大地的五四采煤队碰到了淄矿建井史上最复杂的困难条件,矿井可谓七毒俱全:超大水、煤层自燃发火、高热、冲击地压、顶板、煤尘、硫化氢……”正通煤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翟心善说。从葛亭煤矿整体调到正通煤业,因井下环境复杂、对新的工作环境不适应,整个区队工作一度比较被动,特别是部分新工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面对困难怎么办?

“红旗是干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这是五四采煤队党支部书记燕雷的口头禅,也是全体五四采煤队职工统一的思想认识。面对复杂的井下条件,五四采煤队党支部结合区队安全、生产实际,在全队职工中开展了“红旗是保出来的还是干出来的”的大讨论活动。

他们共同回顾五四采煤队的辉煌战斗史,提高广大职工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引导广大职工明确不论环境怎么变,“五四”精神不能变,“五四”传统不能丢,告诫职工成绩和荣誉只属于昨天,只有立足实际,踏实工作,持续奋进,才能再把“五四”精神发扬光大。

通过讨论,广大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表示要把“五四”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确保安全生产。老工人孟宪国说:“通过回顾五四采煤队的历史,面对困难缩手缩脚,我感到不自在,比起老一辈人吃的苦算不了什么。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扎扎实实干工作,传承五四精神,克服困难,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红旗不能在我们手中倒,精神不能在我们身上丢,要努力为五四添光彩!”

新工人徐鹏动情地说:“了解了五四战斗史,我感到成为一名五四采煤队队员很荣幸,也很光荣。我要向老队员学习,学习他们甘于吃苦奉献,善于处理工作难题,能钻研、作风硬的精神,为安全生产作贡献!”

思想问题解决了,行动就会成为必然。五四采煤队施工的101工作面,处于回采前的准备工作时,运输巷冲击地压大,淋水大,顶板下沉,需要支设80路超前支护。为尽快投入试生产,区队58名干部职工分三班加班加点对101面运输巷进行超前支护。280斤重4.5米长的液压支柱,2名职工抬一根,每班要完成5路超前支护。

年轻的技校生杨森瘦弱的小身板抬着280斤的柱子,压得他脸红脖子粗,但他从没有叫声苦,喊声累,一直坚持到最后。他们凭着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完成了超前支护,提前2天投入101工作面试生产工作。

从薄煤层到大采高:难题一路攻克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说起五四采煤队,第22任队长孙允干侃侃而谈:“五四采煤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当时的洪山煤矿煤层薄,只有0.5~0.8米,淋水大,顶板碎,工人都是跪在地上挖煤,每天在井下都达16小时左右,而且一下井就不吃饭。什么时候完工才上井。有时一个班一循环,有时为完成任务,还要两个循环。也不知道什么叫苦累。大家就一个心思,完成任务,保持纪录。”

五四采煤队从洪山煤矿到岭子煤矿,接触的大都是薄煤层,先后采用过炮采和高档普采工艺,2013~2015年在葛亭煤矿开采3煤时,才开始使用综采放顶煤工艺,但也都是使用小型支架和采煤机。

2015年12 月,高家堡矿井首采面投入试生产,五四采煤队作为该公司唯一一支采煤队打响了挥师“三秦”以来的第一次“实战”。

“来正通煤业公司后,首次接触大采高综采设备和13米厚的采煤工作面,首次接触高冲击地压和防治水等多种灾害治理问题,确实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如何解决难题,一时一家人不知所措。”孙允干坦言。

2016年7月下旬,高家堡矿井201工作面开始过轴底,地压显现更集中,地温高、工作面大量涌水积聚轴底等一系列更难克服的问题,摆在了五四采煤队面前。当时,地面除了值班人员,其余人员全部下井参与现场生产。

为了解决工作面大量涌水积聚的问题,时任队长张兴海基本上天天在井下现场指挥。当工作面推进至轴底150米左右时涌水突然增大,转载机被水漫过无法开启导致生产一度停止。

为解决这个问题,张兴海在井下连续工作了近30个小时,泡在齐腰深的水里和区队干部职工一起研究制定方案。通过在工作面设置人工“分水岭”,合理配置潜水泵抽取工作面前积水等措施,最终避免了积水影响生产现象。上井后,张兴海连饭也没吃,一头倒在值班室里就睡着了。

该队其他党员干部、骨干也冲锋在前。据该队副队长李光秋回忆,当时工作面前配置了7台潜水泵,因为工作面涌水里含有大量煤块,导致潜水泵故障频发。“潜水泵在泵窝里,要想维修或更换泵,就得跳到齐腰深的泵窝里,用手拉葫芦将泵吊起来。”李光秋说。

为了加快泵的更换和维护速度,他们有时干脆不穿防水衣,直接脱了工作服跳到泵窝里,副队长和班组长第一个跳下去。“兄弟们,跟我上。”就像在战场上一样,该队党员干部和骨干冲锋在前,为职工树立了榜样。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部都是冲在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该队青工杨飞说。榜样的力量在新老职工中一代代默默传承。在201工作面过轴底期间,他负责工作面前潜水泵的日常运行管理,一个班下来他几乎都是泡在水里的。潜水泵的吸水笼头经常因小煤块堵塞,他就跳到泵窝里将手伸到泵窝下把煤块抠出来。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工作面顺利通过轴底。尽管脚被水泡得变了形,皮肤也泡得变了色,他始终没有退缩。

在整个201工作面过轴底期间,该队党员义务献休14天,职工献休31天。最终,经过该队干部职工20多天的奋战,201工作面安全通过轴底,为该公司在涌水大、高地温、冲击地压明显等复杂条件下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了解,目前102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这就是俗称的大采高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选用大采高液压支架配套综机设备。支架最高支撑高度达到了6.5米,采煤机最大采高可达6米。102工作面不仅是该公司第一个大采高工作面,也是彬长矿区首个大采高工作面。运用这种采煤工艺可以精确的控制采煤高度,有利于采煤工作面限厚开采,对采煤工作面顶板水进行有效防治。

“经过一周左右的人机磨合、设备校验,现在已可以稳定组织生产了。”该公司副经理张学如说。目前,工作面采高设定在5米,每天两个班组织生产,平均日产原煤5000吨。

从薄煤层到大采高,五四采煤队终于啃下了硬骨头!

从淄河岸边到运河之都到泾河之畔,有着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五四采煤队,从建国初期的木支柱,到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再到掩护式综采支架,从手镐、炮采到综合机械化采煤和一次采全高,他们的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每一次困难面前,他们总是胜利者。

从辉煌到辉煌:创新一路走来

五四采煤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战斗集体。

建隊近70年,他们先后2次被国务院、4次被原煤炭部、5次被山东省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有6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荣誉属于过去,创新成就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五四采煤队怎么办?

面对冲击地压显现频繁和工作面涌水大等多重灾害,五四采煤队创新出了10多种防灾治灾、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回采效率的方法。他们采用“波浪式”开采方法,通过变换推采角度,在采煤面前形成导水槽,克服了顶板水流入工作面前形成煤泥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同时,他们自行设计制作了柔性挡矸帘安设在液压支架的立柱前方,有效防止了面前来压造成煤块散落伤人现象。

五四采煤队现有职工100人,党员10人,35岁以下青工56人。

自建队以来,虽然干部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五四采煤队换阵地不丢荣誉,换班换人不变作风,“严细认真抓安全、一丝不苟保平安”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他们始终恪守“严是爱、宽是害,松松夸夸坑三代”的理念,思想工作深入细致,安全教育长抓不懈,工程质量一丝不苟。

来到正通煤业后,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多重自然灾害,该队一直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他们在传承“铁打”的交接班制度、“温情”的井下班后会保安全等做法的同时,更加严格地执行安全标准,总结实施了人、机、物、环“四优”安全管理法。

五四采煤队优化职工素质提升档案,对区队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在开展班组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区队再合理分配新老职工和业务骨干,保证每个班组党员、业务骨干、老职工的配置。他们优化设备检修制度,建立设备检修清单,实行设备检修档案化管理和设备包机制,提高设备检修效率和质量。

不仅如此,他们优化现场安全排查,每班开展隐患排查,制定了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岗位危险源告知卡,让职工随身携带,管理人员不定时抽查,将标准化作业和一岗双述纳入市场化考核,与职工工资挂钩。在优化作业环境整治方面,他们开展灾害治理预控,结合该公司安全管理“十大系统工程”研究成果,对自然灾害的机理、应对措施、应急预案提前做出研判,详细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他们更加重视技术保安,施工前召开技术研讨会。2016年年底,该队开始为201工作面撤面创造条件。面对回采接近尾声,顶煤变薄、顶板垮落危险性增大等问题,他们研究出了超前锚索控制方案,通过将打设锚杆改为锚索,在未到停架位置时,超前打设锚索,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像这样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他们已制定出了100多套。

截至目前,五四采煤队历年涌现 出180多位劳模,其中34人被评为省部级和全国劳模,150人被评为市级劳模。如今,该队已在高家堡矿井安全回采200多万吨煤炭,完成20多项创新,实现创新创效近200万元。今年2月份,正通煤业五四采煤队荣获山东能源集团先进集体称号。

“今后,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大采高采煤工艺、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等采煤技术的应用,为矿井正式投产后产能释放,增加效益作出贡献。” 队长孙允干说。他们要用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辉煌的工作成绩为“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这面红旗增色,让红旗高高飘扬。

猜你喜欢

煤业工作面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单轨吊机车在煤矿综采安(撤)工作面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对煤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防治及其对策
华亭煤业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投用
均压技术在新安煤业有限公司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