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培育微探

2017-09-04张盼盼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存在问题大学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敬业价值观的涵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培育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途径。要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理论教育;在实践中努力贯彻敬业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存在问题;培育途径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12个词24个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确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并号召所有公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并且作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该也必须首先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是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令人担忧,在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面对毕业后的自主择业,又怨天尤人,好高骛远,这种种表现暴露出如今的大学生并没有重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更别说践行了。就大学生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就业而言,本文主要突出强调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之一。那究竟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又该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敬业价值观呢?

一、敬业价值观的涵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中说到“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爱岗敬业体现的是公民热爱、珍视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勤勉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并指出“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敬业精神的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热爱、勤勉和克制,即就是热爱工作、勤勉努力、懂得克制。”顾易所著的《汉字说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敬业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汉字:勤,责,敬,廉,为。展

开来说,“勤”是指选择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能够付出劳動和汗水以及自己的智慧,热爱一种事业,爱好一种工作,在工作中乐此不疲,会苦中作乐;“责”是指要分清界限,明白分量,学会问责,懂得尽责,勇于负责,掌握好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敬”是指工作要一丝不苟,端肃恭敬,要有对工作忠诚热爱的态度和行为;“廉”是指工作中要清正廉洁,清心寡欲,两袖清风,不贪不妄;“为”是指在职位上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有奉献精神,要有所作为,也要有所不为。

总之,敬业价值观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就是要热爱敬重自己的工作或职业,认同并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或职业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克己奉公,能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更高一层说要在工作中有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不墨守成规,敢于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就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而言,就已经可以看出好多学生的不敬业了:每个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肯定都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分水岭——高考,而进入大学后,许多同学的态度和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考之前的心理压力瞬间释放,加上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说法:“考上大学就好了”、“大学就自由了,就可以尽情地放松了”、“大学学不学都无所谓”,使得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心态过于放松,部分学生思想懈怠、不思进取、随意翘课、不服从管理、挂科率高还不以为然,还有甚者逃课上网睡觉、通宵上网赌博玩游戏等无视校纪班规的现象,甚至还有同学扬言说:“不翘课、不挂科、不被通报的大学是不完整的”,这种种恶劣的行径真的不是一个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有的。而这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正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敬业价值观的堪忧现状,如果在大学期间,这种危险的思想状况都没有转变过来,想着工作之后就立马转变是不可能的,所以高校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值得高度关注。通过梳理大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敬业价值观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自我定位不准,缺乏自我认识

高校大学生竞争意识薄弱,没有危机感,学生普遍自我感觉良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光短浅。在就业中眼高手低,刚刚迈出大学校园,就想找一个工资可观、一劳永逸的安稳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准确定位自身的工作能力,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在工作中浮躁情绪严重。也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不合理的心理,使得许多同学在择业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心理上无法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面对不太好的工作,觉得自己的能力绰绰有余,有点亏;而面对前景好一些的工作,想争取,但自身能力又有限,就这样,在各种纠结和矛盾中心理总是无法安定,想要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如今很多高校学生在择业或工作中也都存在这种浮躁的心理和情绪,致使他们不同程度地缺失了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进而使得大学生在本职工作中不能做到尽心尽力、爱岗敬业。

2、择业取向盲从化,带有功利性

每一个大学生本科毕业都想找一份工资可观的工作,加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获得信息丰富,但也容易受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带些盲从心理,更倾向于寻找工资可观、工作轻松、待遇好的工作单位,不愿意去偏远山区,不愿意吃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反映出他们在就业态度方面的内在价值取向;近几年在我国盛行的“公务员热”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倾向,他们并没有想着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将来的工作匹配起来,也没有自己的工作信仰,这导致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在价值认同方面有失偏颇。同时,随着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大学生在择业时也带有功利化,有向政府机关单位、考公务员、在高校干行政方面工作等涉及权力的工作靠拢,而且在学校号召的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口号下,致使许多学生在本职工作中不能做到踏实尽心,缺乏主动奉献的精神,总是心猿意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如今的许多大学生没能把工作中的求真务实精神与实现自身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3、工作不够谨慎,缺乏工作信仰

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都没有养成认真踏实的习惯,何谈在工作中严谨。而且在学校,一般学生干部的工作也都有老师或其他学生干部指导,老师也都比较宽容,即使出错也不会太计较,这也就导致学生有种依赖或侥幸心理,认为做了就好,至于做好做坏也没人在意,而渐渐地,学生的这种心理延伸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就会吃大亏。工作是一个人的天职,我们应该对其充满敬仰。如今的大学生都追求个性,有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大部分毕业生也都能主动谦虚地请教同事或领导,但是在面临一些繁琐的工作时就显得没有耐心,或者工作不够细致,只注重完成任务,缺乏一定的负责的敬业态度。由于缺乏对工作的信仰,致使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自身知识和潜能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工作中。据观察,大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普遍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沉稳的工作心态以及精益求精的奉献精神;由于大学生涉世较浅,缺乏正确的敬业理论做指导,没能形成健康稳定的就业观,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做到恪尽职守,对工作缺乏崇敬信仰之心。endprint

三、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总的可以概括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

1、客观因素

在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一些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在目前素质教育还未完全深入人心,应试教育仍然普遍的社会环境下,有些父母只是注重对孩子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最终致使孩子在择业过程中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需求,一味地追求自我需求,却不注重社会价值;尤其是有些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中所有大人的宝贝,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一直成长在温室里,这样就造成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以致步入社会后不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之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看到的基本都是周围人围着自己转,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而忽略了自己应为他人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会造成大学生敬业精神缺失。此外,父母的期望以及父母亲人对各种职业的看法也会影响孩子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有些父母甚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教育孩子要选择那些大城市、工资高、有面子的工作,而完全忽略了孩子是否适合这份工作,致使部分大学生被动地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只是为了经济需求等外在因素而工作,这必然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敬业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学校环境的影响。由于高校基本都画地为牢,学生只关注本校发展情况,基本不与他校比较竞争,进取精神不足,導致敬业意识不强;再者,学校的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校教育还是比较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就业方面,学校虽然开设了就业规划课,但只上一学期的规划,只是要求学生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并没有系统的对敬业精神这个隐含的内在原则进行学习,尽管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有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但只是一少部分,而且只是理论的说教,实际效果欠佳;其次,敬业价值观的培养方案模糊,学校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方法、途径都未明确,使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缺乏实效性和感染力;再次,就业指导的定位偶有偏差,缺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使许多学生出现“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错误思想,影响其良好敬业价值观的培养和确立。

第三,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公众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加之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利益的驱逐下,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也出现一些波动和失控,信念与现实的矛盾,物质金钱的强烈诱惑,使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出现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倾向;而且我国道德教育过于空洞抽象、只是简单的口号,与现实状况不贴近,导致许多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此外,社会的大氛围尤其推崇用经济价值衡量个人价值,致使大学生也形成从众、攀比、拜金等不良思想,不能踏实尽心工作。

2、主观因素

大学生在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所达到的智力水平,所形成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都会对敬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第一,大学生心理上的不稳定。表现为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与依赖并存、动荡与稳定并存等,导致其对周围事物异常敏感但又缺乏全面认识,使得他们容易产生矛盾和困惑,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出现盲从、享乐、功利、自负等倾向;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关键转折期,而这时,许多大学生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长大,可以独立步入社会闯荡,可实际上经济还是没有脱离家庭资助,同时,初入社会的各种打击又与自己最初的设想完全相悖,导致其很迷茫,在价值观问题上就会产生动摇和怀疑。

第二,知识上的不完备。由于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少,对知识的储备也不够完备,知识理解也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缺乏辩证性、系统性,缺乏现实认识,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必然会因在敬业价值观的认识中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产生价值困惑;况且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基本上以专业课学习为主,对于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参与社会实践等实际问题了解不多,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第三,知与行的不一致。大学生对敬业价值的相关理论肯定能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将理论学习付诸于实践中,似乎知识与实践是两条平行线,导致知与行的相脱节,而且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与理论相矛盾,导致大学生认为理论过于理想化,与现实格格不入,于是便将理论置于脑后,出现“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现象。

四、培育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途径

1、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理论教育

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多元化的今天,学校一定要弘扬社会主旋律,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努力向学生传输敬业价值观,并进行相关理论教育,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良好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学校可以说是宣扬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场所,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竭力引导学生正确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他们理解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他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职业信念,鼓励他们安分守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追求上进,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自觉排除社会上功利性等不健康的思想观念,逐渐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并进一步形成敬业精神,养成不骄不躁的工作态度。

其次,加强对有关职业道德和规范的系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通过系统的教学对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等内容深入讲解,明确其内涵、基本要求以及重要性,并注重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或典型人物进行视频学习,如果能让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更好,这样对学生进行纪律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等多方面的熏陶时效果更好,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和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注重让学生挖掘工作本身的乐趣。endprint

最后,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弘扬。“勿以善小而不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立足现实,从基础做起的意识观念。大学生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养分,注重从日常的小事、琐事中逐渐锻炼干大事的魄力和能力。敬业精神的培育也不例外,只有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才会展示自己一贯的踏实敬业作风。当前就业形势残酷,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找到的工作岗位,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做出成绩,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实现人生价值。

2、在实践中努力贯彻敬业价值观

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才是深入理解理论、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所以学习全面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一方面,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教育和训练。2014年5月习近平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不仅要注意积累专业知识,还要主动接受面向未来的敬业教育和训练,培养自己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及交际能力,提高自身各方面道德素质,这样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得到各方面认可,进而促进工作积极性。同时,学校除了规定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之外,还应通过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的训练。通过表彰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以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品质。结合各专业的相应特点,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果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能力上得到训练和提高,更能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此外,还要注重和有效利用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作为职业素质训练的广阔空间,学生干部群体是这个空间中的重中之重,着重引导学生干部认真对待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树立自觉服务意识,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全体学生培养奉献和敬业精神。长久以来的实践已证明,凡在校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受过较多严格训练和实际锻炼的学生,步入社会后,都能很快适应,并且工作表现很好,认可度很高。

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竞争和敬业意识。当今社会,竞争随处可见,而且只会越来越激烈,竞争产生危机,有危机感才会不断上进。各行各业都存在竞争,企业组织内部也会产生竞争,用人单位的发展取决于竞争,有竞争,社会才有活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适应竞争,培养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多创造一些竞争机会和竞争氛围,比如,定期进行卫生评比、专业知识技能竞赛、体育比赛、学习成績评比、创业活动评比等各种比赛,也可以形成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打破地域障碍,鼓励学生参与竞争,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差距,进而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促进敬业意识的培育。参与竞争会使人学会反思,为了不落伍,大家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消化新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系统,业务能力更精湛,进而提升就业能力,培养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 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

[2] 顾易.汉字说核心价值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1).

[3] 张百新,李松.中国一定能:用核心价值观托起未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6).

[4] 孔坤杰.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缺失及培养途径新探[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5(3)45-46.

[5] 杨业花,于雨晴.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思想教育研究,2015(2)82.

[6] 肖云,高杰,刘慧.论高校大学生敬业精神的重塑[HR].维普资讯,2008(7)36-38.

[7] 李晶.浅议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93.

[8] 郭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3)20-22.

【作者简介】

张盼盼(1994-)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存在问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