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及其当代意义

2017-09-04李锦旭陈晓格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
关键词:权力观人民马克思

李锦旭 陈晓格

摘 要 马克思的权力理论是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正确的权力观对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对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从严治党,对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制约的相关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性理解和对从严治党基本要求的精准把握。

关键词 马克思 权力观 人民

作者简介:李锦旭、陈晓格,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412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对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进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体系,是一种人民权力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确保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指导,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对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对于权力的理解和阐述也是不同的。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要由国家管理和掌控被统一聚集在一起的所有生产工具,这里讲述的国家,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形式。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若想获取应有的民主权益,必须通过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巴黎公社时期,马克思谈到,“要为公社里的人民服务”,公社代表了被剥削阶级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制度,防止人民的权力变成官员徇私腐败的工具。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认为,公社要实现的不是一种政治或社会的过渡,而是逐步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社会,只有无产阶级真正掌握了政权,成为权力的主人,才能恢复社会原本的生命力。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自己早期的有关反对中央集权的观点进行了再次论述,认为自由,就是将原本高高在上的国家转变成服从于社会和人民的机关。阶级是存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在这个基础被消除之前,无产阶级专政会一直持续。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由于资产阶级依存的经济基础仍存在,想要完全消除资本主义仍需时间,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战斗过程。

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被统治阶级用来管理国家的权力是不会永久存在的,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新的社会阶段,物质资料丰富,人民生活富足,个人的道德素质也将会有极大提升,类似贪婪、自私的不良心理也会消失,所有人会和谐得享受一切权益。利益冲突一旦消失,国家也会逐渐消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将得以实现,阶级和权力不复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将到来。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主要内容

(一)权力源于人民

权力源于何处?从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权在民”思想,人们对权力来源的认识有了巨大进步,但是资本社会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这决定了所谓的“主权在民”只可能停留于形式层面,并不能改变其“主权在资”的本质属性,权力的主人不是人民,它只是资产阶级特有的政治工具,是资产阶级谋取利益的手段,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权力的来源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论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人民。国家权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产生的,不是本来就有的,是以阶级的存在作为基础的,是为了调节各个阶级间利益冲突而诞生的。恩格斯曾指出,“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里所指的力量就是国家权力。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国家权力源于人民,政府受人民委托代为行使权力,是人民的公仆,政府工作人员谨慎运用手中权力,做到对人民负责。

(二)权力服务人民

权力服务人民。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无产阶级党派要始终心系人民利益,以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为奋斗目标。

权力主体之所以行使权力,都是出于这样或那样的目的,这正是推动权力运行的动力,“人民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权力从本质上讲,就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维护自身统治并实现自身意志的工具,是整个社会中最权威、最强制的一种力量。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来剥削农民,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用国家权力来压榨无产阶级,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开启了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人民通过公平选举选出人民代表,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他们代为行使,被推选出的人民代表肩负人民的期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才能不负人民所托,实现应有价值。

(三)权力监督理论

绝对的权力等同于绝对的腐败,因此权力要被监督。由于权力本身具有的影响力、支配力和强制力,拥有权力的人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私欲诱惑,运用手中权力去影响他人。人应当去支配权力而不能被权力所支配,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妥当可以创造价值,造福人民,一旦运用欠妥,就会变成腐败的温床,危害大众。即使是带有人民属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具体的权力运行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少数人由于受到外界利益的诱惑而做出的贪污腐败行为,不仅会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避免此种现象发生。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当代启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指导,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章规定: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是人民的党,是群众信赖和倚重的对象,党要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同人民共甘苦,紧紧抓住和群众相联结的绳索不放开,绝不脱离群众,要让群众放心,安心,贴心。毛泽东同志曾阐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群众的事就是党的事,群众的追求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认真谨慎的为群众排忧解难,尽好职责本分。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权责统一,秉公用权的重要性,要不断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地做到权为民所用。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始终关心的工作重点,必须首先着眼于党的纯洁性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纯洁性同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印象密切相关,党的纯洁性一旦有所沾污,就会脱离为人民服务的本意。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坚决杜绝腐败行为,以确保权力充分实现为人民服务。

一要严格遵循党的规章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对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杜绝由于权力过分集中而导致的腐败现象,使普通党员充分行使监督权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权力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先进性是共产党生来就有的,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是党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

实践需要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形势相结合,发展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理论成果,使党的指导思想跟随时代脚步,科学指导人民实践。

其次,要紧抓选拔关,严格遵守党员发展规程,重视党员自身素养,提高党员综合能力,保证党员质量,使党员队伍成为一支生机勃勃的先进队伍。

(三)坚持依法治权,加强权力监督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核心,而依法治权是保障权力被正确运用的前提和基础。权力源于人民,权力的执行者要对权力的赋予者负责,有权必有责,政府人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恩格斯曾道,为预防政府人员从仆人变主人,要由公众的监督和法律法规的严惩双管齐下,才能杜绝越权和特权事件的发生。因此,国家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提高权力透明度,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深化政务改革,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使权力在阳光下運行,同时各党员干部也要强化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严于律己,思行一致,心怀人民,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着对人民的责任,做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道德高尚者,时刻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怀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想人民之所想,做人民之所愿,一切从人民出发,健全权力运行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人民日报.2010.09.02(2).

[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1).

[7]杨姝.依法治权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要求.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5.24.

[8]杨哲.马克思的权力观及其当代价值.大连海事大学.2013.

[9]赵美云.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及其现实启示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权力观人民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