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2017-09-04陈晓格李锦旭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全球化大学生

陈晓格 李锦旭

摘 要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多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我国,这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的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化 大学生 爱国主义

作者简介:陈晓格、李锦旭,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94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加强世界上各国家之间经济合作深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扩大。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多元价值观念的传播,深深的影响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如何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培育,是我们当前爱国主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的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基于这种感情的个人或者集体对自身所属的国家有一种积极的、认同的态度与行为。爱国主义作为国家、民族复兴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每个民族国家的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作为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特殊群体,其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根据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教学、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从而积极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全球化给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带来的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的同时,也给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全球化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全球化将各个国家联系成一个共同体的同时,也相对削弱了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在当代,国家安全的内涵不再仅仅是领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意识形态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安全都被包括其中。

基于此,这迫切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新的国家安全意识,除了在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以外,维护我国的民族尊严和保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加强与外经济文化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遭到了西方国家的污蔑。他们甚至凭借经济、科技优势,通过隐蔽的方式和手段不断进行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活动。他们借助全球化的契机,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影视作品等方式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兜售、传播他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作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主流人群,在接受外来的影视作品、科技成果的同时,极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变得向往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对资本主义国家宣传的价值观念产生兴趣,动摇原本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进而对我们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持怀疑态度。

在当前形势下,这种价值观和行为观的扩散对我国开展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弱化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给我国当代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

(二)全球化弱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的利益追求得到了尊重,这在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过于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而忽略对社会发展和他人发展的重视。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出现,影响着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部分学生出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其他与我无关的心理,以及只求索取,不谈奉献的行為,这极大的弱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三、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全球化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发展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各国文化交流中彰显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国家中出现,它夹杂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涌向各国甚至于扎根发芽。中国在加强与他国贸易往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多元的价值观念。作为青年队伍主力军的大学生,在接受这些新鲜东西的同时,也深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中树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创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在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养成,激发他们骨子里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应对多元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二)在传承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任何民族国家的永恒主题,一直贯穿于国民教育之中。全球化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时代背景,作为国家教育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也不能保持一成不变,需要因时因势不断地创新发展,在保持其传承性的同时,要融入时代的精华,促进其传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

四、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途径

(一)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内容的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作为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地丰富完善其内涵,在新时期,要克服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按照以往课本所写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似的宣读。而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史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教育等不断的融合,引导学生坚持爱国主义理想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相结合。同时,对于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认识到主体的学科、专业的区别性,根据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爱国主义的计划。总之,只有符合时代精神和要求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才能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只有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才能保持其意识形态的坚定性,从而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进而积极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苦练自身本领,从而报效祖国。

(二)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方式方法的创新

1.我们要不断的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者也应该根据社会变化发展要求与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实现其在方式上的创新。我们在促进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方式创新的同时,要坚持科学的观念,根据大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创新。尊重大学生的个性,认识到其主体作用,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理念,改变传统爱国主义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以往由教师向学生们“强灌硬输”的教育模式。而更多的采取启发式教育、示范性教育等现代化的疏导的方式,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使爱国主义教育者能真正的走进学生心里,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真正的能够内化与学生之心,外化于其行。

2.我们要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实现教育活动的重要媒介。教育活动形式富有吸引力,受教育者才会被吸引从而更愿意参与,否则参与者的态度就会消极。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教育者应该主动探索更加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以保证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进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帮助其树立强烈的爱国理想和远大的报国志向。同时,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各种新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教育者也应该充分借助于现代媒介,抢占当前的网络思想阵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们进行三观教育。国家可以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及时更新其内容,增加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创建公众号,发布爱国主义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潜移默化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国俱存的历史现象,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对自己的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作为贯穿人类发展始终的主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社会现状及其问题,在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形式与内容,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瑞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河北师范大学.2013.

[2]王雯姝、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主要视阈.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3]林松、林艳.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新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4]伍兴阶.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5]黄文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学理论.2010(17).

[6]李曉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西南大学.2006.

[7]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8]白宁.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全球化大学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全球化陷阱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