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问题分析

2017-09-04潘祥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高职院校培养

摘 要 从高职院校不断得到重视、高职学生人数不断攀升的趋势来看,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和本科院校的学生一样,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今后社会发展同样起到导向作用。然而,现在大部分高职学生法律知识非常贫乏、法律信仰非常缺乏、法制观念极为淡薄,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成,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作者简介:潘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88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社会的建设者,也是法制的传播者。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过于突出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性培养 ,加上高职学生的课程过多(本科生要4、5年修完的他们两年内修完,第三年出去实习)、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因素 ,使得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的缺乏。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这不仅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更影响到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法律知识贫乏

高职院校学生获取法律知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课程学习,即主要是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程获得相关的法律知识;二是网络媒体、电视以及报纸等。但是,网络媒体、电视以及报纸等都以具体案例形式出现,法律知识涉及不多,并且不系统。因此,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从大学课程获得。当前,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使用同一本教材,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教材法律基础部分只占了三章,这三章的内容较注重法理和法治社会基本框架,理论知识较多,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太理论性的教材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另外,理论知识多、内容繁琐也给任课教师増加了教学难度,很多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都不是由法律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的,没有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老师很难把很理论的法律知识讲解透测,加上课时限制,任课教师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使高职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可见,学生实际上从大学法律基础课程获得的法律知识也非常有限。

(二)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法现象的理性认知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认识和激情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况的上乘境界。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非常严重,存在很多“权高于法”的现象。这种不好的社会现象严重侵蚀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在笔者任教过程中,曾有个女生在课堂上陈述她家因林地分割与同村人发生纠纷,后她家把对方告到法院,结果是对方胜诉,该女生把败诉结果归结到对方家有后台,并断言,家里没钱没背景以后再遇到法律问题不会再借助法律途径来寻求救济,因为那是“富人的游戏”,该女生的观点得到班上大部分同学的认同。法律信仰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一种认同感,而当今社会,不公现象的影响、法律认知水平有限等因素都无法让人们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法律产生认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

(三)法制观念淡薄

对高职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是预防高职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例如:该校某系一名女生在网上看到一则近期禽流感疫情引起多人死亡的消息时,为获点赞和转载该女生把消息上面的地名改成她家乡的地名并发到朋友圈。当公安机关到学校来带她走的时候她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公安机关以发布虚假信息并造成社会一定恐慌为由要对她进行刑事拘留时,她都吓晕了。该女生发布该信息仅仅只是为了一时的哗纵取宠,她绝对不知道她的行为已经触及制造或传播虚假信息罪。另外,高职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还表现在,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该校某系有个女生的成绩很优异,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在推选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时,辅导员以她已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为由把本属于她的权利让给另外一个男生,因此该女生错失了推选省级优秀大学生的机会。而且这种“退让”在高职院校的奖、助学金、推优中随处可见。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教师,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青少年法制教育成功的基础。受独特地理环境、整体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思想观念、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法律意识淡薄 。以该校为例,该校当前在校生农村户籍学生所占的比例达到70%,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父母文化层次偏低且常年在外务工,无法言传身教的帮助子女树立法律意识。例如该校某系的两位男女学生恋爱,后男方以学业为重为由提出分手,女方接受不了自行在操场上割腕自杀,未遂。男方父母不仅垫付了女方的几万块钱的医疗费用还把自己儿子休学回家。男方父母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在该事件中是否有过错,该承担多大的法律责任,而是从道德角度全盘接受女方父母的要求。父母的这种行为就会影响到孩子在做出行为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道德标准,然后才是法律标准。 因而,无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不到位

从受教育层面讲,高职学生步入大学后才正式的接触法律基础课程,但是,现在的大学基础法律课程不再单独设立,而是并在思想政治课程里面。这将导致法制教育课程时间短且分散,难以向学生系统传授法律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 另外,学校缺乏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例如,该校某两位学生因喝酒打架,后辅导员老师想如实的把该情况上报学校,却遭到本校某位领导的阻挠,原因是该打架的俩学生中有个是该领导亲戚家的孩子,最后弄的辅导员老师进退两难。这样在学生心中留下“特權”、“关系户”的种子。再如,该校某学生实习时在其出租屋内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后家长拉着横幅来学校闹事,要求学校赔偿,学校因害怕影响不好而选择“私了”。“特权”、“关系户”、“私了”等观念的危害在于让学生对法律失去信任,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仰,不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社会法制教育不当

我国社会当前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时有出现,加之有时官方处理的不够及时、不够恰当以及经网络媒体的大肆宣传后,使得“朝中无人难办事”、“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思想弥漫整个社会。尽管这几年这些不公平现象已经有所减少,但是这种观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當前主流的电视、网络媒体只为博人眼球提高收视率,播出的都是一些暴力性的刑事案例,一些平常人都能碰着的民事案件较少播放、报导。电视、网络教授青少年的都是如何守法,而不是向青少年传递如何学法、用法,无法培养年轻人正确的法律意识。

三、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

(一)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大部分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没有关系是因为他们观念中的法律局限于“杀人”、“放火”等这种重大的刑事案件,他们认为这种暴力性犯罪只要不去触碰,是不可能触及法律问题的,因此,他们对法律毫无兴趣。如果他们知道好心帮人有时是要承担责任的、掉进路边坑导致受伤的也不完全是自己“倒霉”的、随便转发朋友圈不实信息有可能构成犯罪的,那么他们就会对法律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学习法律知识、遇事会运用法律知识。卢梭曾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想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去学习、运用法律知识,而不是社会和老师一味的灌输一些很空泛的概念。但是仅凭授课老师在有限的课堂里面的教授是无法提起高职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可以参考本科法律院系成立法律协会、315联盟等。通过学生自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案例、法律知识、组织模拟法庭等,让学生懂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意义,为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高职院校法律基课程

把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教材分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高职大学生提供阶段性、针对性、个性化学习,这样才能不让法制教育的内容与高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三)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应专业化

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大都引进专业性很强的教师,思想政治教师的引进很少,招聘专业也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或相近的专业。法律专业招收很少,即使招聘到少数法律专业的教师也被安排到专职辅导员岗位,无法参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适当招收法律专业毕业的老师,同时安排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承担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授。同时,学校开设法律知识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法律知识。

(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让我们知道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积极给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社会应杜绝“特权”、“关系”等现象的存在,多录制、播放一些平常人容易遇到的案例;学校对学生的奖惩、奖助学金的评选都应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在处理与学生的纠纷时要选择走法律途径,而不要一味的选择“私了”;父母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注释:

黄金艳.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4.

刘涛.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途径.法制博览.2016(3).

路丽莹.关于贵州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人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几点认识.法制博览.2015(12).

孙绪兵.大学生中法律信仰缺失表现.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8).

[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3.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高职院校培养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