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特点分析及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2017-09-04刘蕾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发展趋势

摘 要 我国老年驾驶人数量不断增多,由老年驾驶人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老年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特点和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老年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问题发展趋势,提出交通安全对策,提高老年驾驶人管理水平,为老年人驾车出行提供安全和保障,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老年驾驶人 交通特点 发展趋势 交通安全 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刘蕾,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管理与战术指挥教研部助教。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8

据统计,我国自2000年起就已属于老龄化社会了。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机动车驾驶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据2016年1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对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的统计分析,超过60岁的驾驶人有7791439人,占驾驶人总数的2.3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16863人,增长22.23%。老年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的增加,对交通安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老年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特点分析

(一)老年驾驶人的行车特点

老年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老年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车速往往较慢,并且不易受其他车辆及驾驶人的影响,当老年驾驶人驾驶的车辆在交通流中较多时将会影响车辆的通行效率,降低车流的平均速度,也会扰乱车流的正常行驶秩序。

2.老年驾驶人通常驾驶行为比较规范,能很好的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老年驾驶人行车比较平稳,不随意超速、不随意变道,对于安全带的使用率也高于其他年龄段驾驶人。据美国 2003年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显示,70岁及以上老年驾驶人和乘员中有71%使用了安全带,而其他年龄段只有61%的驾驶人使用了安全带 。

3.老年驾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情况的不断变化,大多会患有一些疾病,需要服用如感冒药、降糖药和降压药等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会影响驾驶人的精神状态,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安全。

(二)老年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特点

交通事故的高发,使得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驾驶人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其中老年驾驶人的死亡人数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老年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水平不容乐观,呈下降趋势。我国老年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前方路况注意力较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老年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常常是由于忽視前方道路状况,特别是驾驶时打瞌睡引起的正面碰撞事故率较高。

2.白天事故发生率较高。老年人的生活规律一般是白天出行,因此老年驾驶人也通常集中在白天出行。据统计,白天是老年驾驶人交通死亡事故的高发期,一般占全天的79% 。

3.交叉路口是老年驾驶人最易发生事故的地点。通常交叉路口是冲突点最多的区域,当老年驾驶人在行经交叉路口时,需要对交叉路口进行信息搜集和行为反应决策,如果未能搜集到足够的信息,或者作出行为反应决策的时间不足,则不能采取有效的避让或减速等行为,则极易发生碰撞或剐蹭等事故。据统计,当老年驾驶人在交叉路口左转弯时,所需的信息量和反应时间更多,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与其他交通事故类型相比较,如超速、超车、酒后驾驶等,老年驾驶人更容易在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并且高于其他事故类型比例。

(三)老年驾驶人行车的心理特点

有些老年驾驶人具备多年的行车经验,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些道路上的紧急情况,能下意识地进行处理,但从心理角度看,老年驾驶人存在下列心理特征容易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1.骄傲自满心理。有的老年驾驶人驾龄较长,开车时间也比较长,事故率低或者根本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因此对自身的驾驶技术过分自信,产生了骄傲自满心理,放松了交通安全意识,容易出现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驾驶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负担过重心理。老年驾驶人阅历丰富,人生经历较多,受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诱发不良情绪的因素也较多,诸如家庭生活出现矛盾、亲人生病、事业的成败、婚姻不如意、工作不顺心等,都能触发消极情绪,如心情不佳、厌烦、焦急、怨恨、消沉等。人的机体活动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抑制,产生自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对思维和动作的反应和准确性产生影响。与正常情绪驾驶时不同,带情绪驾驶往往会导致对方向盘的错误操作、狠踩油门、制动控制不及时以及对紧急情况的错误判断。起步猛、车速急、转弯快、刹车狠、不考虑道路条件高速颠簸行驶,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3.过分自信心理。老年驾驶人由于驾驶经验丰富,常常会对自身的驾驶能力过高的估计,不按驾驶规范进行操作,如转弯不打转向灯、逆行、超车、随意变道等,或者在车内与车上成员聊天、吸烟、看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时有发生,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将不能很快的做出反应,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二、老年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问题发展趋势

公安部第139号令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将原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三十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身体状况也已经有大幅的改善,因此基于我国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得到改善,公安部决定对老年驾驶人的体检要求做出适量的放宽,将老年人每年的体检年龄由60岁调整为70岁,经过调整,我国60岁至70岁的老年驾驶人大约有600多万人将不必每年进行身体检查。

目前中国老年驾驶人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在总体数量上与其他年龄段驾驶人数量比较仍属于少部分。但我国现阶段拥有的中年驾驶人数量众多,当这些中年驾驶人逐渐年老时,就会导致老年驾驶人数量越来越多,届时老年驾驶人的交通安全问题将更加凸显。石京等人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54名中青年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未来老年后保有小汽车和使用小汽车的意向。研究对象由包括119名女性被试和135名男性被试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65岁以后有68%的被试将继续保有小汽车 。通过石京等人的调查研究,可以预见我国未来将会有更多老年人拥有驾照,小汽车也会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出行方式,老年人对于小汽车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

三、老年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老年驾驶人由于其交通特性与其他年龄段驾驶人有很大区别,属于一个特殊的驾驶群体,因此对他们的驾驶安全保障措施也应该有别于其他年龄段驾驶人。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水平,改善老年驾驶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弱势地位,应针对老年驾驶人的独特性,为老年驾驶人制定一套合理的、符合需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措施。

(一)完善老年驾驶人体检制度

目前,我国的机动车驾驶人的体检项目主要是针对中青年驾驶人,对老年驾驶人的体检项目还不具备针对性,在检测内容上也不全面,缺乏对老年驾驶人视力、认知功能、神经肌肉疾病等方面的专业性医学检测。今后,公安机关的驾驶人检测机构应加强与社会医疗机构的就医信息互通互联工作,及时有效的筛查出身体状况不符合驾驶机动车的老年驾驶人,并对这类老年驾驶人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其由于身体原因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对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

道路的规划设计部门应加大力度改善现有的道路交通环境,增加适合老年驾驶人的特点的交通设施。我国在设计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时,应充分考虑老年驾驶人的视力障碍、反应较迟钝等特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字面含义简单明了;符号选用更形象化、更标准化;文字与符号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加大;填充色应选择色彩鲜亮的颜色,增加与背景色的对比度。

(三)大力开发适合老年驾驶人的智能化交通

智能化交通应加强老年驾驶人群体的科技开发和应用。例如,开发提高老年人的驾驶舒适感以及安全系数的辅助驾驶系统,交叉口防撞和停车标志辅助综合系统,或者结合老年驾驶人的驾驶方式开发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特点的老年驾驶人专用车辆。这些智能化交通的开发和应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老年人驾车出行,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驾驶效率 。

(四)开展针对老年驾驶人的驾驶适宜性检测

通常驾驶适宜性是指人具备能圆满地、不出差错地完成驾驶活动的素质以及经过驾驶培训可获得从事驾驶工作的潜在性能 。针对老年驾驶人,除现行定期身体检查外,还应定期对其进行驾驶适宜性检测,以保障行车安全。另外,在老年驾驶人多次发生相同违法行为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对这类老年驾驶人进行驾驶适宜性检测,分析其生理和心理是否存在某些影响驾驶安全的特质,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纠正其不良驾驶行为。通过驾驶适宜性检测,可以排除具有事故倾向性的老年驾驶人,使老年驾驶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得到有效减少。

(五)加大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

针对老年驾驶人的安全宣传教育,应结合老年人的实际交通需求,可以以社区、街道为单位,邀请老年驾驶人参加交通安全宣传讲座,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引导老年驾驶人避开早晚高峰出行,避免在拥挤路段因心情紧张而导致驾车动作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老年人尽量减少在夜间能见度低、视线模糊、恶劣天气等情况下驾车出行;老年驾驶人自觉身体不适时,也应尽量避免驾车出行,如在行车过程中,发现身体不适,应尽快就近在安全路段停车,避免盲目自信继续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注释:

刘东、马社强、韩凤春.老年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12).150-153.

賈果玲、肖贵平、聂磊,等.中国老年人驾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11).42-44.

石京、菅美英.老年人驾驶特性和未来中国老年人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5(32).20-24,35.

游小青、万义国.浅析驾驶适宜性检测对驾驶培训的重要性.山西科技.2010,25(5).127-128.

参考文献:

[1]石臣鹏.驾驶适宜性检测与机动车驾驶人管理探析.交通企业管理.2011(10).

[2]李文权.中国老年人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道路交通与安全.2005,5(5).

[3]伊兰.老年驾驶员驾驶能力评价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老年人驾驶反应行为分析.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2(3).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发展趋势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