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17-09-04郝雅奇李慧敏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
关键词:介入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郝雅奇+李慧敏

摘 要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显示了我国扶贫思路和政策的重大转变,这是三十多年来中央扶贫开发经验提炼的产物;社会工作与扶贫、反贫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社会工作既应当肩负专业使命也具有专业优势。本篇以河北省保定市X社区为例,探讨该社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现状及社会工作的介入选择,旨在为该社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 社区 精准扶贫 社会工作 介入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城市社区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项目编号:X201780)中期研究成果,指导老师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林顺利教授。

作者简介:郝雅奇、李慧敏,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1

貧困是世界各国致力于应对的共同挑战。2015年11月底,党中央召开了建国六十多年来最高规格的扶贫决策会议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和文件强调的核心政策概念即“精准扶贫”。之后,关于扶贫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央及地方发布的文件,均以此为核心,显示出扶贫思路和政策的重大转变。此外,《决定》中提出的“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则诠释了社会工作在扶贫战略中的专业使命;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的扶贫作用”,并为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全新的行动指南;2017年3月,“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已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多方关注。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笔者收集了国内外关于精准扶贫、社会工作介入扶贫的相关研究资料,综合而言,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如下。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国外的反贫困实践

“精准扶贫”是我国特色的扶贫方略,国外并没有这样的扶贫策略,对我国这一扶贫方略的研究也甚少。国外在反贫困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的贫困问题,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英国《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等的制定和施行都是典型的扶贫实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以“向贫困开战”为口号的大规模反贫行动计划,美国政府通过的《经济机会法》共提出了反贫的七项计划,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反贫困战略 ;此外,巴西政府基于“发展极-增长点”理论,实施了“发展极”的反贫策略。采取的两大措施包括:第一,通过搬迁首都以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二,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区以开发东北部的亚马逊地区 。

2.国外关于社会工作介入扶贫的实践

徐丽珍认为,新加坡的社会工作在扶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加坡专业的、一体化家庭服务机构会负责提供扶贫介入服务,一方面,社工为社区中的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社工负责资源连接和政策倡导。新加坡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加快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并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能力 。

苏德认为,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是越南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之一。社会工作的作用表现在微观层面协助个人及家庭脱贫、中观层面协助社区实施扶贫政策及宏观层面促进社会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

(二)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优势,袁君刚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职业性、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合作的既往经验三个层面阐释社会工作的参与优势 ;刘春怡提出了社会工作理念利于服务对象自主互助、社会工作方法利于发掘本地资源和社会工作利于实现内外资源连接三方面的介入优势 。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对策措施,谢俊贵提出了“社会工作精准化”的观点,并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措施:强化社会工作精准服务意识、增强社会工作调研评估能力、提升社会工作方案策划水平、优选社会工作针对服务模式、建立社会工作跟踪反馈机制和加强社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陈辉从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帮扶措施制定和实施及贫困户帮扶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探讨了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选择 。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必要性,陈成文、姚晓等由当前实施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必要性,现实困境包括政策困境、对象困境和资源困境三个方面 。

二、保定市X社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现状

(一)保定市X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本研究所选择的范围——保定市X社区,是全市首个廉租房小区,也是全市特殊群体、贫困群体最集中的小区。该社区中有居民2322户、5830人,其中,低保家庭727户,其余均为低收入家庭。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开展过程中,为了解X社区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及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状况,笔者采用简单随机、等距抽样方法,在X社区抽取75户低保家庭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75份问卷,回收75份,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

1.社区居民的贫困状况

(1)关于家庭收入/支出状况:

第一,被调查的72户低保家庭中,2016年人均收入为2300元以下的占42户,占比58.33%。

第二,被调查的72户低保家庭中,选择收入来源为“务工收入”的为18户,占比25%;来源为“个体经营”的占3户,占比4.2%;来源为“子女或亲戚援助”的占3户,占比4.2%;选择“政府提供的保障资金或扶贫资金”的为24户,占比33.33%;其余选择收入来源为“其他”。

第三,被调查对象中,2016年入不敷出的家庭为63户,占比87.5%。

第四,关于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选择“日常生活支出”的为60户,占比83.33%;选择“子女教育”的为18户,占比25%;选择“就医支出”的为30户,占比41.67%;无调查对象选择“生产/经营投资”。

(2)关于家庭贫困类型。被调查对象中,属“低保户”的家庭为36户,占比50%;属“一般贫困户”的为42,占比58.335;选择“不清楚”的为6户,占比8.33%;被调查对象中无五保户。

分析以上调查数据,X社区居民的贫困状况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根据2010年制定的人均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被调查的58.33%的居民属扶贫对象;其次,关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保障资金或扶贫资金”的居民占比最高,而依靠务工和个体经营获得收入的居民家庭仅占比约30%,由此,社区居民自身的能力有待发掘;再者,日常生活支出、就医支出和子女教育支出为居民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解决贫困居民家庭的物质生活问题、就医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仍然是扶贫的重点;最后,调查结果反映,贫困居民中一般贫困户占比最高、低保户次之、无五保户,扶贫难度较低。

2.社区居民的致贫原因

关于致贫原因,选择“收入来源单一”的对象占比66.67%;选择“子女上学负担重”和“家庭成员患病”的均占比50%;选择“缺乏劳动力”的占比37.5%;选择“家庭成员残疾”的占比25%;选择“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占比20.83%;12个被调查家庭选择“赡养老人负担重”,占比16.67%;选择“抚养子女负担重”和“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的家庭均占比12.5%;仅有3个家庭选择“社会提供的资源不足”,占比4.17%。

分析以上统计结果,贫困居民家庭的致贫原因是多元化的。在多元的致贫原因中,收入来源单一是最重要的原因;子女就学、家庭成员就医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这与贫困家庭主要支出项目是相对应的;此外,家庭中缺乏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家庭成员残疾、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负担重均是客观原因、是家庭成员无法改变的,这需要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来助力扶贫;而居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专业技能则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扶贫过程中可以改变的。

3.关于贫困家庭参与社区精准扶贫的情况

(1)“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情况。在被调查的贫困家庭中,仅有27户家庭选择“存在‘吃饭愁的问题”,占37.5%;18户家庭选择“存在‘穿衣愁的问题”,占25%;所有的被调查家庭选择“住房是安全的”;在被调查的家庭中,30户家庭有7-15岁、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其中3户家庭选择“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没有得到保障”,占比10%;48户被调查的家庭选择“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未得到保障的为24户,占比33.33%。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两不愁”政策已得到了较好落实,尽管存在“吃饭愁”、“穿衣愁”问题的家庭比例较小,但吃饭、穿衣与居民的基本生存状况息息相关,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关于“三保障”问题,第一,由于X社区为廉租房社區,贫困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了保障,因此该社区的“住房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第二,关于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问题,尽管绝大多数家庭已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但未得到保障的10%家庭应当受到关注,子女就学支出仍然是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第三,关于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未得到保障的家庭约占比三分之一,无疑,贫困家庭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应受到重点关注。

(2)贫困救助的获得情况。被调查的24个家庭选择曾经获得过贫困救助,占比33.33%;关于获得贫困救助的来源,45.83%的家庭选择来源于“亲戚朋友”、54.17%的家庭选择来源于“政府部门”、8.33%的家庭选择来源于“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社会捐赠”。

以上数据统计结果反映了贫困家庭获得贫困救助的机会较少。此外,关于获得贫困救助的来源,家庭、朋友等非正式支持系统仍然占比较大,政府部门的正式支持资源同样重要,而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社会捐赠的资源有待发掘和调动。

(3)家庭扶贫项目的参与情况:

第一,关于“精准扶贫”项目的知晓情况,被调查家庭中,无被调查者知晓“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和“易地搬迁”政策;95.83%的被调查家庭知晓“社保政策兜底”项目,58.33%的被调查家庭知晓“医疗救助”项目,31.94%的家庭知晓“教育支持”项目,11.11%的家庭选择“不清楚”任何项目。

第二,关于“精准扶贫”项目的参与情况,被调查家庭中,无被调查者参与“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和“易地搬迁”项目;52.78%的被调查家庭选择未参与过任何项目,31.94%的被调查家庭曾经参与“社保政策兜底”项目,16.67%的被调查家庭曾经参与“教育支持”项目,11.11%的被调查家庭曾经参与“医疗救助”项目。

关于普遍推行的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社会政策兜底措施,部分贫困居民家庭知晓并曾经参与这些项目;可能基于社区本身的情况,“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和“易地搬迁”项目无法在该社区应用;此外,有关部门应当重视精准扶贫各项目的宣传工作,贫困家庭在知晓、了解这些政策的基础上,才可能申请利用各扶贫项目;多于半数的家庭未参与过任何精准扶贫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准扶贫的惠及群体是有限的。

(4)对精准扶贫项目的评价情况:

第一,对于家庭生活的改善情况,12.5%的贫困家庭选择“有改善”,58.33%的家庭选择“一般”,16.67%的家庭选择“没有改善”,其余家庭选择“不清楚”。

第二,对于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3.33%的贫困家庭认为“扶贫资源投入较少”,20.83%的被调查家庭选择“扶贫部门对贫困人群的识别不够精准”,20.83%的被调查家庭选择“扶贫措施不能满足脱贫的需求”,16.67%的家庭选择“对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绩效缺乏考核”,12.5%的贫困家庭选择“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高”。

(5)脱贫需求。62.5%的被调查家庭需要“低保保障”扶持,50%的家庭期望得到“医疗救助”扶持,期望得到“住房改造”和“子女就学”的家庭均占比33.33%,各有20.83%的家庭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和“信贷支持”,9.72%的家庭希望提供就业机会。

三、社会工作介入X社区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工作介入X社区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当前X社区现行的精准扶贫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在贫困对象识别方面,缺乏精确的测评标准;第二,在脱贫需求的评估方面,缺乏准确的判断;第三,在脱贫方法、途径的选择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第四,在扶贫绩效的评估考核方面,现行的工作机制缺乏科学性;第五,在社区内外资源的协调方面,缺乏统筹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X社区精准扶贫的可行性

一方面,社会工作具有相应的专业优势。其一,社会工作专业助人的价值观与扶贫、脱贫具有契合之处;其二,社会工作以需求为基础开展服务的科学精神和实践与“精准化”的要求相适应;其三,社会工作强调与服务对象协同工作,以服务对象自助为最终目标;其四,社會工作能够连接资源、促进多方协同工作;其五,社会工作的文化敏感性便于与贫困群体建立专业关系。另一方面,S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入驻X社区,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扶贫提供了人才条件,同时具有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

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准扶贫工作策略

(一)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介入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条件 。预估是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预估是通过收集关于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资料实现的。在精准识别环节,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扶贫对象指标体系全面收集关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收入、住房、健康、生活环境等资料,并科学预估其致贫原因、返贫可能和脱贫机会等。这与社会工作“实证为本”的视角是契合的。

2.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持

精准扶持即在识别服务对象贫困原因、环境中的资源等基础上,设计和开展扶贫工作。包括精准安排项目、使用资金、调动力量和选人用人四个方面。社会工作重视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服务,这利于精准选派提供服务的社工、精准设计并开展服务;此外,最重要的是社会工作强调服务对象“自助”,通过发掘服务对象的内生动力、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协助服务对象脱贫,即“造血扶贫”。

3.社会工作介入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社会工作的个案管理方法与之契合。将个案管理方法应用于精准管理过程中利于提升扶贫成效。

4.社会工作介入精准考核

精准考核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保障。社会工作方法强调评估环节。社会工作方法中的结果评估方法利于精准评估扶贫效果,综合评估扶贫效益;过程评估则利于全过程监管扶贫过程的每个阶段、环节。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精准考核的系统化和整体性。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扮演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需要与服务对象环境系统中的各方发生联系,包括政府、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亲朋等,因此社工可以采取直接和间接介入相结合的介入方式,同时将会扮演多重角色。一方面,在政策制定环节中,社会工作者的具体角色包括:调研者、政策倡导者和影响者;另一方面,在政策执行环节中,社会工作者的具体角色包括:服务对象需求评估者、提供服务的服务者、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使能者、积极倡导贫困者观念改变的指导者、社会资本的构建者、资源连接协调者。

五、结语

精准扶贫,任重道远。“专业社会工作”一词连续三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具体的介入策略、方法等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注释:

闫坤.反贫困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6(4).

李芳.走进首届中国-东盟社会工作论坛现场.中国社会工作.2016(9).

袁君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7(1).

刘春怡.论农村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之融合.长白学刊.2017(3).

谢俊贵.论精准扶贫中的社会工作精准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1).

陈辉.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3).

陈成文、姚晓、廖欢.社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的推进器.社会工作.2016(6).

陆汉文、黄承伟.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参考文献:

[1]王守颂.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研究.前沿.2016(12).

[2]张涛、张春艳.双赢选择:多维视角下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7(2).

[3]侯利文.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理念牵引、技术靶向与现实进路.学术论坛.2016(11).

[4]张网成、常青.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社会治理.2017(1).

[5]顾东辉.精准扶贫内涵与实务:社会工作视角的初步解读.社会工作.2016(10).

猜你喜欢

介入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