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精神的价值功能及其意义探究

2017-09-04刘京京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意义

摘 要 丝路精神是建好“一带一路”的文化支撑、思想动力和价值引领,是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共建、共荣、共享的深厚精神力量,它既是古代中国商业繁荣和国力鼎盛的象征,也是现代中国经济互享和文明互鉴的代表。丝路精神具有凝聚发展动力、维护地区稳定、推动文明传播、塑造中国形象的价值功能。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关键期,弘扬丝路精神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 价值功能 意义

作者简介:刘京京,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0

站在不断运动的时间坐标系中,不仅要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社会进步的纵向脉络,也要用宽宏的视阈把握国家发展的横向因子。时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节点,“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全球诸多国家的认同和关注,中国是“一带一路”的主动发起者也是积极践行者,正如王义桅所说“一带一路”是在21世纪弘扬“丝路精神”并将其提升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高度,探寻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融通、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之道。 故弘扬丝路精神、重振丝绸之路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类和谐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丝路精神的内涵体现

丝绸之路起端于汉代,发轫于唐宋,绵延不断,传承至今,一幅幅凄美而又壮丽的画面不禁涌上心间。在以马、骆驼、驴等牲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一行人满载丝绸、陶器、茶叶、书画等奔走在荒芜凄凉的沙漠中,条件之劣、路途之远、历时之久可想而知。丝路人所展现的可贵的精神品质和丝路本身所承载的独特寓意熔铸且升华为丝路精神。丝路精神具体内涵体现在:

第一,和平合作的精神。动荡时代的空气必定充斥着鲜血的味道,生命被当做工具所践踏,这时何来发展,更无所谓幸福。超越地域、血缘、民族、国家形成的和平合作,不仅从生活上富足了物质世界也从心灵上满足了精神世界。“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如今,“一带一路”海陆相融沟通欧、亚、非三洲,极力探求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的愿景交汇点,其绘制的和平交流合作画卷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追求,也是丝路精神的直接体现。

第二,开放包容的理念。囿于现状故步自封只能导致愚昧落后,坚持开放,倡行包容才能进步。公元前4世纪丝制品传入印度等西方各国,罗马贵族妇女以能穿上中国丝织的透明衣裙为荣,这正是由于丝路人打破传统狭隘市场的禁锢,积极对外拓展市场开展贸易,才促成了民族间、国家间的商品互换、文明互鉴、政治互通,进而才形成了如今庞大的新丝路框图。

第三,互学互鉴的态度。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民族发展步调的不一致,但正是这种“不一致”才为互相学习借鉴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如果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都是某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也就无从学习、无从进步。

第四,互利共赢的“共同体”意识。丝路精神旨在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益共同体,构建新时期的发展共同体,促进新时期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左凤荣曾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 “一带一路”经济带作为全球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沿线国家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契合点是该战略得以响应和贯彻的有效“催化剂”。立足这一契合点,传播这种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共同体意识正是丝路精神所要阐发的。

丝路精神所阐发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具体内涵是古今中外爱好和平人们的共同向往,筑牢了人们思想和善的藩篱,是新时期各族人们沟通交流的思想向导。

二、丝路精神的价值功能

丝路精神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基调,彰显着中华民族勇于探索、不畏艰辛、爱好和平的民族特质,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核心走向,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发展诉求。现阶段丝路精神具有以下价值功能:

第一,丝路精神有强劲的文化引领作用。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存在,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深远持久的感召力。现阶段,世界局势变化复杂且深刻,中国发展的道路备受各国瞩目,丝路精神似乎在用一种强大的声音告知世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在任何时候都不屑与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霸权主义为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共赢、贯彻和平的主张。

丝路精神的文化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丝路精神与我国一贯的国际交往原则(譬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亲诚惠容的交往理念等)有着共同的价值诉求和行动指向,同立足于和平相处。其二,丝路精神弘扬传播了求同存异、爱好和平、包容共荣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其三,丝路精神应时代发展而生,并不断与时俱进。丝绸之路的开辟打破了扩张侵略的怪谈,开启了友好通商的新篇章。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开放共赢的包容胸襟欢迎“一带一路”沿线各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这是中国发展的吸引力也是丝路精神的文化魅力。

第二,丝路精神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丝路精神是经济发展的播撒机,所到之处都有到积极的响应,从长远发展来看,丝路经济带是世界范围内未来最具向心力的经济发展带。丝路精神终结了古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冬眠期,唤醒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自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設,相应地把“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丝路精神指导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贸易总额逐年攀升、文化沟通交相深化。

第三,丝路精神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俗语有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丝路精神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是应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念,在享受到古丝绸之路所荫庇的福泽后,这种新观念更易理解和普遍接受,各国人民会更加心意相通、民心向融。

丝路精神促进民心通的重要纽带作用体现在:其一,丝路精神指导下的民心相通能增进战略互信。谆谆入耳的言语总不及踏实厚重的行动更能打动人,在古丝绸之路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建设丝路基金,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开办艺术节、文化年这都在彰显着中国真诚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愿景的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是的,人心也是最大的经济,中国期待更多的国家相信中国,与中国一道搭上快速发展的列车。其二,促进包容互鉴合作思想的形成。丝路精神的光芒照耀下,各国重新进行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发展理念的差异造成开放程度和文明前进步调的不同,民心相通有助于在认同文明多样性和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他国及他民族的优秀成果。

三、丝路精神的意义启示

丝路精神带有历史的烙印,是文明古国对外交往的精神财富,它见证了中国往昔在世界历史上的辉煌,在当今新的时代浪潮中,丝路精神依然具有可贵的传承性和时代性,也引领者新丝路的经济和文化前进方向。对丝路精神价值及意义的剖析,将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丝路精神充分显示了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对增强我国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历经坎坷但五千年的文明史绵延不绝从未中断,这在世界上罕有,而且近年来伴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中国的国家实力显著增强,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显著扩大。深思中不禁发觉,在国家这棵大树的成长中,文化犹如根,经济貌似叶,政治好似茎,社会环境好像土壤,我们相信文化虽低调无言但却蕴含巨大的影响力。正如贺麟在《文化与人生》中阐述道:“民族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 丝路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立文化层面的自信价值不可小觑。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中国向世人呈现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丝路精神有助于在国际交往中传播中国和平声音、塑造友好中国形象。西方个别国家妄图建立以己为核心的世界主导地位,企图污蔑诋毁中国近年来和平崛起的事实,恶意中伤中国为发展所做的努力,严重破坏中国的世界形象。美国学者雷默认为“国家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中国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众所周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民族禀赋,古丝绸之路为沿线人民带来的福泽也恰巧说明了中国对外交往毫无侵犯之意。从形象学层面来讲,丝路精神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实践,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价值取向,中国为兄弟国家的发展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敞开发展的大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友好、开放、团结的中国形象。

第三,丝路精神产生于东方文明的基础上,既是一种文化哲学也是一种国家交往战略,并统一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而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同样地,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这一有机体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逐渐成为“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在出访俄罗斯时首次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也是中国政府对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地区冲突、气候异常、经济低迷、政治猜疑等棘手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各国只有增进互信、互助、互商才能走的更快更远。可以说丝路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局部表现,丝路精神凝聚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增进了发展共识,扩大了国际合作和平交往的影响力,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共同体的建立。

四、结语

丝路精神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之中,是实现中国梦不竭的动力源泉,成为建设友好中国和平世界的强大精神支撑。“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往开来,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丝路精神指引新一代的各国弄潮儿积极投身于“一帶一路”的实践中各美其美,为建设美丽国家及和谐世界发挥聪明才智。丝路精神作为一盏思想上的明灯,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指明方向,为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谐倾注不竭的精神动力。

注释:

王义桅.“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1).41.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

闫丽红.丝路精神及其时代内涵.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9).64.

左凤荣.全球治理的理想目标与追求——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1).108.

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5.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著.沈晓雷译.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2.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