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7-09-04王亚兵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活动

王亚兵

一、理念与模式并行,提升学生素养

1.树立德育理念

我校积极探索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树立“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的德育新理念,构建“课堂教育、活动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实现追求道德教育的高品位、规范养成的高标准、学生行为的高素养之目标。

2.探索德育模式

探索“育管并行,教育在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放在前面,管理跟进。确立了“4234”德育工作流程(即4级会议:政教例会、斑主任会、值周教师会、学生教育会;2组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级督察:领导督察、教师督察、学生干部督察;4级评比:周评、月评、期评、年评)。通过德育“金点子”征集活动,抓工作落实,促习惯养成。

二、注重教学育人,为学生学会学习助力

积极探索构建“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形成自主、探究的两种学习品质;“1”——追求一种高远愉悦的学习境界。通过围绕一个中心,即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中心,两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示范课引路、评优课激励、研讨课提高、常态课指导”的“四课”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计划制定、课前预习、课中听讲交流、问题探究、独立完成任务、踊跃发言、课后作业、阶段总结等教学流程,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良性学习态势,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旁观者,而是快乐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硬性灌输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课堂成为师生重要的生命经历,学习成为师生重要的成长方式,教和学都进入了愉悦的境界,打造出善教乐学的幸福教育。

三、丰富教育形式,成就学生未来

一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等各类校外教育队伍进入校园对学生开展教育,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

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让学生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中小学文艺汇演、汉字听写大会、风筝大赛、科技小制作、学雷锋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给学生提供了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充分利用新生入校军训成果展、国庆节歌咏比赛、大课间活动之“天籁之音”、百人合唱团、千人扇子舞、经典诵读班、小作家协会、书画社、英语角、美术兴趣小组、电脑制作特长班、韵律操俱乐部、体育训练队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

四、拓宽德育渠道,陶冶学生情操

以道德讲堂、校园广播、名人雕像、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电子屏、阅览室、法制宣传室、禁毒教育室、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等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其职能,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热情、爱心和自律意识,引导学生积淀品德正能量。

通过影视修身课、班会课、国旗下的演讲、各种主题教育,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环境保护、珍爱生命、感恩励志、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守纪律、懂规矩、明事理;电子屏幕每天展示一句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校园广播每天课间播放一首励志歌曲,每天晚自习前五分钟经典美文诵读……这些德育小实践培养了学生崇德尚美的精神。

五、補偿心理缺失,引领学生成长

一是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及时科学有效的辅导,化解学生的困惑和烦恼。

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有学习品质、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心理压力的应对、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心理导向,激发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对典型个案进行情况分析记录,寻求合适的心理辅导对策。

五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家长学校、父母学堂、家长会为阵地,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培训,促进亲子沟通,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成效。

六、利用宣传阵地,滋养学生心灵

在校园里,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都可以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宽松、赏识、愉快的氛围中发展个性、享受成长的快乐。经过独具匠心的设计,我校的文化墙、宣传栏、名人雕像、教室、宿舍、餐厅、廊柱、灯箱无一不成为学校思想文化的宣传阵地。文化墙、宣传栏里图文并茂的古圣先贤、酒泉历史、教育格言、名人故事,让学生耳濡目染,带给他们成长的力量;名人雕像和经典语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室、宿舍的特色化布置,体现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廊柱、灯箱上的文明警示语、草坪里爱护花草的标识牌,餐厅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告诫,时刻在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让墙壁说话,让草木传情”,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把学校打造成“教师的精神家园,孩子的成长乐园”。

七、聚焦家校“合力”,规划学生人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我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以家长会、“课堂教学开放日”、“餐厅体验日”、“家庭教育”专栏、家庭教育培训班、亲情茶话会、亲子关系讲座、班级QQ群、微信朋友圈、致家长的一封信等为载体,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理论,交流教育心得,指导他们学会和孩子沟通,优化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人生有更长远的规划。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德育活动
“活动随手拍”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