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教学课程价值语感视角的考察与实现

2017-09-04周伟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本化构形

[摘 要] 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是指在对现有汉字教学的课程界定下,对汉字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上,重视汉字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运用,通过引入汉字构形学,运用规律学习汉字,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是破解语感教学困难的有效途径。“校本化”是目前状态下实现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的最可行途径,对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 课程价值;构形;校本化

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是指在对现有汉字教学的课程界定下,对汉字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上,重视汉字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运用,通过引入汉字构形学,运用规律学习汉字,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一、汉字教学的价值语感视角考察

体悟到文本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核心。文本的产生都是有作者的文化背景做铺垫的。因此,高层次的文本解读一定是基于文本作者所在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文本解读。这样的解读之下,才可能产生最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最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比如,《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童话是一种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阅读的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故事带有着强烈的日本文化色彩。日本是个崇尚佛教的国家,佛家的思想渗透在日本的方方面面。从文化角度去审视文本,读者会发现,童话最终阐明的创作意图是多层次的,照顾到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传达日本民族关于生死的态度是作家创作的最高意图。《去年的树》一文中树和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亲相爱,分开的时候相约再见,可是永别就这样不期而至;鸟儿在不停地寻找树的过程中,听说或者目睹了树的生命状态的变化,最后,用“树”划亮火照耀着人间;小鸟最后对着“火”的端详和歌唱,是小鸟对于生命认识的升华,也是日本文化中对于生命状态理解的宣告。童话以小鸟与树之间“相亲——分离——寻找——寻找中小鸟内心的不舍与痛苦——找到——见面之后唱歌——释然飞走”这样一条线索连缀文本。佛教文化背景,指向的始终是哲学中关于生死的基本问题,抚慰人类因为体察到死亡之不可抗拒而产生的恐惧心态,端正人类对于生死应该持有的态度。这是极有高度的立意,也是极难参透的人生哲理。而新美南吉用童话和极其简洁的语言,把这一命题变得适合小朋友阅读的童话,教师如果能把这个高度的创作意图领略出来,设计成为教学内容,便是符合语文学科本质的教学应然之路。

在这条应然之路上,“语感”被落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落脚点。“语感”强烈的个体差异的特征,使得“语感”的落实与提升成为语文教学中最具操作难度的所在。还是拿《去年的树》来说,和小朋友们谈生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须要落实这个内容,怎么办?长篇分析讲大道理显然不适合小朋友。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放在对“极度亲密”与“骤然失去”这样的心理落差的体验上,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心理落差该如何处理的思索上。为了能够深切体验“极度亲密”与“骤然失去”这样的心理落差,紧扣文本,在体味文本的语言之中去体验作者的表达意图,体验其中要传达的感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准选择并表述最有利于学生理解体悟文本意图的字词。比如,最能体现“极度亲密”的词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好朋友”的“好”,“天天给树唱歌”和“天天听着鸟儿唱”中的“天天”。学生通过对“好”和“天天”的词义的反复体味,从而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构形学视角下的词语落实可以通过字的构形取象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体验。比如,“天天”这个词,可以从“天”的构形取象着手,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天”的甲骨文,在人(大)的头上加一圆圈指事符号, 表示头顶上的空间。造字本义是“人的頭顶上方的无边苍穹”,教师可以就“头顶上的空间有些什么?”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得出:蓝色的天空、灰蒙蒙的天空、飘着白云的天空,有风、无风,有云、无云;有雨、有雪、有冰雹、有雷电,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然后再提问:“这些东西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引导学生得出:晴天、阴天、雨天,白天、夜晚,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天天”在一起说明“树”和“鸟”不管蓝色的天还是灰色的天,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雪……总之,它们每时每刻在一起唱歌、听歌!“天”的甲骨文,在圈圈的下面是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有这么多的景色和天气、季节的情况下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呢?学生得出:孤独、快乐、高兴、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沮丧、灰心、失望……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现在我们把‘天字上部的和下部的合在一起思考,可以得出怎样的意思呢?”学生得出:说明“树”和“鸟”不管蓝色的天还是灰色的天,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雪……总之,它们每时每刻在一起唱歌、听歌。不管好心情、坏心情,它们都愿意唱给对方听,愿意静静地听对方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与忧伤。因此,它们是一对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这样通过对“天天”一词构形的分析,具体了“天天”后面丰富的意蕴,同时,在逐步理解词义的过程中,自然得出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结论。为了加深对这种“好朋友”关系的情感体验,老师出示“好”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女子的象形,表示这是个女人;“”是一个小孩子的象形,表示这是一个孩子。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在一起,这样的场景给人的感觉就是“好”。这种感觉对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学生以字形的取象作为调动想象的立足点,对于“极度亲密”这种情感的体验变得具体而深刻,为后来的“骤然失去”所带来的心理体验做好了铺垫。因此,抓住汉字构形规律,进行合理科学的讲解与引导,可以在有效落实学生语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感。重视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是破解语感教学容易蹈空难操作的有效途径。

二、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的实现

精准选择并表述好最有利于学生理解体悟文本意图的字词是实现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的不二法门。

现行教材在编排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随文识字。识字落实到阅读教学当中来进行。词的意义由字的意义汇合而成,句的意义是由词的意义串成,段的意义是由句的意义串成,篇章的意思又是由段的句的意义串成。按照这样的意义逻辑,对篇章的理解,最终都要通过落实到字的意义上才能实现。现在字不作为单独的意义单位,词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因此,理解篇章的着眼点、切入点都是应该从词开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当中字词的教学化处理,和在识字教学当中字词的教学化处理肯定是不一样的。

识字课落实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意在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字的构形与取象及构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字形,了解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以帮助学生掌握关于汉字构形构意的规律,并在规律的指导下准确高效地认识汉字的音形义,形成自动认识汉字的能力。比如,木、本、末、未这四个字,在字形字义上容易混淆。在对这几个字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结合树的图片,作如下的解说:“木”的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的金文是,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的金文是,在树梢的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的甲骨文,像树上枝丫重重,表示枝叶茂盛。通过对这几个字早期字形与取象之间的描述性解读,让学生不仅知道单个字字形特点,还让学生知道这几个字的内部逻辑思维之间的关联。这样对于每个字形的特点以及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看似字形相似的字和字之间为什么会有字形和字义上的差别,学生就可以辨析得清清楚楚了,如此,学生就不容易写错别字和混淆一些形近字的字义了。

阅读文本就有语境。语境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传达了作者怎样的表达意图,为什么用在这里这个词是最好的选择,语境下它的意义是怎么来的,它的本义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就要从汉字的形体解构入手,由构意而至取象,把抽象的意义落实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去。词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学生对词语本义的把握,对词的义项的领会,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因此,阅读教学可以在三个地方体现出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一是完全不懂的地方,找到其中的关键词,从汉字构形的角度讲一讲这些词,可以使学生懂;二是比较不懂的地方,找到不明白的词,从汉字构形的角度讲一讲,可以使学生明白;三是有点懂但是不透彻的地方,找到关键词,根据汉字构形的思路讲一讲,可以使学生透彻。

下面以《扁鹊治病》为例来讲一讲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在阅读教学中的实现。

《扁鹊治病》这篇寓言的编排意图有二:一是体会寓意,二是会复述。本则寓言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人生问题: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直言?故事最后也总结出答案:有人提出缺点、不足,要接受、改变,否则后果严重。教育的立场在个人的修身养性上。《扁鹊治病》可以采用不同的复述方法,或简单复述,或详细复述,或创造性复述。但是复述总是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创造也要有依据。复述是有要求的,不论哪种复述,都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把书面语转变成口语;

2.突出重点,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3.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如果叙述一件事情,复述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4.语言力求准确;

5.必要时可以加入个人想象。

课题当中的“治”字是教学之“眼”。通过“治”引出病,引出治病的双方,引出医患不一样的态度、神情、语言,以及“治”的结果,条理非常清楚。因此,就要把“治”的构形构意讲好讲透,既可以有效理解寓意,还可以让复述变得容易。“治”到底是什么意思?篆文“治”的构形“”:左边是水字,右边,是“台”字,“台”通“臺”,指土石堆筑的坝堤,取象洪汛和土石堆筑的堤坝。两形会义,本义为“开凿水道、修筑堤坝、引水防洪”。:由这个本义引申出“治病”这一词中“治”的意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虽然对病痛的危害和对洪水的危害这两者的印象都没有成人深透,但是也有来自生活的感受。比如,感冒去医院打针,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忍痛打针换来的是身体的舒适,印象还是深刻的。基于这样的生活积累,“治病”一词的意思和“不治病”的后果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在围绕“治”字进行文本梳理的过程中,学生能领会到“讳疾忌医”这种处事态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也关涉到古今语义上的一些差别。“治”与“被治”双方因为“被治者”“讳疾忌医”的态度使得矛盾步步深化。在这里,医者医术的高超和患者的执迷不悟作为矛盾的双方以“治”字为线索逐步展开。在这两条发展的主线上,把相关的字词挖掘出来,讲解汉字构形规律。比如,可以结合治病讲一讲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一系列字的构形表义规律。像由肉字,到肉月旁,然后到一系列的由肉月旁组成的词:皮肉、皮肤、脂肪。又比如,“汤、烫、肠”三个字在文中都有出现。教师在这里可以讲一下部首“昜”,这个部首是“阳”的本字,日照,表示天然的温热。汤是部首“昜”加了三点水,三点水表示水、泉流,汤的本来意思是天然具有温度的温泉。肠是部首“昜”加了肉月旁,表示是动物身上的一个器官。这个字为什么这样造呢?原来动物身体里的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吃下去的食物要在那里发酵,所以肠的温度是很高的。据医学研究及结果表明,人体小肠的温度可以达到70多度。所以,肠是指体内天然温热的器官。这样,以文本阅读线索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以汉字构形学为依托讲教学内容中关键的字词,既可以高效完成学生识字写字的任务,又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课堂显得简洁、有趣,理解就会深刻。

在目前课程框架之下,重视汉字教学的课程价值的挖掘,并且以“校本化”的方式落实,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2016.1重印).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3]白双法.双法字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4]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02.2重印).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02.2重印).

[7]周伟珍.汉字构形学视域下汉字文化内涵例解[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3,(07).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校本化构形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通有构形的特征多项式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校本化”使用
对一个几何构形的探究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建设与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