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性流行格式“可以,这很NP”研究

2017-09-03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流行语性质语义

周 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评价性流行格式“可以,这很NP”研究

周 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可以,这很NP”是近一年来出现在网络上的一个热门流行格式。焦点变量NP主要由专有名词充当,且句法格式趋于凝固化;格式强调说话人的主观高量评价意义,NP的性质意义发生泛化;另外,该格式还具有焦点凸显、假拟对话等话语功能。“可以,这很NP”的流行,是进行格式框填以及网民、网络媒体趣味迎合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语义泛化;主观评价;话语功能;格式框填

“副+名”结构打破了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的常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学者们对这一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否定,再到逐渐承认其合理性的变化过程。[1](P8)但是,副名结构“很+NP”成为网络热门流行语,高频出现在网络新闻、微博、贴吧等平台,还是近半年以来的事情,例如:

(1)严肃又欢快的祭祖?可以,这很彝族!(新浪旅游2016-08-01)

(2)连续三天按时打雷下雨出太阳:可以,这很成都!(《华西都市报》2016-08-04)

例句中“很彝族”“很成都”类副名结构“很+NP”,总是和谓词性成分“可以”共现,构成固定框架格式“可以,这很NP”,名词性谓语成分NP是焦点变量。这一格式强调说话人的主观高量度评价,多用在表评判、感叹等主观化语境中。

一、“可以,这很NP”的结构特点

(一)“可以,这很NP”的句法分析。“可以,这很NP”由常项“可以,这很……”和焦点变项NP构成,末尾通常加上句号或感叹号。从句法结构上看,该格式主要包括:

前分句 谓语 后分句主语 状语 谓语变项“可以” “这” “很” NP

位于句首的“可以”,用逗号与后面主体部分隔开,承担前一分句的谓语功能;“这”是后一分句的主语,名词性成分NP充当该分句的谓语,并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可以,这很NP”内部结构紧凑,不能随意扩展,有时可以省略“可以”。

在一个连贯的话语中,“可以,这很NP”的上下文往往会出现表示提示、说明性质的句子。典型用法就是后附冒号,有时也可以用破折号,例如:

(3)谍影重重5鉴定报告:可以,这很马特达蒙。(新浪娱乐2016-08-24)

(4)可以,这很陆风——论越野比赛哪家强。(搜狐汽车2016-06-30)

(二)NP的构成情况及准入限制。副名结构“很+NP”着重凸显名词蕴含的性质意义①,因此能够进入结构的名词以抽象名词最多,具体名词次之,专有名词最少。[2](P368)通过对网络语料的逐一分析,发现与传统“很+NP”结构的NP构成情况正好相反,“可以,这很NP”格式中的NP,以专有名词最多,具体名词次之,抽象名词最少。也就是说,越是一些专有名词,比如人名、地名等等,越容易进入该结构;指称抽象事物的名词反而不容易进入结构当中。

1.NP为人名、地名、机构品牌等专有名词。

很+白岩松、傅园慧、林丹、巴西、朝鲜、德州、南开、腾讯、知乎、三星……

2.NP为事物、人物等具体名词。

很+流行语、中国话、彩虹、韩剧、熊猫、彝族、天蝎座、emoji、毒奶粉……

3.NP为抽象名词。

很+童年、情怀、艺术、美式、套路、制服诱惑、战斗民族、良心、缘分……

(三)“可以,这很NP”格式的凝固化。网络语境下的“可以,这很NP”,在大规模、高频率的使用过程中,内部句法成分之间的临时组配关系,逐渐走向稳定和凝固。句子谓语NP更倾向于依托句式的整体表达,来凸显自身的描述功能。因此,大量的名词性成分占据原本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的句法空位(谓语),并在格式内部获得句法支撑,获得相应的描述功能。

“可以,这很NP”的句法结构、语义关系趋于稳定和凝固,变项NP的充填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由度,甚至个别陈述性小句也可以出现在NP的位置上,作为一个整体接受格式框架“可以,这很……”的制约。例如:

(5)可以,这很老爸带孩子!(网易新闻2016-07-08)

二、“可以,这很NP”的语义特征

(一)“可以,这很NP”各成分语义分析。

1.“可以”消极意义的消解。作为形容词的“可以”有两个义项:①“不坏,过得去”;②“表示程度相当高(多指说话人所不愿意的),厉害”。[3](P213)在“可以,这很 NP”格式中,“可以”主要表示“厉害”,具有强调高程度的表义功能。但是,“可以”适用的语境范围有所扩大,既出现在说话人不愿意看到的事件场景中,也出现在表示说话人极力赞扬、表示褒义的事件场景中。例如:

(6)火车票也能造假?可以,这很携程!(中国地产网2016-09-18)

(7)让机器人“活”起来:可以,这很迪士尼!(雷锋网2016-09-02)

由此可知,伴随“可以,这很NP”在网络上的传播和流行,“可以”自身附带的的消极意义色彩被逐渐消解,并得以适用于更多的网络话语场景。

2.NP性质意义的泛化。NP在“可以,这很NP”格式中是陈述化用法,即进入格式的名词NP受到副词“很”的激活以及格式的压制,不再指称NP事物本身,而是凸显其自身所蕴含的某些显著属性。也因此,最开始进入格式的NP性质意义都比较丰富。但是当“可以,这很NP”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娱乐、体育、经济等领域,格式本身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NP对象,逐渐降低了对于NP性质意义丰富性的限制。例如:

(8)合肥房价涨幅居四小龙之首。可以,这很合肥。(搜狐焦点网2016-07-14)

(9)朋友跟我说顺丰包了高铁……可以,这很顺丰……(《电商报》2016-11-11)

诸如“合肥”“顺丰”等大量性质意义并不丰富的专有名词进入格式内部,削弱了NP的性质意义色彩,NP的意义随之出现泛化:从最初使用时表示NP的具体性质意义,转变为表示“有(像)NP的风格”,意义所指较为含混、不明晰。“可以,这很合肥顺丰”可以理解为“可以,这很有(像)合肥顺丰的风格”。

(二)“可以,这很NP”的格式意义。“可以,这很NP”格式总的语义特征可以归纳为:主观评述性的高量程度意义——说话人主观上对叙述主体某种性状(“这”回指的内容)进行高量评价。

1.语境对“可以,这很NP”意义识解的制约。谓语成分NP表示“有(像)NP的风格”,因此对于NP意义的解读是发散的,NP具体表示何种风格的性质意义,还需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选择和鉴别。上下文语境,也即“这”所回指的内容赋予其具体的性质意义。例如:

(10)运动也性感?可以,这很巴西。(悦己网2016-08-10)

(11)愣是把奥运会变成了里约大冒险。可以,这很巴西。(搜狐新闻2016-08-01)

虽然“可以,这很巴西”这句话没有变,但是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语义也不同。前者赞叹奥运会很好地展示了巴西的性感风格,后者则冷嘲奥运会的举办体现了巴西一贯的不靠谱作风。一褒一贬,究竟哪种语义,还需要借助语境的分析。

2.基本格式意义:强调主体所含性状的高量度。“可以,这很NP”中的“可以”“很”,强调突出叙述主体所含性状的程度之高;NP往往就是性状主体本身,或者是与性状主体相关的事物,它在“这”指代的上文中已经出现过,再次出现在“可以,这很NP”格式中,主要表示“有(像)NP的风格”这一性质意义。即把上文所描述的叙述主体的具体表现、性状用“NP的风格”加以概括,来证明其在某个方面的表现达到或正或负的极致状态,程度非常高、深、重。整个格式可以理解为:“厉害,这(主体NP的某种性状)很有(像)NP的风格。”例如:

(12)被判赔私生女抚养费?可以,这很张铁林。(新浪娱乐2016-09-20)

“这”指代“张铁林被判赔私生女抚养费”一事,张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可谓无情到极致状态。“可以,这很张铁林”着重强调了性状主体张铁林无情无义的程度之深。

3.格式情态意义:主观评价义。“可以,这很NP”格式的情态意义主要表现为带有浓重的主观评价意味,表达说话人对叙述主体所含性状的高量评价。这种评价不可避免地将说话人的情感、立场和态度夹杂其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当句子主语“这”回指的内容为褒义时,格式表示积极的评价;当句子主语“这”回指的内容为贬义时,格式表示消极的评价。例如:

(13)可以,这很傅园慧!洪荒少女最新表情包超可爱。(新浪娱乐2016-08-26)

(14)里约奥运村餐厅似蔬菜大棚,可以,这很里约。(中国新闻网2016-08-05)

“可以,这很傅园慧里约”分别代表了说话人对傅园慧表情包、里约奥运村餐厅的主观感受。前者用来强调傅园慧表情包的可爱程度之高,后者用来强调里约奥运村餐厅设备之糟糕程度,表达了说话人或肯定、或否定的主观评价。

三、“可以,这很NP”的话语功能

(一)焦点凸显结构。焦点是句子意义最突出的部分,也是话语信息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焦点结构通常包括焦点、背景和焦点敏感算子三部分,焦点往往是新信息,多用重音等手段来凸显,背景是说话人预设的旧信息。“算子,指一个符号或词语,它表示一个必须运作的变化过程,具有把一个句法(或语义)表达式改变成另一个句法(或语义)表达式的功能。”[4](P33)

在一个连贯的话语中,“可以,这很NP”的重音落在NP上,强调、突出说话人对与NP相关的事件(主语“这”所回指的上文)的评价。这说明NP是说话人想重点表达的部分,即句子的焦点。而NP焦点的凸显需要借助程度副词“很”的激活,它对NP性质义的表达起到约束作用,去掉“很”,则全句意义发生改变。因此,“很”在语用层面承担了焦点算子的功能,在凸显NP的高量度意义的同时,也在提醒听话人注意后面的内容是全句最有价值的部分,即焦点信息。

(二)拟对话效果。拟对话,就是把非对话语片段,通过改换话语角色等方式,假拟为对话片段。[5](P228)考察“可以,这很NP”格式的拟对话效果,需要在整体语篇环境中进行,例如:

(15)允许学生持枪上课?可以,这很德州……(搜狐教育2016-08-03)

(16)湖南高桥大市场,徒步变狂奔?可以,这很长征!(搜狐财经2016-07-11)

例(15)(16)两例的话语角色都是叙述人,但由于“可以,这很NP”的评价意义,使得话语片段呈现出对话的意味,前句和后句构成一个话轮。原本是一个叙述人在说话,使用了“可以,这很NP”后,一个话语角色(纯叙述者)拟换为正在进行对话的发话者和对话者两个话语角色。“可以,这很德州长征”似乎更像是听话人也参与进来的讨论。

“可以,这很NP”将纯粹的叙述话语模式,假拟为发话人和听话人共同参与的讨论话语模式,具有拟对话的表达效果。把听话人这一话语角色纳入叙述片段,实际上采取了站在听话人角度发话的语用策略,有助于拉近叙述者与听话人的距离,把作为听话人的网民变为叙述中的一个参与者,网民的代入感越强,格式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也就越大。

四、“可以,这很NP”的流行成因

(一)格式框填。

1.“可以,这很NP”的框填过程。框填是网络流行语最为常见的扩散形式,[6](P41-45)也是“可以,这很NP”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框填,“可以,这很NP”获得了极大的能产性。该格式初见于网络时,NP被要求为“这”指代事件的参与者或相关者,强调突出其高量度的性质意义。而当“可以,这很……”被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评价网络新闻事件时使用的一个流行句式,格式所表达的“厉害,这(主体NP的某种性状)很有(像)NP的风格”这一评价意义,也由此被固着在框架“可以,这很……”上。该框架成为语义传达时的固定载体,并且具有开放性,其后的空位变项可以根据话语场景的具体表达,充填适当的名词NP。

另外,由于受到句法形式的制约,能够成为充填的变项还有词类上的限制。按照常规句法规则,名词不能与“很”搭配;但在网络语境下,制约关系发生改变,变成只有名词,特别是性质意义薄弱的专有名词等才能进入固定框架“可以,这很……”。由此可知,“可以,这很NP”的框填过程属于格式框填的一类:形式框填。

2.变项NP的充填方式:转、隐喻充填。

(17)可以,这很95后!半数95后毕业后选择“不就业”。(金羊网2016-07-11)

(18)劫匪抢俄外交官,反遭夺枪击毙。可以,这很战斗民族!(维度女性网2016-08-05)

此两例是转喻充填。例(17)中,“95后”是所描述事件的动作主体,变项NP与其保持一致,用最突出的部分代指事件整体;例(18)中,回指句讲述俄国外交官的事迹,变项NP用其祖国别名“战斗民族”概括整件事,是以事物整体代指该事物的内部成员。[7](P47)

(19)苹果在中国注册“8”字商标,可以,这很彩虹。(太平洋电脑网2016-09-06)

(20)张馨予巴黎时装周造型别致俏皮 网友:可以,这很范冰冰。(大洋网2016-10-05)

此两例是隐喻充填。“8”字商标的样式很像彩虹,所以用“可以,这很NP”评价该事件时,填充变项“彩虹”;张馨予的造型风格很像范冰冰,所以用“可以,这很NP”评价张的造型时,填充变项“范冰冰”。这是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运行机制的隐喻充填。[7](P46)

(二)求新求简的心理诉求。“可以,这很NP”的传播和流行也是网民求新求简等心理诉求直接推动的结果。宽松自由的网络舆论环境,促使人们乐于创造并使用新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制造搞笑轻松、幽默俏皮的交际效果。“可以,这很NP”格式打破了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的句法常规;且大量的名词NP通过格式压制,获得了新的陈述语义,这都给网民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满足了网民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追求新奇的心理诉求。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与人交流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人们在交往时也就更加追求简便、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可以,这很NP”形式上结构短小、音节简短,意义上以最简单的结构传达了最丰富的语义内涵,使用起来言简意赅、易于扩散,满足了网民追求简便的心理诉求,具备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有利条件。

(三)网络媒体的趣味迎合。在充斥着海量信息的网络平台中,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往往是一些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获得读者的关注,刻意迎合他们的阅读趣味,将一些使用度高、受欢迎的流行语直接引用在新闻标题和文本中,这也间接助推了流行语的进一步流行。这种将网民喜闻乐见的流行语引用在新闻中的做法,有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产生亲切、轻松的交际效果,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也是流行语的又一次流行——当流行语出现在新闻文本中,就意味着它再一次作为关注焦点出现,甚至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结语

“可以,这很NP”是在传统副名结构“很+NP”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个网络流行格式,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构造特征、语义性质和话语功能,这也是它能够在网络上爆发流行的最重要原因。能够进入格式内部的NP大多是性质意义薄弱的专有名词,因此较之传统副名结构“很+NP”,首先在句法形式上带来异感冲击,其次在表义功能上NP的性质意义发生泛化。作为一个主观意味浓厚的评价性流行格式,“可以,这很NP”借助格式框填的力量以及众多网民、网络媒体的大力传播,直到今天,仍然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对于“可以,这很NP”格式的考察研究,尚需进一步的跟踪、调查。

注释:

①谭景春提出名词的词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性质意义。前者是名词的基本含义,后者是名词所指事物身上具有的某种特质和属性意义。名词一般又分为三类:抽象名词、具体名词和专有名词。其中以抽象名词的性质意义最强,专有名词的性质意义最弱。也有学者把“性质意义”称为“属性义”“内涵义”等等,本文采用“性质意义”的说法。

[1]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1997(2).

[2]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1998(5).

[3]吕叔湘,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罗耀华,齐春红.副词性非主谓句的成句规约——语气副词“的确”的个案考察[J].汉语学习,2007(2).

[5]李宇明.拟对话语境中的“是的”[C]//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评本刊2009年的流行语研究,兼论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的建构[J].当代修辞学,2010(2).

[7]陆俭明.隐喻、转喻散议[J].外国语,2009(1).

[责任编辑 靳开宇]

H136

A

2095-0438(2017)08-0085-04

2017-03-06

周阳(1993-),女,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流行语性质语义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流行语大盘点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语言与语义
大学流行语考察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巧借 流行语
厉害了,我的性质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