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禁毒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评《20世纪中国禁毒史》

2017-09-03张亚东

黑龙江史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永明民族主义毒品

张亚东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深化禁毒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评《20世纪中国禁毒史》

张亚东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周永明教授的《20世纪中国禁毒史》通过将民族主义和国家建构带入禁毒研究,阐释了近现代中国禁毒运动的复杂性。本书具有研究的系统性、内容的创新性、材料的丰富性三个显著特点,较为详实地论证了禁毒运动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密切关系,可谓深化禁毒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禁毒史;民族主义;国家建构

近代以降中国毒品泛滥成灾,制毒贩毒吸毒现象屡禁不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成为近百年来中国社会难以根除的恶瘤顽疾。自1729年清雍正皇帝颁布第一个禁毒法令开始,中国历届政府的禁毒行动从未停止过,持续了两百余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较为彻底地清除了毒患。因此,毒品与近现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纠缠颇深,关于禁毒史的学术研究无疑是认识近现代中国发展变迁的重要切入点。

纵观近些年来禁毒史的相关研究,我们往往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成果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研究领域相对集中,重复研究较多。纵览关于建国初期禁烟禁毒运动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总体评述方面,多学科交叉性的研究数量较少。其次,研究模式较为固定,研究深度不够。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是“各地烟毒状况——禁烟禁毒运动——取得巨大成效”的研究范式,这其实是曾经广泛使用的“政策——效果”范式的变形而已。这种范式的广泛使用不仅会造成重复性研究的不断出现,更会使得大多数研究浮于表面,未能将中国禁毒运动的复杂性、持久性充分挖掘出来。最后,资料运用较为单一,缺乏深入挖掘。目前出版的几部禁毒资料集是研究禁毒史所需的重要工具,但绝不是唯一的史料来源。许多研究缺乏对档案资料、政府报刊、口述回忆的收集,而只是对这几部现有资料集的反复引用,缺乏深入地分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深入地挖掘和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寻求不同学科研究思维的转换和研究视角的创新,是未来禁毒史研究的基本走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人类学教授周永明先生的《20世纪中国禁毒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无疑诠释了这一点,可谓深化禁毒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周永明教授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人类学教授,在海内外学术界以发现独特研究视角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著称,而本书则是海外最早研究20世纪中国禁毒运动的专著之一。周永明教授通过将“民族主义”和“国家建构”——这两项近现代政治学的重要议题带入禁毒研究,阐释了近现代中国禁毒运动的复杂性。他指出,在近现代中国,毒品(主要是鸦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象征,和近现代中国的国内外政治及民族主义思潮密不可分。一方面,毒品问题不仅仅被看成是一种社会的越轨行为,而且是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及对国家历史和身份的定义都紧密相连的爆发力极强的议题。可以说民族主义在近现代中国所有的禁毒运动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禁毒运动也与中国的国内政治紧密相连。利用禁毒运动来建设、巩固和展示国家权威,以此来推动更为广泛的改革运动。

本书从禁毒话语和禁毒行为两个层面,系统阐述并分析了20世纪中国主要的禁毒运动。1906-1911年清政府的反鸦片运动,是晚清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周永明教授认为,正是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进而推进了主导性的禁毒话语在全国范围内生成,使得政府和社会精英在禁烟问题上获得共识。因此,与同时期其他改革主张遭到强烈抵制不同,清廷铲除鸦片的行为获得了公众的积极支持,禁烟运动成为晚清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总动员。在周教授看来,1935-1940的“六年禁烟计划”与新生活运动同时推行,都是蒋介石巩固个人及中央政府权力,尝试将自己塑造成为中华民国精神领袖不懈努力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蒋介石牢牢掌握着国家禁烟的话语权,不仅可以在经济层面打压地方军阀,减少他们的鸦片税收入,而且能在道德层面将军阀们置于受谴责的地位。当然,蒋介石的禁烟计划遭到军阀们的强烈抵抗,最终流产。周永明教授进而指出,1949-1952年的禁毒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构造“新中国”的一种手段,也是 20世纪50年代早期国家政权建设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利用近代以来中国形成的禁毒话语,把禁毒的道德诉求和新兴的人民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诠释联系在了一起,提升了新中国的国家认同。正是通过大规模城市动员、口头宣传和公开审判毒犯,中共完成了两百年间其他政权从未完成过的任务———禁绝毒品,建立了空前的政治权威,为新中国建立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除此之外,周永明教授还讨论了禁毒话语在当代中国的变化,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禁毒运动的起因、目标以及开展过程的种种复杂性,为今天的禁毒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本书在论述禁毒运动与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国家构建的关系时,关注了许多研究者未曾涉及到的方面。例如,第三章集中研究了中华国民拒毒会,一个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特别活跃而有影响力的民间机构。周永明教授分析了中华国民拒毒会的活动及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关系,指出霸权性的反鸦片话语为当时的民间组织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公共领域,使其得以和蒋介石政权进行权力协商,开展民间的禁毒工作。但是随着蒋介石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国家开始逐渐压制民间团体的生存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抵抗,拒毒会最终被迫解散了。周永明教授的这一观点颇具新意,对民间禁毒团体与政府关系的探讨,更是为今后深化中国禁毒史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本书材料丰富,研究视角独特。周永明教授历时7年,足迹遍布处于禁毒前线的西南诸省,将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与大量第一手的档案文献资料综合运用,力图真实、客观地描绘一张近现代中国禁毒运动的广阔画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进行宏观研究、历时性研究的同时,周永明教授还辅以各个时代具体的禁毒案例分析,并且引入了人类学研究的视角,较为深入地剖析了毒品与社会各个方面相互纠缠的基本关系,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的独特面向。周永明教授这样的研究不仅反映了其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使得本书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总之,周永明教授较为详实地论证了禁毒运动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晚清以来民族主义浪潮汹涌澎湃,以不可阻挡之势形塑了近现代中国主流的禁毒话语,为历届政府的禁毒运动提供了动机、合法性和社会情绪,在阐释鸦片战争历史、动员社会精英和公众参与禁毒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本书立足于民族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禁毒运动与国家建构的关系这三点,构建了一部近现代中国禁毒运动的政治文化史,确是深化禁毒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书名:《20世纪中国禁毒史》

作者:[美]周永明著,石琳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0982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共党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亚东(1989-),男,汉族,甘肃静宁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永明民族主义毒品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锥形弹性挡圈应用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20世纪90 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研究述评
火烧毒品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