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历史走向研究

2017-09-02余倩

卷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新变化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调整和变革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这种自我调整和变革,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和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在历史客观规律的作用下最终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历史走向

梅里厄姆-韦伯斯特词典里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一个由私人或公司拥有资本财(生产要素)的经济系统,经由私人的决定进行投资而非经由国家的控制,以及价格、生产、销售产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场所决定。”

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1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

1.生产力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生产力社会化的范围由民族化、地区化发展到国际化、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各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而且开拓了许多新的生产部门,如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2.经济加速发展。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战后,各主要西方国家经济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在90年代后仍保持了很强的增长势头,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经济危机由开始时每隔10年左右一次,发展到后来的每隔5年左右一次,现在的情况又有所变化。[2]经济衰退主要是增长型的衰退。

3.产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上。在新科技革命的推进下,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已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并且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2]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

(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1.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个体资产所有制占主导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基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3]

2.劳资关系有所缓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服从资本家的意愿。甚至实行立法,形成“福利国家”政策,缓和劳资对立,维持社会稳定。

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善社会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由雇主、工会和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决定,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减弱国内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现象。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方面。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税收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1/3以上,欧盟国家接近于1/2,其中约有60%用于社会福利开支。[4]

(三)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

1.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微观干预主要是针对垄断的市场结构采取反垄断政策和法规,调节垄断资本与一般资本的矛盾;宏观干预主要是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整,而且还根据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适当及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总体战略,[4]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2.政治制度的变化。第一,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国家权利的构成、权利结构中各权利主体的关系和活动,官员的任免、提升、奖励和监督等,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第二,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在消除选举的种族、性别歧视并实现较为完整意义上的普选制的基础上,公民权利相对地得到扩大。第三,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大大增强,对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活动的渗透空前增强,国家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事务。第四,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资产阶级政党党纲的差别也日趋缩小,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2]

(四)階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方面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许多新的阶层,阶级结构呈现多元化。战后形成了几个新的阶层,即代表垄断资产阶级、被称之为“行动的资本家”的高级经理阶层与高级专家官员阶层和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4]工人阶级无论在物质生产部门或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出现了新阶层与新集团,以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律师、记者、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中间阶层崛起,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扩大。工人阶级中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工人”比重越来越大,正在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他们大多拥有股票或部分资产,有较好的职业,生活日趋“中产阶级化”,已不是传统的工人阶级了。随着社会福利的普及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中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最重要、数量最庞大的群体。中间阶级在社会中数量的增加弱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阶级结构的多元化与复杂化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所缓和。endprint

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和历史发展趋势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有了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新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说过“只要政权在有产阶级手中,那末任何国有化都不是消灭剥削,而只是改变其形式。”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国有经济,实行股份社会化、雇员持股票计划,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作出的具体形式的调整,只是从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变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然而,这种调整和变革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危机。

2.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施高福利的社会政策,但福利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它不过是防止社会低收入者因社会分配不公而破坏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至于战后西方国家吸收部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一是出于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需要;二是新科技革命对企业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些措施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一定时期内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工人阶级的利益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的种种做法只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对于真正提高劳动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还是不可能的。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在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从生产力方面来看,现代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力代替了机械化、电气化的生产力,为未来社会创造了发达的生产力基础。在资本占有形式上,资本从早期的单个私人资本发展到私人股份资本、法人股份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加速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我扬弃。集体谈判制度、共同决定制度、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最低工资制、利润分享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收入。社会成员流动性增强,政治制度法制化、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提高了人民群众政治权利和地位。

然而,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依旧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将继续推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的企业制度革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模式的变革也将继续进行下去,在信息技术普及和产业结构大变化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失衡和危机更加突出,阶级矛盾更加扩大。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趋势继续加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从而把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推向更高的层次。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不能解决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和顽疾,暂时的发展和繁荣也并不能使其永存于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的调整和变革是在历史客观规律的作用下社会主义的不断靠近,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3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全面复兴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会形成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又会推动社会主义在更广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的发展。

(一)这些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构成了巨大挑战和冲击,使社会主义发展步入低谷。

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占有更多的话语权,直到今天,资本主义制度全胜论、社会主义无望论、历史趋势改变论、全盘西化论等在世界范围内仍有一定的影响。

(二)这些新变化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全面复兴。

1.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扩大。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变革中,扬弃和否定资本主义自身的某些新的经济因素势必会不断发展和扩大,而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包含了大量社会主义因素,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有利阶梯。对此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我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趋势归结成这样:它‘本身以主宰着自然界变化的必然性产生出它自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能转变为社会的所有制。”

2.社会主义运动在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各国社会主义力量思考诸如相对贫困、经济上的不平等、精神层次的异化、国家调节的有限性导致的经济混乱和无序等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种种新社会主义思想,由于他们身处资本主义社会,更能深刻了解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的思路和主张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还大胆地借鉴了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来推动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列宁曾形象地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称为社会主义的“入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促使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性增强。

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出的对经济危机相当程度的調节能力,表明资本主义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生产的能力,使社会主义从价值载体、实现形式、活动方式到理论的构建基础和未来发展支点都受到深刻的挑战,这些都促使人们在构建全球化背景下全方位的实践平台上,创新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社会主义转换发展模式和战略,从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全面复兴。[5]

参考文献

[1] 李淑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

[2] 张恒波,浅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J], 中国商界,2012;

[3] 伍静,知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J], 齐鲁学刊,2004;

[4] 刘昀献,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变化[J],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 叶楠,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剖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作者简介

余倩(1991-),女,汉族,安徽,学士学位,中共桐城市委党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变化
租赁会计国际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辨析
浅谈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
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本质
石材市场“新变化”
加拿大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思考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