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监狱内模块化镇暴体系的构建

2017-09-01许晓光

法制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型化突发性模块化

摘要:随着我省监狱布局调整的完成,其硬件水平和管理手段均得到极大提升和完善,罪犯大规模哄监闹事和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管控。但是,个别或少数罪犯群体间的小规模冲突,以及个别罪犯针对他犯或监狱民警的极端暴力行为还时有发生。针对这类事件的处置,现场管控民警从战术上缺乏明确有效的手段。这类突发性的小规模暴力事件,极有可能成为大规模哄监闹事事件的“导火线”,是影响监狱安全的重要隐患。将倒逼着监狱镇暴体系向着小型化、模块化发生根本转变。

关键词:模块化;小型化;镇暴;突发性

中图分类号:D9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264-02

作者简介:许晓光(1989-),男,汉族,河北人,本科,法学学士,四川省自贡监狱,二级警员,研究方向:监狱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监狱内镇暴战术。

中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机关,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突破口。

就目前来看,我省监狱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少数罪犯群体间的小规模冲突、斗殴,以及个别罪犯针对他犯的极端暴力行为和对监管民警正常执法工作进行干扰甚至威胁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类狱内恶性事件,由于事发突然、性质恶劣,民警难以第一时间做到有效处置。

所以,为应对此类事件,监狱急需构建起以“模块”对“小型”为处置理念的监狱内模块化镇暴体系。这是科学整合各职能部门处置力量,应对狱内突发事件的一项有效举措;是快速应对狱内突发性、小规模暴力事件的有效手段;是监狱警察快速、科学、有效使用武力的有效保障;是狱内恶性事件由小及大的有效阻断。

一、当前监狱内镇暴体系的发展现状

模块化镇暴体系,是指以五人镇暴小队为基础单位,将在镇暴处置中需要涉及到的重型盾牌战术、抓捕、保护、驱散、指挥、合成处置等业务具体赋予给其中一个或多个基础模块,并将此模块投放到各监区。当发生中等规模以上的暴力事件时,投放在各监区的基础模块加上监狱特警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组成30人以上,具备数种镇暴技能及攻防兼备能力的成建制常备镇暴队伍。

(一)估计当前狱内环境不够全面

个别民警认为,监狱规范化管理之后,狱内秩序已趋于稳定,很难再发生大规模暴狱或骚乱事件,因此在监狱内谈“镇暴”处置,并无必要性。

(二)处置装备落后

部分监狱针对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处置装备,只有老式的单手PC盾牌和警棍,只有个别监狱装备了防暴枪。而现代镇暴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重型双手盾牌、水炮、声波驱散仪、布障器、布袋弹、催泪弹、配备较少。

(三)日常训练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监狱的日常训练内容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动作整齐划一、声势浩大,训练如同进行团体操“表演”。二是照搬公安、武警的訓练内容,没有结合监狱自身情况,制定训练方案和内容,预案缺乏操作性。

二、监狱内模块化镇暴体系的构成及运用

监狱内突发暴力事件有自身特点,与社会上的群体事件也共通之处。经过多次学习考察,反复地调研,我们认为狱内模块化镇暴体系的发展应该包含“指挥”、“驱散和保护”、“行动训令”三大模块。

(一)指挥模块

指挥模块是整个镇暴体系中的灵魂,肩负着方案执行、人员协调等责任。①警务指挥决策时,必须及时果断。做到决策质量与决策速度的合理平衡,把组织在当前环境中的因素与组织未来的行动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警务指挥的决策必然受到时间的制约,一旦超出了时间的限制,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再好的警务指挥决策也不可能达到目标。

1.宏观指挥体系

从“横向”指挥来讲,“第一现场”指挥人员可由监狱特警队值班组长担任,便于在第一时间统筹现场所有警力,避免干扰指挥和重复指挥。从“纵向”指挥来讲,可以以监狱指挥中心为主要平台,搭建一支3—5人的指挥小组。

2.微观指挥体系

五人小组是镇暴体系中的基础单位,我们将五人小组设置为中队,设中队长和观察员各一名,小组指挥员一名;两个中队构成一个大队,基础单位的人员数量不变,另再增加大队长和观察员各一名。在处置现场可组建多个大队建制的镇暴队同时行动。大队观察员佩戴高音喊话器发布指令,大队长佩戴两部对讲机,一部负责向各指挥员下达指令,一部负责同上级保持通讯。

以小组为模块行动时,小组指挥员必须为队员明确目标。以中队为建制处置时,左侧的模块负责进攻。右侧模块负责掩护,中间为指挥模块。以大队为建制处置时,左面一排为进攻模块,右面一排为掩护模块,中间为指挥模块,位置较为靠后,成“品”字型站位。(见下图)

(二)驱散与保护模块

此模块是在整个镇暴处置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模块。小组成员需要持盾牌保护员两名、处置员两名、小组指挥员一名。在小规模暴力事件中,可单独投入一个五人基础模块,在中等及以上规模处置时,可以一次性投入多个五人基础模块。

1.驱散

当听到指挥员发出“驱散”指令之后,所有处于盾牌后侧的处置队员,迅速持警棍前出于盾牌前方,持警棍跑步向前驱散;或者所有处置队员呈横向排列,保持2米间距,以“散兵线”的形式横排跑步驱散。如遇到滞留现场不肯离开的目标,处置队员徒手或警械将其控制并带离。小组指挥员在确定抓捕人员时,应首选距离较近的罪犯。当处置队员在前出驱散后,如果罪犯人群自行离散,则视为已达到战术目标,处置队员应立即返回整体防线后方。处置队员跑步驱散的距离应该保持在7—15米范围内为宜。

2.保护

当各小组两名处置队员前出进行抓捕后,持重型防御盾牌的两名保护员,应和前方队员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跟随前进。为防止罪犯对控制或抓捕民警进行阻扰,处于后方的盾牌手和指挥员应该迅速移动到处置队员前方进行保护,使用警棍或催泪瓦斯驱散人群,确保后撤顺利进行。endprint

在驱散过程中,遇到人数较多罪犯的阻扰时,或某小组脱离团队整体控制区处于危险情况时,中队长或大队长要指挥其余的小组迅速移动到该小组前方建立“防线”,驱散阻扰人员,保护该组队员将控制目标带离现场。

(三)行动训令模块

该模块是针对每一种具体类型的事件,提前制定成的一份可供选择和组合的空白行动表格。行动训令包括四大内容,即“行动内容”、“现场评估”、“方案制定”、“开始行动”。

“行动内容”是确定本次行动的目标、明确处置方式。“现场评估”一是指对行动目标的人群数量、事件领头人员、持有凶器等情况进行通报和信息确认;二是汇总参与处置民警人数、行动中可以使用、配备哪些防护性装备;三是预估可能出现的危机或变故;四是确认封控区域及外围风险清除;五是通知各任务车辆到达现场预定地点进行准备。“方案制定”是向参与处置的人员再次明确各个处置模块的职能职责、协调处置战术、确认抓捕人群。“开始行动”一是现场确认并告知350兆无线电频段使用权限,可划分指挥员频道、以中队为单位的行动频道、应急频道、备用频道。二是通知并确认现场观察员和封锁人员就位。

三、模块化镇暴体系在狭小空间内的实战处置

监狱内罪犯,处于建筑物内集中活动或看押。所以,监舍等狭小空间更容易成为监狱内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模块化镇暴体系在这样的特殊场景中,更能体现其作战优势。具体处置方式和过程如下:

(一)分工与配合

指挥员负责整个流程的指挥和紧急情况下的支援,并第一时间根据行动训令传达警情类型。两名重盾手负责使用盾牌对目标进行冲撞、挤压控制,后方两名处置人员利用警棍和催泪瓦斯配合盾牌手限制目标行为。在盾牌手成功压制目标之后,处置人员要迅速接替盾牌手进行徒手或使用警械控制目标,并最终完成上铐带离。

(二)门前集结队形

到达监舍门口或者建筑物外侧之后,按照既定的战术意图和处置的先后进场顺序,在门前集结队形。在行动发起前,这对闹事人员而言是一种心理上的冲击和静态武力展示;其次,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进攻效果,小组到位之后,按照顺序开始行动。

(三)入室方式(持盾)

第一种,直线单向入门,主要针对监舍内单个罪犯的恶性事件处置。小队在监舍门外按照先后分工集结后,盾牌手第一个进入室内,利用盾牌和冲击力,对目标进行连续撞击限制其行为,后续队员按照分工并直线进入,快速协助盾牌手對目标进行压制,使用小组压点控制战术完成上拷带离。

第二种,单钩直线进入,主要针对大空间的建筑物内,有两人或以上的罪犯暴力事件的处置。应同时投入两个模块,对两个目标群进行同时控制。处置的方式同在现场事态控制完毕后,现场指挥员下达指令,先押解一组罪犯离开现场后,第二组才开始押解离开。

在国际国内恐怖主义活动频发,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的今天,监狱内如何有效、科学、快速的处置各类型群体性突发事件,也是摆在我们监狱民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精细化的分解各类警情、模块化的构建专业镇暴队伍,科学的制定行动方案,无疑给我们狱内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笔者将继续探索该模式的发展方向,为四川省监狱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注释]

①黄子坚.反恐防暴指挥方式发展趋势浅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

[参考文献]

[1]张志祥.德国警察的防暴战术[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2]杨奇.法国警方巡逻防暴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公安研究,2001(9).

[3]孙玉仁.关于司法警察警务决策的若干思考[J].社科纵横,201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型化突发性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模块化住宅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家庭规模小型化提前到来
未来汽油机的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