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品书店的活法

2017-08-31鹤丁

环球人物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诚品人文精神书店

鹤丁

吴清友先生的去世,让诚品书店又成一时热议,也再次提出谈了十几年的老话题:书店向何处去?

做书店,摸索者不少,成功者不多。吴清友一语道破:“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今天有些创新的书店,都多少做着这样一件事:去书店化。经营咖啡座是初级阶段,研发衍生品、做画廊甚至开发商业公寓,则是进阶版。书的比重在下降,副业的比重在上升,用副业补贴主业。

说来也奇怪,书店是夕阳产业,但同时又是最需要呵护的幼稚产业。不禁想起身边的两个书店。一是北大南门风入松,高则高矣,可惜没过多久就倒闭了;另一个是家乡小镇上的新华书店,先是国营后又转让给个人,2000年左右开始卖笔墨纸砚、兼卖凉席电扇锅碗瓢盆。当时走过总会鄙视:越来越没品了。现在回头想想,它能存活至今,正因为早已发现了“诚品之道”。

事实再清楚不过,尽管国民阅读率缓慢上升,但数字阅读、互联网电商对书店业冲击很大。做传统书商,早已和黄金屋、千钟粟绝缘。人们也正是因此致敬吴清友,15年连续亏损不服输,这股子精气神也在感染和激励很多同道。如果没有诚品的成功,估计很多独立书店早已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这个时代人文对商业有逆差是注定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再用商业赚回来就是了。认清持续经营的条件,坚守人文精神的底线,这就是诚品的秘密。

但即使在商言商,也得看到发展的趋势。面对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消费需求,诚品与其说赢在了“诚”,不如说赢在了“品”。在这一点上,苏州提供了两个绝佳的案例。除了金鸡湖畔的诚品,还有贝聿铭的苏博。两处不约而同地成为文青的朝圣之地。朝圣,从来就是买体验。和电商崛起改变了书店一样,信息化在改变博物馆,过不了多久,人们离考古现场只差一副VR眼镜。当书店和博物馆的信息传递功能弱化,就不得不强化体验功能。从趋势上说,未来的书店和博物馆,一定都是禁得起反复流连的街头艺术品,要藏得住书和藏品,更要兜得住中产阶级的情怀和品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诚品太成功了,不如说这个时代,既能反映时代审美又能够提供购物、休闲、社交等功能的人文公共空间太少太少。绝大多数城市最大的公共空间是商业空间,发展思路还停留在复制万达广场,而缺乏对更具人文色彩的人文消费空间的探索勇气。从消费效率的角度说,体验消费比信息消费快捷很多。两个月可能看不了一本80元的大部头,但两个小时可以看一场80元电影。看书无法成为快消,但是以书店为基座的人文空间可以。

吴清友曾说,诚品在每一个城市的精彩度,其实是那个城市的人的集体创作,順着这个思路说,要让商业地产商们“见风使舵”地构筑更多人文公共空间,同样依赖这个时代人文精神的厚度。光有书店嗟叹“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还不够,还必须更多人有同样的觉解:“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

书山修条路,真好但也真苦,除了需要更多文化儒商、艺术家逆势而为,可能还真需要动用点公共力量。这就像修建一条公路,人人觉得好,但鲜有私人独资,究其原因,无非因为太多价值外溢、进不了个人口袋,投资者缺乏动力。一个人文公共空间也一样,当它的公共文化外部性凸显,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补贴就得登场了。最文气与默契的方式,当然是不用等吴清友们因房租煎熬而开口,就有政府伸出橄榄枝,贴心地说句:吴先生,书价不用打折,房租可打对折。endprint

猜你喜欢

诚品人文精神书店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诚品老板吴清友:精明之后更浪漫
最美书店
在书店
选举(election)、精英(elite)与诚品(Eslite)书店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