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吡蚜酮悬浮剂对蚜虫、蜜蜂的毒性试验报告

2017-08-31吴成伟肖文祥柳树国郭应成孙志浦

湖北植保 2017年4期
关键词:吡蚜喷药悬浮剂

吴成伟肖文祥柳树国郭应成孙志浦

(1.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2.云南省保山市植保植检站 678000;3.云南省腾冲市植保植检站 679100; 4.云南省保山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 678000;5.云南省腾冲市烟草分公司 679100)

25%吡蚜酮悬浮剂对蚜虫、蜜蜂的毒性试验报告

吴成伟1肖文祥2柳树国3郭应成4孙志浦5

(1.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2.云南省保山市植保植检站 678000;3.云南省腾冲市植保植检站 679100; 4.云南省保山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 678000;5.云南省腾冲市烟草分公司 679100)

为验证江苏克胜集团生产的 25%吡蚜酮悬浮剂在大面积生产环境条件下对蚜虫防效及对蜜蜂的毒性,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推广25%吡蚜酮悬浮剂提供依据。笔者在白果基地进行了蚜虫、蜜蜂毒性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油菜,油菜连片种植20hm2以上。试验对象为蚜虫、蜜蜂。采用WBS-16手动喷雾器喷雾。

1.2 试验方法

各设三个处理,一个对照,不设重复。

1.2.1 蚜虫防效试验

a)试验地选择:选择20hm2以上连片的油菜田,确定4 000m2为试验地,选择4个点,每点定30株,在30株的周围留好保护行,3月5日,每株接种20头蚜虫,不施任何杀虫农药,让蚜虫自由发展。

b)处理设计:设3个处理,分别为每667m2喷施25%吡蚜酮悬浮剂24g、72g、120g,兑水50kg,1个清水对照,不设重复。当蚜虫发展到每株100头以上时,于3月15日10:30分别对其中的3个处理区进行防治;试验在同一天进行,在施药前,每个处理固定一株,定株调查蚜虫发展情况。

c)防效调查方法:分别对四个点固定株的蚜虫进行调查,然后每7d一次调查。统一在下午17:00~17:30调查有翅蚜和无翅蚜。

1.2.2 蜜蜂的毒性试验

a)试验方法:农药对蜜蜂的毒性,主要是通过观察蜜蜂的死亡情况及症状反应进行判断,选购三窝意大利蜜蜂,放置在连片面积20hm2以上的油菜田块上,在油菜进入初花期时,确定四个点,其中一个为对照,每个点的间隔距离在500m以上。在油菜进入盛花期时,选择晴天的早上分别对三个处理每667m2喷施25%吡蚜酮悬浮剂24g、72g、120g。购置意大利蜜蜂4窝,喷药前1d下午(3月4日19:00)投放蜜蜂。于3月5日13:00喷药;该试验同一天进行。然后观察喷药后蜜蜂回巢的死亡现象及症状反应,验证吡蚜酮对蜜蜂的毒性大小。

b)毒性反映观察及蜜蜂死亡情况调查 :以蜂巢为中心,清数100m2范围内(薄膜铺垫)蜜蜂的死亡情况及观察蜜蜂采花后的症状反应。每窝蜜蜂的数量在早上7:00以前揭盖清数,比较安全。清数方法用面积计算法。毒性的大小用蜜蜂的死亡率表示,吡蚜酮对蜜蜂的毒性=处理的死亡率-对照的死亡率。若对照的死亡率大于或等于处理的死亡率说明无毒性。

2 结果分析

2.1 吡蚜酮对蜜蜂的毒性

表1 吡蚜酮对蜜蜂毒性试验调查单位:667m2、头、%

表2 吡蚜酮对蚜虫的防效单位:667m2、头、%

吡蚜酮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见表1。

2.1.1 吡蚜酮24g/667m2

a)第一次调查(当天),对照死亡率0.19%、处理死亡率0.31%,毒性为0.12%,喷药后第2d、3d、4d、5d的处理的死亡率都比对照的死亡率小,说明1d后已无毒性。

b)症状观察:在施药的当天中午时段12:00~14:00,在处理区的蜂巢周围看到回巢的部分蜜蜂出现弯腰,打旋转的中毒现象,中毒蜜蜂观察到3个。施药的第2d~5d就未观察到此现象。

2.1.2 吡蚜酮72g/667m2

a)第一次调查(当天),对照死亡率0.19%、处理死亡率0.43%,毒性为0.24%,喷药后第2d、3d、4d的处理的死亡率都比对照的死亡率小。第5d处理的死亡率比对照的大0.09%,小于对照死亡率出现的最大值。说明喷药后第2d~5d吡蚜酮对蜜蜂已无毒性。

b)症状观察:与24g/667m2的观察结果相同。中毒蜜蜂观察到6个。

2.1.3 吡蚜酮120g/667m2

a)第一次调查(当天),对照死亡率0.19%、处理死亡率 0.58%,毒性为 0.40%,喷药后第3d~5d的处理的死亡率都比对照的死亡率偏大0.02%~0.03%。小于对照的自然死亡率出现的最大值。说明毒性很小或已无毒性。

b)症状观察:与24g/667m2、72g/667m2的观察结果相同。中毒蜜蜂观察到12个。

2.1.4 分析

该实验根据试验实施统计分析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蜜蜂在施药后的当天,不论是对照还是不同处理,蜜蜂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说明环境的改变会影响蜜蜂的生存。二是蜜蜂的死亡率随着每667m2用药量增加在施药后的当天,逐渐增加。施药后的第2d死亡率接近对照,说明吡蚜酮对蜜蜂的毒性主要发生施药的当天。

2.2 吡蚜酮对蚜虫的防效

吡蚜酮对蚜虫的防效见表2。

注:CK0——对照区药前活虫数

CK1——对照区药后活虫数

PT0——处理区药前活虫数

PT1——处理区药后活虫数

2.2.1 吡蚜酮24g/667m2

喷药后7d防效为41.11%、14d为69.65%、21d为73.87%、28d后为84.13%。35d以后不论是处理还是对照,蚜虫都随着油菜的老化全部变成有翅蚜迁飞和死亡。

2.2.2 吡蚜酮72g/667m2

喷药后7d防效为45.16%、14d为61.22%、21d为72.17%、28d后为78.43%。35d以后不论是处理还是对照,蚜虫都随着油菜的老化全部变成有翅蚜迁飞和死亡。

2.2.3 吡蚜酮120g/667m2

喷药后7d防效为50.44%、14d为66.21%、21d为76.21%、28d后为86.06%。35d以后不论是处理还是对照,蚜虫都随着油菜的老化全部变成有翅蚜迁飞和死亡。

2.2.4 防效分析与评价

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得出:一是在对照区蚜虫发展的同时,各处理区的蚜虫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吡蚜酮的最低防效出现在24g/667m2处理区,药后14d最高防效也是出现在24g/667m2的处理区,从三个不同药量的处理看出,吡蚜酮对蚜虫的防效不因施药量的明显增加而明显增加。二是吡蚜酮的药效期较长,在28d以上。三是从防治效果看,证明吡蚜酮是高效低毒安全性好的农药,对蜜蜂等非刺吸式有益昆虫毒性微小,建议大面积推广使用。

S481+9文献识别码:B

1005-6114(2017)04-013-003

猜你喜欢

吡蚜喷药悬浮剂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
深圳朗钛研发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配方和助剂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