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拥”活动】

2017-08-31刘昙旻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军政双拥军民

文/刘昙旻

【“双拥”活动】

文/刘昙旻

提起“双拥”,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帮一,一对红”。只不过,前者强调的是社会和军队之间相互拥护拥戴,是集体对集体;后者是一段特殊时期人对人的“帮”,是个体对个体。还有,“双拥”是双向互动的,而“一帮一”多是单向投入的。而其目的,都是为了团结提高。

追溯起来,“双拥”工作由来已久。红军初创时期就提出了“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思想和口号,营造了质朴真诚的军民关系。但一项工作发展为一场“活动”,大抵有着复杂的背景,“双拥”活动也是如此。抗战之初,陕甘宁边区军民军政关系有过“蜜月期”。但随着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有的干部、群众在支援军队的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埋怨、应付和推诿现象,军队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就此问题,延安整风期间专门召开会议,军政各方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尔后,中央决定在边区开展一个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活动。1943年1月,这一做法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很快,从延安到各根据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双拥”热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拥”活动。那时林林总总的关于“双拥”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会让人感到公文的温暖和生命力;那时参军参战、送军粮、做军鞋的一个个故事都透着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坚韧;那时如火如荼的拥军歌曲让人觉得革命永远朝气蓬勃。

“双拥”活动,不仅在抗日时期为军民军政团结一心、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精神力量和物质基础,也成为我党的崭新创造和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当年送猪送羊、支持前线,到后来的智力拥军、科技拥军,再到军民融合式发展;从当年杀敌立功、战场凯旋,到后来支援重点工程建设、支援地方扶贫开发,再到抗震、抗洪、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代军民以新的思维和行动丰富着“双拥”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续写着与时携行的“鱼水情”。★

猜你喜欢

军政双拥军民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姚安县文联“双拥”征文启事
北疆名臣邹来学巡抚顺天、永平前事迹考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北京朝阳双拥“5+5”加出军民真合力
清初甘肃军政建制与西北边防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