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美术鉴赏课话题式教学感受与反思

2017-08-30黄文洋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实验教学

黄文洋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国家实行素质教育在学生高中时期设立的美育教育课程,而话题式教学是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进行的实验性教学模式,立足于美术鉴赏课本当下的高中学生实际情况和关注点相互结合有指导的课堂教学活动。随着话题式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觉得这种形式是切实有效的,它让学生能够参与教学中,形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话题式教学 美术鉴赏 实验教学

说起高中美术的鉴赏课,高中的美术老师们都应该会出现一种非常无奈的情绪并伴随着叹息吧。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多年,都知道在学生的高中时期应该有一定的美育教育课程,让学生受到一定的艺术熏陶提高艺术修养,可是在现行的人才选拔的大环境下短短三年的高中学业学习就要面临第一次人生转折,高考带来的压力可想有多大,所以一切不以高考为目的的科目被冷落乃至抛弃。美术老师们就接受了这一事实,无论课备得怎么样、讲的怎么样都难换来学生们的关注,鉴赏课逐渐就变成了自习课或电影课,此消彼长下有些学校就取消了鉴赏课改为了文化课。

上述现象应该是高中的每一位美术老师都遇到过的问题,说实话美术人都是清高的,对艺术都是执着的,对美术教育工作都是虔诚的有责任心的(这点从带美术专业高考的老师们身上可以完全体现出来)。从根上将对于高中的美术课学生、家长、学校其实都是欢迎的,学生可以通过艺术课缓解文化课带来的压力;家长希望孩子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是书本以外的,美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校也希望开设的课程更全面,美术教育是不可缺的重要学科。

在这一矛盾的环境下,我们学校的美术老师们通过一些努力来改善这一现状。2013年,我们尝试着在高一鉴赏课上从课本中找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查找的资料,帮助他们组织出课件让他们讲出自己的一堂课,到2015年,我们在郭艳冰老师的带领下成功申报了省级研究课题《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运用话题式教学的研究》,从此我们就开始系统的梳理出一套鉴赏课的教学计划,每一学年教学计划就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变化着,而这一变化过程也是困难重重。第一,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有了改变,学生组织课件及讲解;老师听课、点评总结和补充。学生和老师共同来完成一堂课,这一堂课的质量就不是老师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了,课前需要与学生沟通好并给予指导,帮其完善课件。课堂上的总结点评和补充对于老师也是一种挑战,课前同样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工作量其实是增加了。第二,学生在课件展示过程中会组织讨论环节,对于听课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讲课学生在解答不了的情况下老师需要给予解答,这种不可遇见的情况也是一种挑战。第三,在学生繁重的课业情况下,能帮他们准备出一堂精彩的课,老师和学生都要有极大的付出,可能还伴随着不理解,这更是一种挑战。

困难虽然如此的多,但是我们还是在不断的进行着。我们所用的教材是人美版的《美术鉴赏》,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系统的教科书,所涵盖的内容很广,一个学年要把这样的一本教材学完可能性极小,而且我们是两周一节课,再遇到考试还会停课。所以,一個学期也就能上八到十节课,课时少内容多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并且有些内容还是学生们不太关心的。如何能让学生更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让学生参与教学中,让他们深度体验备课、讲课的过程也能促进每个小组对一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加上老师在课题方向上引导,一堂从学生视角出发加上老师对内容和方向把关的鉴赏课就呈现出来了。说一下关于课题的选择,高一第一学期的课前两节“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和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由老师讲授,后面从第三课到第十二课学生自由选择,以研究小组为单位一组选择一个课题来组织课件制作PPT并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有十来天的准备时间,在这个期间可以多次同老师来探讨所讲内容完善课件,在讲课前两天把完成课件交给老师,老师再准备补充内容。每堂课学生的讲课组织探讨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后面的15分钟由老师来点评、补充和解答在课题中所出现的疑问。第二学期的讲课内容以第十三课到第二十课为主,选择一些知识点做相对深入的讲解。也可以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把自己所关注的一些与艺术相关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这样的课题不但给学生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而且让其他的学生也能了解到不同知识开阔了视野,唯一的难题就是非常考验老师的知识面,说实话我就遇到过好几次我不了解的课题,给我备课出不少难题,在这其中也是我学习的过程。

三年来的实验教学,每节课我都给学生们录了他的讲课过程,从这些教学资源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环节。在这许多的视频中展现了学生许许多多的技能,在这其中14级3班的一个男生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走上讲台到展示结束没说过一句话,可效果却非常的好,因为他在播放课件的同时播放之前在家录制好的讲课的音频,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声音沉稳。还有几个学生运用相声的形式一人主讲一人辅助,一逗一捧内容完美展示,语言诙谐幽默,整个讲述的过程中笑声不断,而她们讲授的内容确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从古代陵墓引出到正史再到野史,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这就是学生促进老师进步吧。

话题式教学经过这几年的反复实践和得到学生们的反馈,这种授课方式还是得到认可的。学生真正理解美术的基本理论和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形成自己有理论基础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举个例子,课本中的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这一课一直以来都是老师讲授,因为理论性太强用画家的作品来解释学生非常难理解,看不懂讲不明白,就不可能保证课堂质量,上课就成了一种煎熬,这种抽象的概念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去深入了解,不同点、线、面、色的组合能否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种视觉感受运用到我们日程生活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服饰图案配色、家具室内软装的组合、室外建筑和景观的呼应等都是可以拓展研究的,这种研究理论与生活感受相互结合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动手的能力,学生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同样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艺术美形式美等这几课都应该通过绘画来理解,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讲解,或者用画家的经历、作品的来历等故事填充讲课内容,而这些都应该是扩展的内容,不能只听故事不了解本质。同样地讲到雕塑,就应该然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雕什么是塑,通过制作来了解,现在的教育说的太多动手太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我曾在高二开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材料课,开了一届就被迫停止了,当然原因有很多,可是最基本的油画颜料需要油来稀释溶解这种常识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动手能力可想而知。我始终认为不是学生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实践的机会。

话题式教学是美术鉴赏课的一种授课形式,是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可是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感觉还很不够,应该让学生能够触摸到美术,通过不同的手工课把学到的理论变成自己的作品,用实践来扩展知识面,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不能再出现高一讲过的理论知识到高二时还需要再从新讲一遍的情况,而高二应该只是某一课题的深入制作和研究。这样,高中两年的美术课就会有一个连贯性,高一学习理论知识,高二深入实践,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找到在美术上的爱好,做出一些有工艺感的作品,从而了解美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随着话题式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觉得这种形式是切实有效的,还需要不断的运用完善并且丰富起来,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教学中,形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