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7-08-30韩晓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

韩晓辉

摘要:在高三整个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快速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 有效性 策略

在高三下学期,学生进入了高考总复习中,怎样在短暂的半年时间内搞好数学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是每位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及教育人员多年探讨的问题。对此,我通过多年不断的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法,在此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复习课解题的有效性

在复习中,由于解题的量很大,我们要将解题活动变得有兴趣,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解题乐趣,这样才能变苦为乐,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兴奋。

1.创建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建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题愿望,进而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创建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作为创建问题前景的材料,运用现代教学,效果则会更好。

2.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满堂灌”“灌鸭式”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全部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的能力,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来展示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诱导、调控。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很大的难度,但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使你不断的深入探索。我们要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热情,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教学,使得师生间能力和智慧得到互补,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高考复习策略

高考选拔的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因此,高考的基本训练必然是以解题训练为中心的,解题训练的重点是立足于中低档综合题,提高选择题、填空题的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这是高考试卷中得分的主要来源。训练的层次应由浅入深,题型应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真正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要做到选题精,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模块”,还应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弱点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1.钻研课本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但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

其一,课本是全国统一的,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是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符号上的使用也是统一的。无论资料上、参考书中怎样叙述,如何使用符号,课本都是标准。

其二,许多高考题课本中有原型,即由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申或变化而来。由此可见,脱离课本的复习是不可取的,我们应以课本为标准,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引申、拓宽、变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打好基础。

2.重视基础知识训练

(1)苦练基本功

要仔细研究题目,尽可能获得题目包含的各种信息,尽可能把题目的各种数学语言“翻译”为数学式子(或图形),从而挖掘出隐含的条件,尽可能将各种信息延伸,并能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与题目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机的沟通和组合,从其内在联系中去探求各种解题思路,从而选择最优的解题途径。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产生的背景,善于寻找知识的交汇点,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在解题后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2)吃透基础题

对课本的各类基础题要做到“懂、会、熟、内化”,解题中要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熟练各类基础题的解法,注意题与题之间的通性,要能完整地、规范地解决各类常规问题。通过解决基础题的实践,深入钻研和领会基础知识,苦练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解题心理素质,提高思维能力。

(3)过好速度关

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时间的比赛,也就是速度的比赛,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百米赛跑中的争分夺秒。因此平时做题(作业、练习或检测)时必须有时间观念,有良好的速度意识,要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以养成思维敏捷、书写流利通顺的良好习惯。

3.系统总结,降低失误

在最后三个月的复习中不断地做一些高考模拟试卷,应当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做一份试卷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完卷之后,应进行认真总结,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认真加以补正。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要进行纠正、分析、思考与总结,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教师或同学,并要把易错的题目拿出来强化复习,做适当的重复性练习,还要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认认真真地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可以减少失误。

系统总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总结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总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但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还要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取得满意成绩。

参考文献:

[1]石生民.中国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张奠宙.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3]邓引斌.数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4]陈贵云.数学教学通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5]龐宗显.中等数学.天津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6]雷光勇.会计契约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

[7]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的手机在哪?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