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角色认同实现的途径

2017-08-30刘丹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辅导员

刘丹

摘 要:高校辅导员角色认同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角色担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同时也是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文本论述了辅导员角色认同缺乏的原因、角色认同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角色认同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角色认同;途径

目前,国内对高校教师角色认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魏淑华认为:“角色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高校教师角色认同是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 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 是说教师角色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从事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 的一部分,其角色认同是辅导员自身和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既包括辅导员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 确认自己辅导员角色的过程 ,又包括辅导员个体和社会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工作难以得到认可影响角色认同;辅导员待遇过低,角色认同感低;发展前景不明朗,角色认同感低;社会声望低,职业认可度不高。这些因素都是辅导员个人角色认同缺乏的原因。

一、辅导员角色认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輔导员角色认同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角色担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它对于高校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稳定校园环境,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高校辅导员角色认同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一)有利于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角色认同有利于双主体性的发挥。辅导员的角色认同是高校辅导员肯定自身价值的前提,是实现辅导员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的根本。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政务性与事务性相结合的工作,其工作的繁琐、辛苦只有在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时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工作的办事效率,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此外,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认同对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辅导员主要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角色担当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务实学习,努力接受,真正做到把老师所说、所行贯彻到实际中来,进而把辅导员正确的主体意识转化为自身内在需要,并外化为对自身、对社会有意义的行为,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这种双主体性集中表现了师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又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引导,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又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展。这两个主体性的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学生不断地进步、成熟和发展,辅导员不断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所以,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认同一方面可以肯定辅导员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这种双价值观的实现有利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有利于双方主体性的发挥。

(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角色认同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首先,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被学生认同,这样的辅导员才能引导大学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科技文化活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才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和人生目标的规划,很渴望得到一个合格又称职的辅导员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愿望,获取更多社会生存经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就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角色认同就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和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当今社会和国际不良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社会改革、网络文化也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也迫切需要辅导员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大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辅导员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这种角色担当才能为学生所认可,才能真正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社会知识、获得价值规范、掌握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行为、发展自我、获得个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大学生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从而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化、行为的复杂化和表现的多样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社会化的培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源泉,在实现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具有很大的作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实现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社会,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模拟性活动,把学生从狭隘的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让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的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高校辅导员角色认同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前提和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探寻这一角色要求的实现途径,是高校辅导员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角色要求的必要条件。

(一)首先辅导员自身要创新工作方式,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拖累

辅导员工作更多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会影响思政教育的质量,因此必须改革创新工作方式,让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才能更好的投身到学生精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明确分工,不要凡是和学生有关的工作全部找辅导员。其次,创新工作方式,将程序性的工作网络平台化,如某高校2013年开通了新生网上白助报到系统,学生在入学前通过系统完成提交个人信息、网上缴纳学费、通过平面图选宿舍、根据尺寸购买军训服装、学校超市的生活用品选购、健康保险选购、手机选送等11项报到程序。不仅便利了学生,还将辅导员从这些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发挥日常生活情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创设新的教育情景,它不仅是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环境因素,也有利于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实施。日常生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客观存在的。高校辅导员具有开展日常生活情景教育的优势,他能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可以,首先采用榜样教育法。在日常活动中自然地把榜样的力量有机渗透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利用先进的网络传媒,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带动下发挥日常教育的功用。最后,建立生活化的校园生活。建立生活化的校园,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衣食住行之中。把生活化的校园看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利用这个舞台,将学生的选择定位于生活,指引学生自己做生活的主人。可见,重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及生活世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关键所在。

(三)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走入真实生活中来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封闭的课堂教育走到开放式的社会生活中,利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潜移默化的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之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辅导员重要的日常工作内容,这使得高校辅导员具有更多的工作资源和工作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輔导员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他们最了解,哪些活动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的特点和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于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体现出来。

哲学上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认同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是辅导员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建立高效高质的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因素,只有树立了肯定性的角色认同,才能使辅导员这一群体焕发勃勃生机,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足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书林,陈立思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魏义梅.论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3]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肖重阳.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分析[J],文教资料,2009(24).

[5]范惠莹.高校辅导员角色维度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