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7-08-30王绍英闫绍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王绍英+闫绍琦

摘要: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压力增加,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诸多困惑或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 心理素质

小学生每天上学都会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下成长,班主任在小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同感和亲和力都比较好,因此,班主任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大优势。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

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特定责任,并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其中班主任有一个特殊角色就是:班主任是全体学生的榜样、导师、参谋、朋友和伙伴。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那么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就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尤其是喜欢模仿班主任,因而班主任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随意地辱骂学生,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明白: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同时,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待学生的劳动成果我们要诚心接受。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个“差生”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了,兴高采烈地把作业交给我,我一看他书写比较潦草,还写错了一个字。我大发脾气,把他狠狠地批评一顿,随之撕掉作业,说:“重写!”那一刻,那个孩子脸上的笑容全无,垂头丧气地走到座位重新写起作业。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一连写了两次都没写好,而且一次比一次差,都让我狠狠地撕掉作业。后来,那个学生的作业竟然交不上来了。我想这问题究竟出在哪了?他为什么越写越差呢?想着想着,想到了一句话:人在心情愉悦时,才能做好一件事。原来是我打击了他的积极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他怎能认真完成作业呢?从那以后我吸取了教训,再遇到这类问题,我再也不打击学生了。不管学生作业完成怎么样,都是他们的劳动所得,我都会诚心接受并鼓励学生,让他们得到自信,产生积极情绪,信心百倍地做好每一件事。

2.班主任不可有私心。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可有“私心”,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班主任的青睐,经常受到班主任表扬,即使他们有时犯一点小错误,班主任也会和蔼地对待他们。相反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只要犯错误,班主任就会大发雷霆。让这些所谓的“差生”感受到老师嫌弃他们,根本就不喜欢他们。慢慢地就会和班主任在心理上产生距离而疏远老师,长久下去,他们还会听班主任的话吗?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班主任万万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班主任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班主任要做到的。有些班主任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承诺一些事情,过后却没有兑现……这些微小的事都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班主任想让学生相信,就得讲诚信。在给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向学生承诺的事情再苦再难也要做到。让学生知道你是个讲信用的老师,学生也会学你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与管理中,要把自己的品行、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在学习、生活上要做到处处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懂得关心帮助别人,与人为善,知恩图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与学生加强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俄罗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师培育的对象,班主任要想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劳动成果,班主任就得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以向班主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我想对老师说》的题目,或让学生写小纸条,偷偷地夹在老师的书里等,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班主任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并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三、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里,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密切的血缘关系,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强烈地感染孩子。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因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父母的影响极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太关心其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家人的这两种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则过于散漫,缺乏进取心。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就要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得到父母等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总之,班主任只有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