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7-08-30李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对策小学语文

李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中各式各样的美,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审美教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都能做到正确、科学的欣赏美,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教学中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及时提高认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作出了相关的讨论,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只有帮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得到有效提升,才能促使学生逐渐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观念,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然后再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健康的人格,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身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学生建立较强的自信心,推动学生在发展中不断突破挑战。但是,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对学生開展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品味语言美

我国的语言优美生动、博大精深,除了可以准确表达意思之外,还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审美教育中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美,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与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可以为审美教育的不断深化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不仅语言生动凝练、形象多姿多彩,同时还抒发了饱满的感情,集中体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品味课文,不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了解,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好,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学习课文《山中访友》时,文章第一句“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教师就可让学生细细品读,作者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表现得生动活泼,不仅使文章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作者沐浴在微风中心旷神怡的感觉。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品读和教师的指导后,可以充分感受文章中语言的美,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寻找美的欲望,帮助学生在品味语言美的过程中不断增长能力。当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训练后,可以在阅读时自然而然的感受作者使用语言的意图,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对于学生课外能力的拓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许多作者在写作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利用文字来营造和谐的意境,不仅可以带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阅读者充分体会读书的愉悦。因此,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感受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学会营造更加贴切的阅读和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课文《索溪峪的“野”》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野”,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积极搜集资料,将索溪峪的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同学展示这些图片和影像资料,此时,学生可以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来感受索溪峪的美丽景色,从而深刻的感受课文中的意境美。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在描写动物园的猴子时,可以使用活泼的语气,在描写惊险的山峰时,可以使用惊叹的语气,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贴切的意境,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文学作品中的美,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授课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例如结合自己曾去过的旅游景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感受意境,发现语文中的美。

三、渗透朗读美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将“美读”意识渗透其中,指导学生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审美感知力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亲身领会到生活中的美。小学生读书有喜欢唱读的习惯,不明其义,读书不得法,效果也不会好,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读书,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美读”的要求。“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婉转处还他个婉转,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叶老的这段话,引领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是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再用朴实无华的京味儿语调范读课文,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调动学生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活动,热闹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美读”练习,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课文的内容,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进而悟出课文的美来。

四、实践创造美

无论在哪门科目的学习中,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实践,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不断深化其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完《索溪峪的“野”》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美丽的景色,如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郊外游玩,或者去动物园看一看动物,这样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将自身的审美能力迁移到实践活动中。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游记,将自己在游玩中遇到的美人美事美景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积极模仿在课文所学习表达方式或写作手法,这样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创造美,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品读同学的游记,并去寻找同学所描绘的语言美、意境美,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看到同学身上的优点,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进而推动教学质量和审美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审美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之中,促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审美教育不断提升效果,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超.聚焦小学语文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7,(01):113-114.

[2]井杨.新时期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化研究[J].才智,2016,(24):79.

[3]陶立红.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86.

[4]刘改红.开展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7):63.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对策小学语文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