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7-08-30王浩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王浩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下被赋予新的含义与作用。在研究中以少数民族青少年为对象,探究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实现教育创新。

关键词:新时期 少数民族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育实践上看,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是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以教育为切入点探究我国民族问题,借助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上强化各民族凝聚力,为治理民族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新时期社会环境背景下,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方针,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与教育框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缺少系统性参考理论,其说服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原则

(一)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團结是学校开展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基础原则,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与的各个民族共同繁荣提供重要保障,作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促进各民族紧密交往为目的,实现各个民族和谐发展,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进程。从本质而言,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构建和稳定发展。在开展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民族团结原则,以达到其教育最终目的。为了坚持民族团结原则,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民族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民族性,将各民族平等理念贯彻到实际教育活动中,反对民族偏见与歧视,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平等教学氛围,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其次,教育者要尊重学生民族文化,学习与了解学生民族文化背景,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传统,增加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亲密感,合理应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冲突,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祖国意识,进而构建民族和谐人格。最后,为了防止校内民族内部矛盾激化,要利用教育调学生狭隘的民族意识,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狭隘的民族意识进批判,认识到民族分离的危害性,进而达到新时期背景下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教育人本原则

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坚持人本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各方面学习需求,以思想统一为核心,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教育人本原则,教育者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发展自身政治人格与道德人格,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进而实现对少数民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提升。第二,教师要站在少数民族自身发的角度上,关心和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在需求,丰富教育内容,以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空洞化。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中,拓展少数民族学生的眼界,强化其精神境界,进而达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三,教师要对少数民族学生交往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与引导,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性与依赖性,将传统单向教育转化为双向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以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优化、自我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人文关怀,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民族特征与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三)重视利益原则

民族在实际发展中具有极强的社会性,这一性质决定各个民族具备物质利益需要与精神利益需要,以利益为动力来源进行奋斗。结合这一特点,在实际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坚持与重视利益原则,尽量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利益需要,以此为教育契机,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思想道德与精神境界,实现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对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物质需要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运用物质激励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理解与接受教育内容,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次,教师要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追求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为国家与民族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本质而言,思想政治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提供必要基础,防止少数民族学生异化和物化,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共同作用,为学生接受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动力,进而有利于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性

从本质而言,传统作为一种历史惰性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一重阻碍,其存在可以弱化人的主体性,引导人们形成因循守旧的习惯,是排斥外来先进文明造成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由于生活环境一般较为偏僻,信息闭塞使得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长期就会形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这种消极的因素一方面,表现为消极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随着积极价值观一起由历史文化沉淀而构成的,可以凸显民族性的一种价值意识。作为民族文化核心内容,消极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则主要表现在政治观念、伦理观念以及宗教观念上。另一方面,受民族认知思维方式的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自带知识结构与认知方式,这种民族知识结构与认知方式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独具民族特色的认知框架很难被打破,并给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一定成阻碍。

(二)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弱化性

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弱化性,给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失衡,加剧了我国发达地区民族与贫困地区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利益的冲突引发思想上的变化,形成各个民族思想不稳定,给我国政治稳定形成一定的威胁,影响国家统一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经济发展失衡,滋长极端主义情绪,过于情绪化民族价值弱化各个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在这种动乱环境中,这种极端主义情绪很容易被民族分裂主义利用,对国家统一造成严重威胁。对此,经济发展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少数民族的民族利益意识,滋生出狭隘情绪,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重影响与威胁,降低教育效果。

三、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教育管理机制,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方面,从宏观角度而言,党领导要重视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入手,降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更好的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就微观角度而言,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根据少数民族青少年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和教育内容,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另外,教师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认知与了解,使得学生可以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校园实践中,将学生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学习,树立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与宗教观念,为我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在开展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思政理论课程進行优化与完善。思政课程作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直接决定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政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青少年目前思想情况,根据教育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内容,强化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理论教学要和实践教学合理联系在一起,在学习理论内容后,可以列举实际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件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以突显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教师要重视思政理论课程的引导作用,借助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宗教观念、文化观念以及祖国观念,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创建多元化教学方式,积极引进多媒体、微课、微博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进而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三)重视社会实践教学,构建民族文化体系

在进行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组织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以文化活动为重要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念,建立共同理念,使其作为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做好价值整合,更新少数民族文化,以帮助学生快速构建自身民族文化体系,以此为少数民族思想与行为的指导,有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率的提升。例如,为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绵延传承祖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培养“既有民族情愫,又有国际情怀”的学生。学校可以在元宵节前夜,精心筹备并组织了“闹元宵 猜灯谜 红红火火逛大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用学生喜爱且易于接受的形式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也是学校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效载体的有益尝试。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出优化教育管理机制,保证思政教育效果、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拓展思政教育渠道、重视社会实践教学,构建民族文化体系等措施,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卫晓晓.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3]秦玉贝.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D].重庆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