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从“师本”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尝试

2017-08-30姚强能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转变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姚强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被学生和教师所接受,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习惯、应试压力等都使得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化,在实践应用中效果并不显著。而数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一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扮演“辅助”角色,“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生本教育”为中心,对高中数学从“师本”向“生本”转变进行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师本 生本 转变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经推广多年,然而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发现,高中教育仍旧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例如,社会环境、高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都使得高中教育评判指标以升学率为主,同时部分高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变化,造成一些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压力过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模式,即由“师本”向“生本”转变。

一、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生本教育”可行性研究

通过对高中数学新大纲要求分析发现,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数序探索精神,建立数学建模思想,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还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数学探究课程教育,开展数学建模活动。首先高中数学探究课程主要内容是:问题的提出、探究问题解决途径、解决问题、拓展问题。而数学建模则是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基于此,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新大纲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模式,而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从理论方面分析,“生本教育”符合高中数学新大纲基本要求,同时也顺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真正将学生放在了教学主体的位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二、探究“生本教育”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1.拉近学生同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数学这一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但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秉承先学后教、先做后学的基本原则。例如,在进行几何部分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依赖多媒体或者是教学模型无法使每一个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坚持“生本教育”原则,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学校艺术中心参考,亲身去感受建筑物的空间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异面直线”、“二面角”“柱体”“锥体”等几何概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又如,在进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其准备好椭圆绘制材料,同时在绘制椭圆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小组比赛,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椭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加深对椭圆的认识,尤其是对椭圆定义中“2a>2c”这一条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2.强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高中数学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等的影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人为的将这些联系“取消”,使得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而“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化、框架化的认识,避免“知识孤岛”的形成。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无形中向学生植入知识点、概念互相联系的意识,同时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之间的所属关系,将新的知识点填入到自己形成的数学学习框架中。例如,在进行“复数”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复数形式a+bi(a,b∈R)和实数之间的差别和关系,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掌握复数的基本概念。又如待抛物线教学内容完成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之间的区别,从而顺利引出圆锥曲线的概念。总的来水,“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性,同时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和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中数学如何从“师本”向“生本”教育转变

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高中数学一直是困扰大部分学生的难题,且随着内容的加深,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就应当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全面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必须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第二,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三,让学生在情境中居主体,顺利解决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圆”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向学生提问“车轮的形状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不是椭圆?一旦车轮是椭圆的,那么行驶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提出这些问题后可以讓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师从而可以顺理成章的给出“圆的定义”。

2.加强互动式合作教学,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豪感

在过去,部分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内容一成不变,依照“概念—例题—练习”的流程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差,基于此在“师本”向“生本”教育转变情况下,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向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通过交流互动来进行数学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可以增强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和提高自我的舞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在保证数学学习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交流的内容不应当局限在学习成果方面,还应当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探讨,从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改善。例如,在进行“集合”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有关“集合”的相关概念,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言,提出自己对“集合”的认识,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认真去听讲,从而消除疑惑,加深对“集合”的认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师本教育”长时间居主体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被动式的接受,而教师则是“浇灌式”的教学,同时高中数学内容越来多复杂,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基于此,“生本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生本教育”以其自身的优势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发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全面贯彻“生本教育”理念,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波.借力慕课,打造智慧教育[J].浙江教育科学,2015,(04).

[2]袁娟.翻转课堂:微课和生本教育的整合[J].科教文汇,2015,(05).

猜你喜欢

转变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