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流通日志的大学生借阅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7-08-30邢荣华朱玉珍张静

现代情报 2017年8期

邢荣华+朱玉珍+张静

〔摘 要〕 在读者借阅行为的分析上,流通日志具有真实、准确和翔实等优点。本文对黑龙江某高校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的借阅日志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上、下学期的周、日、时视角下,借阅行为存在稳定的变化规律。相同年级学生借阅行为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学生借阅行为差异显著,读者年级是特定时段借阅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借阅行为;借阅规律;日志分析;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8.017

〔中图分类号〕 G2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8-0116-07

〔Abstract〕The circulation log has the true,accurate,and detailed meri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ders borrowing behaviors.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borrowing logs of a univers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September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given. It was found that the borrowing behavior has stable change law from the week,day,and time perspectives. The difference of borrowing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of the same grade was not obvious,while it was obvious for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 The grade of reader wa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leading to borrowing difference at certain period of time.

〔Key words〕 borrowing behavior;borrowing law;log analysis;influencing factor

近年来,对高校流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和文献逐年增加,多数图书馆使用的OPAC系统均能提供一定的统计数据。然而这些统计数据无法反映特定时段及特定人群的借阅行为及其规律。流通日志具有真实、准确、易于获得和整理等优点,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较容易地获得高校图书的流通情况,以增加读者借阅行为为目的,基于流通日志对读者借阅行为、阅读习惯、读者需求等做出总结和分析,能够为管理制度的调整、荐读活动安排、图书排架等管理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笔者在CNKI中,限定学科领域为“信息科技——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用主题关键词“统计+流通”、“借阅+统计”、“借还+统计”,另外用篇名关键词“借阅”、“流通”、“借还”进行筛选,获得文献878篇,剔除基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和各种报道文献等,笔者参考了2014年以来的91篇学术文献。分析结果如下:

图书的流通依赖于读者的借阅行为,对于分析数据的选择,文献的统计数据跨越年份最短的为1个月[1],最长为14年[2]。统计跨度最多的年度分别为3年(19篇),5年(17篇),1年(14篇)和4年(12篇)。最多的统计年度为5年和3年,这样的样本含量与普通高校的学制相符。

吴玉春、乔慧君等学者[3-9]对不同学院(专业)的读者进行了统计;刘桂红、齐俊霞等学者[10-17]按学生年级对流通数据进行了统计。另外,开滨、刘芸等学者[7.9-11.18-22]对同一批学生按学年度进行了纵向统计,对比分析了同一批学生在不同学年度的借阅行为。

学者们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研究目标和意义的讨论、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讨论、馆藏数量和构成分析、阅读行为和心理分析、阅读行为引导、阅读行为关联性、服务创新与管理等大多数领域。对于读者的借阅行为差异,孔超[19]、罗希[13]、罗海霞[14]、张志广[23]认为,与读者就读的学制有关;高洁[24]、毕长泉[25]齐俊霞[27]、陈书梅[28]等学者认为与读者所在年级有关。

然而,对于借阅行为,现有的研究仍有以下几个问题未解决:①读者的借阅行为是否存在相对稳定的规律;②如有规律,该相对稳定的规律与哪些因素相关;③如存在明显差异的借阅区间,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基于以上问題,笔者设计了本研究,对比分析2014—2015学年度和2015—2016学年度的借阅行为,以期探索流通规律,找到其影响因素。

2 研究与讨论

2.1 数据准备与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了某高校2014—2016年的流通日志,使用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导出,剔除教工、临时工、硕士和博士学生等读者数据,仅留下本科学生数据,按2014—2015和2015—2016学年度,上、下学期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EXCEL进行汇总制图,并通过SPSS 13.0进行数理统计。

2.2 时间因素

2.2.1 将借阅日志按时间进行分类

划分为2014—2015第1学期、2014—2015第2学期、2015—2016第1学期、2015—2016第2学期4部分,按照周次进行借阅数量汇总,周日期原则上按照自然周计算(周一至周日7天),但在遇到假期的时候进行调整。

对于图2,因为学校教学安排不同,2014—2015学年第1学期为20周,2015—2016学年第1学期为19周,两借阅数呈现较相近的拟合状态,如将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的3—4周合并,则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第4周以后与2015—2016学年第1学期第3周的周次图曲线拟合度极高。第1学期借书量在第1周即达到整学期最高值,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刚刚返校,读书热情高涨,或者假期文献未阅读完毕希望继续阅读,所以产生了同样大量的借阅数据。同时,第4、5周时产生第1学期第2借书高峰,原因是在第4、5周时,新生入校办理的图书卡已经开通,同时经过了1个月的熟悉期,新生对整个校园乃至图书馆都较为熟悉,所以了较为大量的借阅行为。第1学期第3个借阅高峰在第18、19周,因为临近寒假,大量学生希望借阅假期书来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

观察第2学期的借阅行为,两条曲线拟合程度较好,第2学期的周次借阅曲线与第1学期呈现明显不同,第2学期第1周(总第19周)的借书量达到了整个学年的最高峰,笔者推测,由于假期读书的习惯性作用,大量读者继续借阅文献来延续阅读,当然也可能存在部分假期书未读完希望重新借阅的情况。綜合以上两图,我们可以认定,对于2014—2015学年度和2015—2016学年度的读者来说,以周为单位汇总存在较为稳定的借阅规律。对比图1和图2,两图借阅曲线呈现显著不同,可以认定,上下学期的借阅行为存在显著不同,这与曹禹[12]在吉林化工学院图书馆的研究结论一致。

2.2.2 对于第2学期的借阅行为来说,第8周和第14周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仅根据借阅行为曲线无法认定该借阅行为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否有意义,对于2组样本差异的统计,使用SPSS进行T检验,获得第8周检验结果,P(sig.)=0.814,2014—2015学年下学期第8周与2015—2016学年的并无统计学意义。察看日志,发现2014—2015年度下学期第8周因放假1天为6天,2015—2016年度下学期第8周因放假2天为5天,虽然频次图上显示差别较大,但差别源于工作天数不同。统计第14周借阅行为,按照学年度进行分组,2组T检验P值(sig.)<0.001,说明2组数据存在重大差异,可以认为2015年和2016年的第14周的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检验结果见图3。

2.2.3 分析第14周存在显著差别的原因

对于2014—2015学年度来说,第2学期第14周是2015年6月22—28日,对于2015—2016学年度来说,第2学期第14周是2016年6月20—26日,时间上是比较接近的。首先笔者假设该周的星期一至星期日中某些天的借阅行为差异较大,严重影响到了该周的借阅行为。于是,对第14周每天的借阅情况进行分析。

由图4可见,这两学年的第14周周一至周五借阅行为呈现相近的趋势。周3、周6、周7的借阅数量相对较低。周3借阅数量低是因为图书馆的工作时间安排,提供借阅服务的时间相对较短,故周3借阅行为的降低是可以预期并接受的,周6周7两天借阅数量较低,可能与读者的时间安排有关,周末两天读者(尤其是学生)可能安排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平时有课占用的教室多数在周末出现空闲,自习读者除了图书馆有了更多自习选择。

然而,以星期为单位进行分组ANOVA检验,结果见图5,Between(Combined)为组内对比统计结果,P值(sig.)>0.05,统计结论并不支持2014—2015学年度与2015—2016学年度借阅行为的差异来源于日期因素。所以可以确定,每周的借阅行为存在着较为稳定的规律。

2.2.4 考虑到不同时间段可能对借阅情况造成影响

按照借阅行为产生的时间段对流通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见图4。借阅高峰产生在11点—12点、17点—18点和20点—21点,分别对应午餐、晚餐和闭馆时间。按照时间的借阅行为图呈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两年读者借阅行为与时间因素的关系比较稳定。2015—2016学年度的时段借阅总量均超过2014—2015学年度,在下午放学的17点—18点和临近闭馆的晚20点—21点,借阅总量增加明显,但用SPSS对该时段进行统计分析却没得到显著差异。故可以认定借阅行为在时间段上存在稳定的规律。但时间不是借阅行为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

2.3 读者因素

2.3.1 排除了日期和时间因素造成这两周的借阅行为差异

笔者假设读者所在年级会对借阅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对数据按照读者年级进行分析,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当时大四学生已经基本办理完注销手续,且借阅行为极低,故排除大四年级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各年级借阅总量如下表。

根据这两学年度大一、大二、大三本科生借阅行为制作周次对比图,如图6。

观察图6,就借阅规律来说,大一和大二学生没有显著的借阅行为规律性,大三学生的借阅情况呈现拟合度极强的趋势,估计这样的借阅行为差异与学生的课程安排关联性较大。

对比前后两个时间段,大三学生在这两周中借阅行为相近,但对借阅行为的差异不产生影响。大一和大二学生在2015—2016学年度的借阅行为一般来说均超过2014-2015学年度学生借阅行为,可以认为,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为这两周借阅差异提供了较大的贡献。

2.3.2 尽管借阅行为图上显示出年级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依然需要使用统计方法来验证

对于多变量的因素分析,应使用post hoc来检验具体哪两组存在显著差异,选择S-N-K和Tamhane`s T2方法,得到结果如图7,可见年度差异P(Sig.)<0.001,年度差异显著,单纯年级差异P(Sig.)=0.232,可以认为这两个年度同一年级的借阅行为差异不显著。观察到年度*年级这两因素的P(Sig.)=0.016,交互作用显著,可以认定不同年度的年级因素交互影响借阅行为。借阅行为与读者所在年级相关性较大,不同年级之间差异存在极强的统计学意义。所以,年级是影响借阅行为的主要因素,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齐俊霞[27]、陈书梅[28]等学者的研究一致。

2.3.3 将此结果与差异不显著的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抽出两学年度第2学期第2周的借阅行为日志进行验证性分析

对于这两周的借阅行为,根据单因素变量分析,年级因素P(Sig.)<0.001,同样证实年级是借阅行为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比分析各年级读者的借阅行为,发现1年级读者与2年级读者借阅行为存在一定差异,P(Sig.)=0.023,同时,1年级读者与3、4年级读者的借阅行为差异非常明显,P(Sig.)<0.001。2年级与3年级的借阅行为P(Sig.)=0.221,无显著差异。然而4年级读者的借阅行为与1、2、3年级读者借阅行为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Sig.)<0.001。统计结果反映2、3年级读者之间借阅行为无显著差异,1、2年级读者之间借阅行为存在一定差异。4年级读者与1、2、3年级读者的借阅行为呈现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读者的借阅行为受年级因素影响(图8)。

2.4 小结

通过对2014—2015学年度和2015—2016学年度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整体上看2015—2016学年度的借阅数量高于2014—2015学年度,这应得益于图书馆创新工作思维,提高服务水平等管理举措。

2)以周為单位进行分析,整个学年的借阅行为呈现出稳定的变化趋势。读者的借阅行为存在稳定的规律。同时,每周的借阅峰谷也存在着较为稳定的规律。

3)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借阅行为,总体呈现2015—2016学年度借阅行为高于2014—2015学年度,读者的借阅行为在周、日、时上趋势相近,借阅行为走向较为稳定。

4)2015学年度和2016学年度第2学期14周借阅行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对2015年和2016年第2学期第14周借阅行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日期(周一至周日的时间)对该差异影响无统计意义。

5)对比不同年级读者的借阅行为,这两个学年度大三学生的借阅行为差异不大。估计与该学年的教学安排有关。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借阅行为波动较大,估计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未完全形成有关。大一和大二学生之间的差异对读者借阅总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所在年级对借阅行为影响显著,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 结论与应用

3.1 研究结论

1)对比两学年的周借阅行为,发现上半年的借阅走势相似程度高,下半年的借阅趋势也存在较大程度的相似区间。鉴于两年上下学期的借阅行为呈现拟合度较好的曲线,可以认定读者的借阅行为以周为单位存在稳定的规律。

2)对流通日志进行深入分析,按日进行详细对比和统计分析,发现每周7天的借阅走势相似,统计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按时间段进行分析同样得到相似的借阅行为分布图。可以认定,读者借阅行为稳定的规律与周次、日期、时间段这三个时间因素有关。

3)对借阅行为呈现显著差异的下学期第14周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排除了差异与周次的影响关系。可以认定,借阅行为的显著差异与时间因素无关。这也在另外角度认可了上面第二条结论。对该周借阅行为进一步分析,按年级进行分组对比,发现大三年级读者借阅行为曲线最为相似,大一和大二读者借阅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统计学结果显示,不同年级读者的借阅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该存在明显差异的借阅区间来说,年级因素是该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大一和大二读者的借阅行为是产生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此结果通过下学期第2周的借阅行为得以验证。

综上,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发现并验证了读者借阅行为存在着稳定的规律。并通过分析和检验,获知该借阅规律的影响因素。对不规律的时段进行分析,确认了年级因素是重大借阅差异的影响因素。该规律可以通过直观的借阅曲线进行展示,影响因素均已通过统计软件进行验证。

3.2 应用与建议

1)基于以上规律,可以适度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如按照日期和时段增减工作人员岗位,在借阅行为明显增加的日期加派工作人员,每天参照工作时间的借阅规律调整借还窗口工作人员和馆内工作人员工作数量。

2)对于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各种读书活动如荐读荐购新书推介等,可以参考以上规律进行安排。如新生入馆教育,应在新生入学后,第4—5周借书高潮前进行,以便读者深入了解和有效利用图书资源。对于不定期组织的书展,新书推介等活动,宜安排在周四或周五,不宜安排在周六或周日。

3)根据不同年级借阅行为规律,尤其是大一、大二年级读者的借阅行为并不稳定,图书馆可以在适当的地点开设图书专架,如新生专架、大三学生专架、工科生专架等,丰富排架构成,多角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借阅行为的目的。

4)本研究使用的数据获取及分析方法,可以重复使用,且较容易推广,可用于依托读者借阅行为对读者借阅心理和借阅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

3.3 研究不足之处

尽管本文在借阅行为分析中取得一些进展,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结论是对2014—2016年的借阅日志进行分析的结果,是否具有多年的代表性需要通过扩大样本含量进行推广性检验,包括对往年借阅行为的回溯分析、对最新借阅日志的对比检验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前瞻性预测。其次,流通日志无法显示出读者的在馆阅读行为,所以结论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风险,对于读者的在馆阅读行为,需要结合进出馆门禁数据、图书管理人员整架数据或读者调研和访谈数据进行分析。

参 考 文 献

[ 1 ] 李煦,戴小鹏,黄尧,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读者群行为模型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09):10-13.

[ 2 ] 冯军. 大学生图书借阅统计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农业网络信息,2016,(02):76-79.

[ 3 ] 乔慧君,周筠珺. 高校图书馆借阅率与学生学习状态关系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01):55-60,50.

[ 4 ] 吴玉春,龙小建. 基于关联规则的图书借阅数据挖掘[J]. 江苏科技信息,2016,(01):12-14.

[ 5 ] 周小丹. 2014年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统计与分析——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2):140-141,143.

[ 6 ] 刘芸. 地方本科高校相同年级理工科专业图书借阅行为的统计分析[J]. 科技视界,2016,(09):232,255.

[ 7 ] 刘芸. 网络时代转型试点地方高校不同专业图书借阅行为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J]. 无线互联科技,2016,(03):93-94.

[ 8 ] 王久云. 高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文图书利用现状及优化对策——以贵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7):60-67.

[ 9 ] 张冲,闵云艺. 对我校石油学科学生图书借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3):211+220.

[ 10 ]邓敏. Interlib系统反馈下的读者借阅需求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14,(04):109-112.

[ 11 ] 齐俊霞. 高校图书馆借阅统计与分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07):43-46.

[ 12 ] 曹禹. 基于用户借阅数据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吉林化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02):87-90.

[ 13 ] 罗希. 从图书馆读者借阅统计分析读者的需求[J]. 农业网络信息,2015,(06):70-72,83.

[ 14 ] 罗海霞. 包头医学院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2-133,158.

[ 15 ] 刘桂红,林雅静,管强. 大学生阅读倾向多元统计分析——以三明学院图书馆为例[J]. 武夷学院学报,2015,(08):52-58.

[ 16 ] 杜亮,朱广智. 基于图书流通数据的大学生阅读倾向研究——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學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14,(09):89-92.

[ 17 ] 尹小宇. 基于读者借阅数据的读者服务研究——以深圳大学图书馆2015届本科毕业生“借阅之星”为例[J]. 办公室业务,2016,(05):171-172.

[ 18 ] 涂海青. 2005—2014年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的比较与走向——以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8):62-65.

[ 19 ] 孔超,丁璇. g指数在高校图书馆借阅数据分析中的探索[J]. 现代情报,2014,(12):126-129,133.

[ 20 ] 开滨. 基于生命周期模型的本科生读者借阅规律研究[J]. 情报探索,2015,(04):131-135.

[ 21 ] 姜华清. 聋哑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借阅情况对比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4,(S2):156-159.

[ 22 ] 陈书梅. 高职学生馆藏利用的年级差异实证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03):52-55.

[ 23 ] 张志广. 基于采访流通统计分析的医学图书馆阶段性采访质量评价[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08):54-57.

[ 24 ] 高洁. 对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情况的多角度分析——以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07):123-125.

[ 25 ]毕长泉,李杏丽,何小凤. 硕士研究生阅读需求调查与图书馆的应对策略——基于借阅行为及引文的统计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05):124-126.

[ 26 ] 杜少霞,杨蕴坚. 独立学院图书馆图书内阅统计与分析——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为例[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4,(02):37-39.

[ 27 ] 齐俊霞. 高校图书馆借阅统计与分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07):43-46.

[ 28 ] 陈书梅. 高职学生馆藏利用的年级差异实证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03):52-55.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