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跡

2017-08-30整理宋耀茹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表现性黎明水墨

整理:宋耀茹

蓝正辉在作画

由元典美术馆主办的展览“心跡”于2016年12月21日在元典美术馆开幕,展览延续至2017年3月21日。此次展览展出蓝正辉、徐红明、杨黎明三位中国当代著名抽象艺术家的部分作品。与具象艺术相比,抽象艺术追求的是更大的精神自由,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带来惊喜,更重要的是它在精神世界里产生意义。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已经成为艺术界一种重要的存在,其力求超越以往的一切,超越规则的束缚,达到解脱束缚和抵达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中国的当代抽象艺术必将在探索宇宙本质的终极目标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曾在舞台上说过:“我把心给了你们!”是的,在舞台上,歌唱家把心给了音乐,给了台下的观众。对于艺术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三个生于不同年代、成长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艺术家,因为都对艺术有执着的心与追求而走到了一起。展览充满自由心性的矛盾与冲突,敏感气质所致的外部影响指向性接受,对“气”与“场”的因果循环。展览“心跡”因他们的心,因他们的艺术而诞生。

徐红明在作画

展览链接:

“心跡”蓝正辉 徐红明 杨黎明作品展

参展艺术家:蓝正辉、徐红明、杨黎明

开幕时间:2016年12月21日16∶00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21日—2017年3月21日

展览地点:元典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海报

艺术家徐红明主要是画油画,他的方式并不是单纯地观察和模仿西方抽象艺术,对之产生一些变体,而是通过使用普通的材料体现一种空间感和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形式。他的抽象主义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融入西方抽象创作方法中,着眼于艺术形式的独特创作,他的作品以严谨的画面设计和颇具偶然的创作技法,让观者在有限的可视画面中感受无限延续、无限深入的精神境界。有人将他的作品称为“东方抽象”,徐红明坚决否认了这点,他将自己的作品归于“心性抽象”,而且他并不同意将抽象艺术分为东西方,他认为:“抽象的世界是无限的,超越每一个割裂文化既定的局限性。我的作品强调一种‘大宇宙观’和‘公共情感’,努力呈现的是普世观察,是流动的、无限的、融合的,更是明心见性的。”徐红明此次参展作品《不确定菱形长卷白灰》正是这种流动的、无限的、融合的心性的完美体现。著名意大利策展人、批评家阿奇莱·博尼托·奥利就曾撰文赞赏徐红明的作品:“设计性和偶然性同时交织在徐红明的作品里,平衡着艺术的完整性和简约、概要的现实缺陷性。艺术造成晕眩的同时又造成一种认识,让人丧失感觉。总的来说颠覆了在单边和经济的交流符号下的艺术形式,这种社会性的沟通使人成长。”

另一位参展艺术家杨黎明自小练习书法,又对西方古典音乐具有独到的品味,所以在创作中融入了对西方古典乐的喜好,又将中国书法毛笔的提按顿挫呈现在油画布上,将自己熟悉的中国书法技法运用在油画布上描绘,将传统中式的运笔解构为更纯粹的韵律,展现毛笔线条的韵律感和随机性。他的抽象艺术实践,将中国艺术的意蕴和西方古典乐的节奏融合,形成独到的东方抽象。其次,理解杨黎明的作品,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他“内修”的生活方式。“内修”获得的感悟不是大众化的,所以,杨黎明的“心相”有某种特殊性,作为艺术家而不是职业的修行者,杨黎明又有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的强烈愿望,这便是杨黎明艺术探索的最大动力,也是杨黎明语言方式个人化的根本突破点,而“颜色”在杨黎明的画面,只是一种对应各个时期心相的象征性的基调。

杨黎明 2009 No.1B 布面油画 280×215cm×3 2009年

杨黎明 Black2008 布面油画 300×500cm 2008年

徐红明 不确定形长卷白 纸上油彩 96×475cm 1999—2000年

蓝正辉 心源系列18 宣纸水墨裱布 366×1080cm 2016年

蓝正辉 相思F234 宣纸水墨 244×498.2cm 2014年

杨黎明 Black2008(局部) 布面油画 2008年

徐红明 不确定菱形白灰 布面矿物岩彩 150×130cm 2016年

徐红明 不确定形长卷白灰(局部)

“杨黎明的作品里涵盖了巨大的信息量,”著名诗人、批评家欧阳江河评价杨黎明光的作品时说,“光从里面渗出,当接触到自然光时画布是可反射的。这种组合创造出一种非常魔幻的效果;而后不同的视觉成为不同的现实。这种不确定性,使他的作品包含很多东西,包括他对于色彩的理解、灵性的隐喻、诗意和反诗意的东西、内部空间的无限漩涡、交汇、分歧,相互印证以及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的相互吸引等等。”

最后一位参展艺术家蓝正辉是著名当代水墨艺术家,中国重水墨先行者。他的“体量水墨”(著名评论家刘骁纯说法)最终回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美国著名批评家罗伯特·摩根的说法)。中国传统写意画理论十分重视笔墨的表现性,却很少有人论述到章法结构的表现性。实际上,布局是腔,笔墨是调;布局是势,笔墨是韵;布局是块面,笔墨是点线。从蓝正辉的画中可以看出,腔和调都具有表现性,而腔(章法结构)的表现性更为直接,更为强烈。

蓝正辉的艺术价值在于书写性与图像形式的融合。他通过对笔墨工具、材料,对书写方式、创作环境及创作过程的改造,使以线为主的书写转化为以墨块体量为主的书写形式。我称之为“泼笔书写”。巨大的块面表现,在书写性上保留了运笔挥就、心笔合一的意味。同时在图像形式的考究中得到极致的发挥。这是看蓝正辉的艺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我们期待着这个展览,它将向我们展示中国新当代艺术的未来经典。

猜你喜欢

表现性黎明水墨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黎明之光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黎明之子
水墨
美若黎明
数感的表现性评价维度与评价任务的开发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黎明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