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救母日记

2017-08-28文/刘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小利高明骨髓

○ 文/刘 铁

少年救母日记

○ 文/刘 铁

在赵小利即将前往北京求医时,已得知要捐出骨髓的高明杰对妈妈说:“你要我什么我都会给你!”

● 6月21日,透过病房隔离罩,母子俩手联手,相互鼓励加油。

5月23日,作为造血干细胞供者的高明杰,终于离开位于山东东营的孤岛小镇,来到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为挽救患白血病的妈妈赵小利做最后冲刺。

先是连续两次抽备用血600cc,再每天注射动员剂,促进储存在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跑释放到血液中。“别人打一针白细胞能到升到27,我打两针才到20。”打了几天针却效果欠佳,高明杰一脸自责。

药物加量给他带来强烈的头疼、骨疼、乏力等反应。“只要能救妈妈,这些都无所谓。”14岁的高明杰说。

从2016年赵小利突患白血病开始,高明杰一家人,就与疾病和各种困苦展开了持久的战斗。

5月31日抽取骨髓前夜

在北京玉泉路11号院一幢老旧的楼房内,高明杰一家五口挤在刚租下不久的两居室内。两张大床,厨房、卫生间,虽然狭小且通风不畅,父亲高冬斌却十分满足。因为这里距离赵小利所在的隔离病房只有十分钟路程,照顾病人方便。

明早要进行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手术。晚饭时,奶奶为高明杰做了红烧排骨,却引来他的抱怨。“没盐味咋吃。”高明杰一脸痛苦,夹起块排骨勉强放进嘴里。大夫要求今晚十点后禁食禁水,奶奶怕孙子明天口渴,所以晚上菜里没放盐。其实,让高明杰不想吃饭的另一个原因,是动员针所带来的厌食反应。

4月底,高冬斌带着妻子进京求医。经过又一轮化疗病情稍有稳定后,综合病情、费用,一家人做出转入航天中心医院,为赵小利实施挽救性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决定。供体就是14岁的高明杰。

父母进京后,留在家中的高明杰坐卧不安。每次接到父母电话,第一句话总是问我去北京吗?“我想尽早为救妈妈做点事。”

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高明杰和妈妈住在同一病区。每天上午打完动员剂,高明杰都会去看望已“进舱”的妈妈。“进舱”就是白血病患者通过全身放疗杀死白细胞,在免疫力几乎为零状态下进入密闭无菌舱。妈妈能否出舱,就看高明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

在隔离舱外,母子隔着双层玻璃窗用手机通话。“我问妈妈咋样,她说很好。妈妈问我情况,我说不错。”高明杰避开移植话题。“说这事妈妈总是哭。”高冬斌说,“儿子心疼妈,看不得她哭。”

高明杰从小就和妈妈感情很深。四岁时他做了个手术,从此妈妈赵小利不再上班,在家悉心照顾家人。也许是因为有个当过赤脚医生母亲的影响,赵小利对家人健康特别在意。家里总是一尘不染,地板都是她趴在地上用抹布擦,即便儿子身上一颗痣长了她也会第一时间发现。为确定儿子是否有多动症,赵小利曾长期通宵不睡,观察高明杰肚皮跳动情况。在没有任何症状情况下,赵小利曾摸出儿子腹部一侧异常肿胀,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后发现病情,及时手术治疗。术后,赵小利在病房守护高明杰三天三夜。高明杰说,有妈妈陪着心里特踏实。

2016年妈妈外出治病,高明杰的生活一度陷入无序。“听课总走神,在家写作业常发呆。”高明杰苦笑说,虽然奶奶在家陪他,但依旧感觉很孤单,他想妈妈,更惦记妈妈的病情。“我知道这对治好妈妈的病没用 ,可总忍不住。”

2017年初,赵小利完成阶段治疗后回家。一进门,母子二人就拥抱在一起,先是开心大笑,又抱头恸哭。半年多的牵挂、惦念、委屈都在那一刻迸发。

但很快,妈妈又再次住院,刚温暖热闹了几天的小家再次陷入冷清。“我受不了那种巨大的反差,这让我心里抓狂。”高明杰说,自己几次梦到妈妈没了而哭醒。“为了妈妈早点康复,我捐造血干细胞天经地义,没什么可犹豫的。”

就在赵小利即将前往北京求医时,已得知要捐出骨髓的高明杰对妈妈说:“妈妈,你要我什么我都会给您,我只要您活着!”

5月31日晚7点。勉强嚼了几块饼干,喝了碗鲫鱼汤,高明杰住进病房,等待第二天抽取骨髓。

6月1日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

病房的闷热和动员针强烈的副作用,让高明杰整夜头疼得像有只手在脑子里抓来抓去。天蒙蒙亮,他才稍睡一会儿。6月1日早6点,又一针动员剂让他全身再次被疼痛包裹。

“没事,只要手术是全麻就行,在手术台上睡一觉就完事了。”说起今天的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高明杰以小时候的手术经历和家人调侃。可马上,插入导尿管带来的剧痛令他蜷缩成一团。高冬斌心疼地把儿子搂在怀里,不住安慰他。

这一切,被已跟拍多天的记者拍了下来。高明杰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母的事,经油城媒体报道后,引起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省广播电视台关注。高明杰进京,摄制组跟踪采访。高明杰已经习惯了媒体的介入。“只要对我妈治病有帮助,需要我咋做?”他不时摆出配合的姿态。而此刻,他却顾不上配合镜头,疼的忍不住骂起脏话。

8点35分,高明杰被推进手术室。父亲、奶奶、姨妈,一家人等在门外。这时,赵小利的电话也打了过来,听说手术已开始,想着儿子正遭受的疼痛,电话那端的她不禁哭了起来,这端的家人也忍不住掩面而泣。寂静的等候厅内气氛凝重悲伤,录像的记者也一面拍摄一面悄悄擦泪。

“孩子特懂事,所以更让人心疼。”稍稍平复下心情,奶奶说。去年家人捎来点海参,看到瘦弱的孙子每天学习很辛苦,奶奶就把海参一半做给住院的女儿,一半给孙子。高明杰却拒绝吃,说留给妈妈。不仅如此,奶奶发现,以前他爱吃的猪蹄、水果也不吃了。“前两天咬牙给孩子买了斤樱桃,他告诉我樱桃太贵不要买,把钱留给妈妈治病。”

高额治疗费的重压下,高冬斌一家人的生活也近乎苛刻。为省钱,奶奶从东营家中带自己做的馒头和炒咸菜,高明杰来京一周,在即将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前夜,奶奶才买了点排骨给孙子吃。

看着爸爸为筹钱发愁,高明杰好几次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和爸爸说,“咱俩身体好,每人卖个肾够给妈妈治病吧。”听到这,高冬斌的心生疼。

高冬斌每天都会为钱的事睡不着。一年来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油田单职工家庭的生活几乎陷入绝境。“为给媳妇治病,所有能借到的亲朋好友都借了个遍。”不善言谈的高冬斌,还学着在网上发起爱心筹款,最终有8000余人为他们募款20多万元,他给每位捐款者回复表示感谢。但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随后的长期的治疗恢复来说,这些钱远远不够。

据了解,一切顺利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期间,每天的费用过万,仅移植费用就在40万元上下,还不包括检查、自费药、房租等费用。术后一旦出现严重排异,费用更难以估量。 “根据病友交流,治疗费平均在百万元以上。”高冬斌说自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以后的事不敢想。

手术室内,医生从高明杰的盆骨处打眼,成功抽取600cc骨髓造血干细胞悬浮液。10点30分,手术完成,却始终没见高明杰被推出来。焦急的高冬斌不停追问,原来儿子术后出现痉挛,还在观察。10点55分,高明杰被推出手术室,大家终于稍稍放心。

下午5点,拆除了输液管的高明杰坐在轮椅上,被爸爸推回出租屋。“明杰,六一节快乐!”电视台一位阿姨,为这个勇敢的小伙儿送来新书包和新衣服,向他祝贺节日。“我多大了还过六一节?”高明杰虚弱的神情中,露出羞涩的笑容。

“今天挺舒服,我说的是心里舒服。终于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话语中,多了几分成功后的喜悦和轻松。

6月2日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麻药劲过去后,后背上抽取骨髓血的几个骨穿口的剧痛,让高明杰几乎又一夜没睡。早晨5点30分,他在疲惫中起床,再次被爸爸推回病房。

今天要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浮液采集。与前一天骨髓造血干细胞抽取想结合,两种采集更容易达到移植所需干细胞移植数量,各种细胞数比较均衡,可以最大限度确保移植效果。

6点,抽血化验。看着高明杰纤细手臂上瘪瘪的血管,护士半天难以下针。“你要多吃饭增加营养啊,你看抽血都很困难。”护士心疼地叮嘱他。反复几次后,血终于抽出来了。

紧接又打今天的动员针。细心地护士边揉边推针,高明杰说今天打针不疼,说昨天的阿姨打得巨疼。爸爸说你把姐姐喊阿姨,护士一定是生气了。听到这,大家都笑了。

8点,高明杰来到血液科的分离室。在这里,将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我是57公斤,我妈妈50公斤。”细心的高明杰准确报数。医护人员根据病人和供者体重指标计算循环量。

采集开始不久,高明杰开始出现疼痛、痉挛、发冷症状。医护人员商量要暂停采集。疼得脸都有些变形的高明杰大喊不能停,说妈妈还等着呢,必须采集够数为止。

● 高明杰在给妈妈捐骨髓期间,保持乐观坚持学习。父子俩畅想着妈妈病好后一家人快乐的生活。

听到孩子颤抖的喊声,按着孩子颤抖的身体,高冬斌忍不住掉下泪来。

一直监护忙碌的护士也被感动,她一面调整仪器降低循环速度,尽量减轻高明杰的痛苦,一面提醒他放松再放松,并不停按摩采血部位。慢慢地,高明杰痉挛症状开始减轻。

这时,隔离舱内的妈妈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凌晨2点,高明杰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她的体中,睡梦中的赵小利感到身体从没有过的轻松,前期放疗造成的腹泻也消失了。一觉醒来,她说自己好像从没生过病,甚至还在舱内走了几圈。“这就是母子连心吧!”听到消息的家人们都一脸的惊喜。

听到妈妈的好消息,高明杰痛苦的脸上闪过笑容。“真的很神奇!”6小时后,338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足量分离成功。高明杰挽救妈妈生命的工程,再次取得重大进展。

6月3日清晨,赵小利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全部完成。一大早,高明杰和爸爸一起来到病房看妈妈。隔着玻璃窗,赵小利身穿粉色病号服,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妈,都给你输进去了吧?不难受吧?”高明杰扶着玻璃,急促地问。“接下来看你的了,加油啊妈妈!”

“我很好,别担心我。”赵小利的话音明显有底气,“好好吃饭,多吃鱼,多喝水,不要跑步。”双层玻璃的对面,她不厌其烦地叮嘱着,眼神时刻不离高明杰。“等妈妈好了,回家给你做好吃的。”话声刚落,妈妈满是柔情的眼中,瞬间充满了泪水。

高冬斌说,媳妇生病的一年来,自己经常做恶梦。但有一次,他却做了个好梦,在梦里医院告诉他,爱人的病是误诊,现在已经好了。

“我高兴极了,在小区最大的广场上摆酒席,请亲朋好友喝酒。”手术结束了,高冬斌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下。在街边小店,他端着一杯二锅头,讲述着自己的梦。“即便真误诊,我也不会追究医院的责任。只要媳妇健康,一家人能好好过日子,我认了!”他一口干下这杯烈酒,喃喃自语道,真希望这梦是真的!

责任编辑:陈尔东

猜你喜欢

小利高明骨髓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明明家族历险记
——辨析聪明、精明、高明、英明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 cloth by synergetic effect of plasma and acid treatment
《实数》典型易错题
进城记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爸爸的“高明”之处
赞美骨髓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