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化发展:天晴不忘戴草帽

2017-08-28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丙烯乙烯产品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话题

石化发展:天晴不忘戴草帽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中国的石化行业已进入深耕行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技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王治卿...............................................................................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春雨...............................................................................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策略研究所高级专家.

唐廷川...............................................................................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发展战略处处长.

郝长江................................................................................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

刘训峰..............................................................................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董事长.

何旭斌.................................................................................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唐 敏.................................................................................金联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吕氏春秋·义赏》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已进入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但得五湖明月在,春来依旧百花香”是行业将往之处。当下石化行业发展形势看起来花团锦簇,如何深耕行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技术,对接更加优质精准的行业资源,让石化行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迎接未来?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本刊记者特邀业内领导和专家进行探讨。

当下大有作为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领导和专家好!在您们看来,中国的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高春雨: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走低和煤化工兴起,2010~2016年间,中国的石化行业在产品供需、生产和投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整个行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乙烯。中国的乙烯产能近年来增长明显放缓。2014~2016年,乙烯产能仅增加165万吨/年。截至2016年,国内乙烯产能为2198万吨。2016年,国内乙烯产量为2140万吨,同比增长7.9%。

煤化工。煤化工已成为中国乙烯产能增长的主力军。煤制烯烃(CTO)、甲醇制烯烃(MTO)近年来增长迅速。截至2016年,国内MTO产能达到368万吨。其中,以煤为原料的产能为270万吨,以甲醇为原料的产能为98万吨。

丙烯。在PDH和煤化工装置大量投产的情况下,中国的丙烯产能明显增加,2016年达到3170万吨。其中,乙烯副产丙烯产能960万吨,炼油副产962万吨。2016年,国内丙烯产量继续快速增加,进口基本持平。2016年,国内丙烯产量为2514万吨,同比增长10.8%。其中,煤化工的丙烯产量为387万吨,较上年增长19%。近年来国内PDH产能增长迅速,到2016年产能已达到560万吨,丙烷在丙烯的资源中比重明显加大。在PP和PO的拉动下,2016年,国内丙烯表观消费量为2798万吨,同比增长10%;2016年,丙烯当量消费为32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4%。

丁二烯。2016年,中国的丁二烯产能达到391万吨。受乙烯原料轻质化及丁烯氧化脱氢装置开工率低的影响,国内丁二烯开工率仅为66%,2016年产量为256万吨。同时,进口出现减少,2016年表观消费量为283万吨,增长4.8%。

PX。中国的PX产量增速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2016年,国内PX产能达到1589万吨,但产量增长偏低。2016年,国内PX产量为953万吨,增长2.6%。同时,进口明显增加。2016年,进口量为1214万吨,增长4.1%。表观消费量为2161万吨,增长3.8%。

聚乙烯。2016年,中国新增聚乙烯产能87万吨,年末聚乙烯产能达到1622万吨。2016年,中国新增聚乙烯产能87万吨,年末聚乙烯产能达到1622万吨。估计产量为1513万吨,进口量994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478万吨,同比增长5.4%。

聚丙烯。2016年,中国聚丙烯产能增长较快,需求增长平稳。2016年,中国新增聚丙烯产能270万吨,年末聚丙烯产能达到了2240万吨左右,当年产量为1805万吨,进口量471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246万吨,同比增长5.3%。

近年来,中国的石化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乙烯原料轻质化造成国际市场部分产品供需出现变化,如丁二烯、纯苯等产品产量减少,丙烯、甲醇等产品供应量明显增加。特别是美国市场的丁二烯产品已经从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未来净进口量仍将明显增加。受此影响,中国的乙烯原料结构也在逐步轻质化。2016年,国内煤化工的乙烯产量为318万吨,较上年增长44%;从石脑油制烯烃原料看,轻柴油和石脑油比例下降,轻烃、烷烃及尾油比例提高。二是国内石化产品的通用料比例仍相对较高。中石化生产的聚烯烃中约70%为通用产品。其中,LDPE轻膜料约占75%、LLDPE薄膜料约占90%、PP拉丝料约40%。HDPE中拉丝料、注塑料、普通中空料的比例也很高。中石油固体产品的通用料比例明显高于中石化,煤化工企业的固体产品几乎全部为通用料产品。

郝长江:2010年以后,中国的石化行业经历了漫长的低效益增长期,增长持续下降。去年下半年,行业发展开始出现上升迹象。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的日子过得还可以,许多企业对未来发展保持谨慎乐观。

中国石油石化:在国内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石化行业发展有所抬头的环境下,石化企业日子过得怎么样?

王治卿:上海石化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的好光景。2016年,上海石化盈利达到近8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利润比上年增长25%以上。

刘训峰:上海华谊主要生产PVC、甲醇等基本大宗化工产品。今年一季度,在短期价格上涨和行业开工率变化等因素作用下,公司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增长。

● 石化行业现在虽然看上去很美,但要居安思危。

何旭斌:作为染料行业龙头,龙盛经历了这几年的增长和产能高度过剩。目前,染料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很大差异。像龙盛这样在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盈利水平也较高,跟同行的差距也在加大。

未来有望延续好年景

中国石油石化:据您们估计,石化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如何?

高春雨:国内石化产品需求未来仍然保持相对旺盛,特别是对乙烯和PX进口产品的需求比例仍然相对较高。根据预测,中国未来对乙烯的当量需求接近4000万吨,占全球需求的30%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聚乙烯产能为2100万吨,需求为3010万吨,年均增长5.0%,估计国内产量在2010万吨左右,净进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到2020年,中国的聚丙烯产能将达到3100万吨,需求在2580万吨左右;到2020年,中国的PX产能将达到2050万吨,需求在2600万吨左右;国内丁二烯下游需求变化不大,近年来增塑剂的需求拉动了对丁二烯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丁二烯产能将达到457万吨,需求在350万吨左右;到2020年,中国的纯苯产能将达到1910万吨,需求在1520万吨左右。

未来,国内石化产品需求还将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相关行业发展带动对石化原料的需求。例如,快递业务包装所需通用材料的需求快速增加。预计2017年,国内快递业务量超过423亿件,同比增长30%,进一步带动对塑料的需求量。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对PP的需求呈逐年增加趋势,PU不会有明显增加,PA会有一定程度增加,PVC用量会减少,PC和ABS不会有明显增加(除非车窗塑料化)。其次,高新高性能产品需求增长较快。近年来,国内高性能石化产品需求增长明显高于通用石化产品。随着技术进步加快,新的高性能石化产品将不断涌现。预计到2030年,国内高性能石化产品需求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年均增速为4.3%。

郝长江:我对石化行业未来发展的总体判断是谨慎乐观。石化行业发展的大形势虽已开始回暖,但我们要做到“天晴别忘戴草帽”。要正视行业发展的痛点,解决好关系行业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否则,即使赶上一波很好的走势,也不能取得很好的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形势比较乐观,石化企业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王治卿:预测显示,今年的国际原油价格整体水平不会太高。OPEC减产协议能否继续延长的不确定性和卡塔尔外交危机造成的油价大幅波动,使国际油价很可能延续较低态势。几年之内,国际油价可能都难以重回每桶100美元之上,对石油加工企业来说,未来三到五年仍然可能是赚钱的好时光。当前,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和提升安全环保水平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公众对这一行业还停留在“污染”和“破坏”的负面认识上,需要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在造福人民的同时,改变和提升企业形象。

刘训峰:上海华谊未来将继续从产能驱动向技术和创新驱动的转型。上海华谊正在考虑建设一个国际化一流化工新材料创新平台。这个平台将集聚上海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希望能够带动同行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和共同发展。

何旭斌:未来,龙盛还将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从原先低端、低档次向高端、个性化创意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公司在染料行业中的地位。

问题需要重视

中国石油石化:您们认为,国内石化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隐忧是什么?

唐廷川:目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和供需矛盾问题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炼油能力7.5亿吨,加工量为5.39亿吨,开工率76.7%。按85%合理开工率计算,过剩能力超过6000万吨。根据2014年国家发改委《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到2020年规划炼油能力8.5亿吨,实际能力将达8.7亿吨。而成品油需求3.5亿吨,折合产能需求6.5亿吨,产能过剩突出。其次,过剩不仅体现在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也出现了过剩。特别是一些低端化工产品,如某些型号的聚乙烯、聚丙烯产品过剩严重。与之相反的是,高端产品稀缺,很多高端产品仍百分之百依靠进口。

高春雨:目前,石化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炼油、化肥、纯碱、烧碱、电石、聚氯乙烯、甲醇等行业。炼油主要是建大压小;化肥、纯碱、烧碱主要是产能过大,国内需求增长停滞,污染严重;电石、PVC等主要受近年来国内房地产投资影响,需求增长明显放缓。

唐敏:首先,石化行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以乙烯为例,数据显示,2012~2016年,国内主营和非主营炼厂乙烯装置开工率最高时达到91%,2016年的开工率降至77%。全球、北美、中东的这一数字则高于90%。其次,中东乙烯新装置以及北美轻烃装置投建,具有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会带来一定进口量的增加和价格方面的打压。第三,随着国内新乙烯装置投建,更多市场参与者加入,新一轮价格竞争和市场重新划分在所难免。

郝长江:除了产能过剩外,对石化企业来说,安全环保问题也是很大的压力。安全环保不但是企业的竞争力,更是企业的生命。在安全方面,石化企业要保证投入。当前的环保高压,会促使好的企业在行业中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石化企业还需把清洁与高效统一起来,既要清洁又要高效。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长久、可持续。

中国石油石化:您们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何在?

高春雨:解决石化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需要通过供应侧改革,改善石化产品结构。同时,需要提升国内石化产业的科学布局和集约化水平。包括根据国家规划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城市化工企业搬迁和新产业基地建设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及安全生产设施齐全的合规产业园内,促使石化产业逐步向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的广阔区域集中,远离人口聚集地带;提升石化产品配套能力,特别是专用化学品配套生产;传统产品向高端化和特种化方向发展,包括发展清洁能源、低碳原料、高端专用塑料和特殊功能化工新材料等;提升产业资本多元化程度,国内企业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金融资本进入石化产业,顺应电商发展趋势,注重利用金融工具提升石化产业综合竞争力。

● 只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才能长久地占领市场。

郝长江:对石化产能过剩这一石化行业痛点,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能是简单地一刀砍之,而是要靠创新驱动、技术驱动,推动整个行业和企业健康发展。

刘训峰:这几年,上海华谊通过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把生产基地从上海逐步转移到安徽、江苏、重庆、浙江、山东等地的30多家工厂。我们的体会是,在许多石化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之时,石化企业发展要跟随行业发展变动,从产能驱动向技术和创新驱动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上海华谊更加注重开发下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资金和技术也更多地倾向这一领域。

王治卿:对于安全问题,2002年以来,上海石化把安全生产提升到相当的高度来抓。首先,安全工作需要靠大家,靠每一个人自觉遵循和贯彻安全生产理念和规范。其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安全生产要抓在前面,先把各种危害因素考虑周全,并做出相应预案,做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第三,把先进技术和装备与安全工作有机结合,如将先进控制系统、无人参与技术运用于安全生产监督。第四,对安全生产要舍得投入。

何旭斌:龙盛在过去的发展中没有感受到环保对企业的影响。2000年,龙盛开始对环保进行研究和投入,并通过技术改造获得“三废”减排量达到90%的明显效果,很多环保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注重环保已成为龙盛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之本。

责任编辑:石杏茹

猜你喜欢

丙烯乙烯产品
沈鼓集团签约天津石化120万吨乙烯三机组
《共生》主题系列作品
收获 刘瑞森 布面丙烯油彩 190cm x 190cm 2022年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苯丙烯菌酮
郭文昊作品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半生不熟的香蕉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