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花蕾,栽种光亮

2017-08-28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牧原

莫愁 2017年22期
关键词:女童讲师公益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牧原

守护花蕾,栽种光亮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牧原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守护花蕾,栽种光亮

2017年4月,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她生前根据自己遭性侵的经历,写作了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看到这则新闻,“女童保护”项目发起人、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的心,像针扎一样疼。

孙雪梅从小生长在贵州山区,有五个兄弟姐妹。父母忙于农务,她在山野中摸爬滚打着长大。整个童年时代,她既不知“性侵”为何物,也不知如何防性侵。工作后,她负责采写时事新闻,幼童性侵案频发时,她在关注这些事件的同时也隐约想起一些往事:小时候,小伙伴们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一次,她看见一名同伴被他人乱摸乱抱,肆意猥亵。当时的孙雪梅年纪还小,只知道这件事不好,却不知道怎么阻止。

许多年过去,孙雪梅发现周围的许多成人依然羞于跟孩子谈性,多数孩子也对自己可能遭遇的危险一无所知。尤其是留守儿童,孙雪梅不敢想象他们在懵懂无知的状态下会遭遇什么,而这些遭遇又将如何影响他们的一生。每次看到孩童遭遇性侵的新闻,她都在微信群和QQ群里表达愤怒。但仅有关注和抗议远远不够,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她在朋友圈发出号召:“作为记者,我们是否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短短几小时,就引来了几十位朋友的回复。

在孙雪梅的倡议下,“女童保护”项目在多位公益人士及全国各地100位女记者的支持下诞生了。该项目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项目成立之初,孙雪梅没有明确的思路。她和朋友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以发放手册、授课的形式宣传防性侵常识。她白天采访、撰稿,完成工作后,再开始筹备“女童保护”的工作。

在孙雪梅的带领下,二十多名女记者组成了项目的核心团队,大家广泛搜集国内外儿童防性侵教育经验、寻找专家提供教育素材,终于整理出了一套“防性侵教育的初稿”。随后,征询专家修订意见、组织试讲……“愤怒是我们开启项目的最初动力,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愤怒转化为行动,将想法落到实处。”为了这个目标,孙雪梅和同伴们不断前行。

让孙雪梅寒心的是,施暴者固然可恨,但一些羞辱受害者的人,也是施暴者的帮凶。据不完全统计,在经历了性侵的女性中,只有15﹪的人告诉了家人;在告诉了家人的女性中,只有27﹪得到了完全的支持,30﹪未得到支持,43%的人得到的是模棱两可的回应。于是,孙雪梅和团队一边向女童宣传防性侵常识,预防悲剧发生,守护女童安全;一边对受害者和其家人展开心理帮扶,力争全方位为女童撑起保护伞,在她们心里,栽下希望的种子。

孩子的眼泪和教案的修改

作为“女童保护”项目的负责人,几乎所有涉及项目发展的活动孙雪梅都要参与。她担任讲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2013年9月,她第一次去云南授课,讲着讲着,一个小女孩忽然就哭了。孙雪梅心头一紧,把女孩拉到一旁细细询问,女孩哭着说:“老师,你们一直在说,如果有人试图触碰隐私部位,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有人约我出去玩,要告诉爸爸妈妈,可是我爸爸妈妈出去打工,几年不在家了,我该告诉谁?”

孙雪梅的眼泪立即涌出来,她一边心疼女孩,一边自责,怪自己不该在讲课时只提到“爸爸妈妈”。当晚她就修改了教案,把“爸爸妈妈”改成“家长或者你信赖的其他大人”。后续再培训讲师时,她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以后再去留守儿童多的地方授课,不要再反复强调“爸爸妈妈”,以免伤了孩子们的心。

再微薄的努力也有意想不到的力量

2014年7月,女儿出生了。看着怀里小小的婴孩,孙雪梅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利用产假,她大力培训讲师,并录制了公开课,便于各地志愿者了解课堂情况。在她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一套耗时大半年、历经四十余次修订的小学版“儿童防性侵教案”最终成型,女童保护也相继在多省开展了公益讲座,将十几万册“防性侵手册”发放到了孩子们的手上。

成为母亲后,孙雪梅切身体会到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太多,她们不仅在职场上要成为一个好员工,更要在家庭中成为一个好妈妈、好儿媳、好妻子。她努力平衡着这些角色,一边变换角色一边处理繁琐的公益事务。期间她从《京华时报》调任到了《公益周刊》,后来又成为凤凰公益频道的主编,距离自己的公益梦想更近了一步。

成立四年间,“女童保护”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儿童版+家长版+教师版的儿童防性侵教案。在全国28个省相继开课,覆盖儿童超过150万人,覆盖家长超过30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数百万网友参与。每年两会前,项目组都会召开女童保护代表委员座谈会,发布最新的统计报告,并向全国两会提交相关建议,引发了广泛关注。

公益须有大智慧

随着项目影响力的增加,孙雪梅变得越来越谨慎,无论是寻求合作还是招募讲师,每一个环节她都认真把关,务求做好每个细节。志愿者报名担任讲师,至少要“过三关”(熟悉教案、培训、试讲考核等流程),才能成为女童保护备案的讲师。不少志愿者都觉得麻烦,有人质疑说:“我本来就是教师,课件给我就好了,难道我还能讲不好吗?”还有志愿者的职业是律师、记者、教授、主持人或心理咨询师,在某个领域是专家,其中还有很多人是母亲,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不明白为什么“女童保护”要设置层层考核和选拔关卡。

为此,孙雪梅不得不一次次耐心解释:看起来很简单的儿童防性侵课程,包含了很多安全常识,涉及儿童性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教育学、法学等多个领域。数学教不好,孩子最多不会算数,但不会危及生命,也不会影响今后的两性关系和家庭生活,可讲师们说错一句话,走错一个流程,就有可能将一些误区传导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成长。

做公益越久,孙雪梅越觉得这条路仅靠一颗善心难以顺利走下去。行善须有大智慧,并采用专业化的操作方法,才有可能取得理想效果。而孙雪梅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女童保护”“护蕾行动”这样的公益项目,因为足够的预防和完备的防治机制已经将性侵行为扼杀在了萌芽里。到那时,孩子安全,父母安心,普天之下的善良之人也不再惊心。

除了民间组织的公益项目,各级政府与各级妇联也非常重视对女童的保护。江苏淮安是国内第一个由政府投资的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城市,女童保护纳入全市民生十件实事。淮安市妇联推动“女童保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妇女儿童活动阵地,通过“联手推动、专家指导、志愿者实施”的方式,全方位构筑“女童保护”宣传教育网络。淮安市妇联还与各方政府机构联合,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工作机制,与市教育局联合发文,开展女童保护讲师培训,不断提升女童保护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市妇联主席李顺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常态化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就是要使孩子们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使广大妇联干部、学校老师、志愿者,通过学习专业的女童保护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各个层面的通力协作,真正为女童撑起一张安全保护伞。”

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妇联联合县教育局及“女童保护基金”,于2016年8月启动了“女童保护”项目。一年来,宝应县妇联大力推进“护蕾花开”女童保护课程的开展,走进学校、村、社区,为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开展女童保护课程,并将关爱女童安全作为平安家庭创建的重要内容,以保障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图片由淮安市妇联提供(编辑张秀格gegepretty@163.com)

猜你喜欢

女童讲师公益
公益
公益
用爱守护,宝山二中心开发女童保护课程
公益
公益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许珂作品
肥豆豆的一天
“戈德堡今天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