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27王建永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

摘 要:本文结合士官学员特点,以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详细介绍。首先介绍了该模式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开展引领课及研讨课,并以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辅助说明。

关键词:问题解决;引领课;研讨课

近年来,随着中国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军队员额中士官数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一线带兵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士官教育将成为军队院校办学的重点。士官学员大多来自基层部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但他们对日后任职中有帮助的技能和知识有浓厚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是以灌输式和机械式为主要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士官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让士官学员发挥自身优势,快速掌握所学技能知识,成为士官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文以一次理论课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让士官学员参与进课堂教学,发挥优势获取知识技能的实施过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自主性,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为学员自身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獲取经验、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传统的机械式接受学习[1、2]。该教学模式通常由典型问题作为引领,督促学员在解决问题当中进行学习,强调学员自身的体验,要求从学员困惑的情境出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推理、检验的活动而获得问题解决,并使学员的兴趣和才能得到自由和发展。

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由两个课时组成,分别是:引领课,研讨课。

引领课,主要采取“问题引领式”教学法,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主要解决教员预设的“问题”。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完成作业,发现新问题”。

研讨课,主要采取师生共同研讨,紧紧围绕学员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解决“问题解决”中的“解决”环节,解决学员在引领课参与中遗留的难点问题。其主要特征也可概括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资源共享,研讨问题——实际应用,深化问题——回顾反思,知识建构”三个环节。

2 第一课时:引领课流程

2.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员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学,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员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现代教育多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4)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主要用于研究性学习),获取资料与素材。

在讲解RS232串口知识时,为使士官学员产生兴趣,设计了一个“战士小杨更换RS232连接线后装备出现故障”的情景,搭建设备场景,现场还原“小杨的困惑”。提出问题:所更换连接线外观上与原连接线相同,为何还是出现了设备故障?此情景与士官学员日常训练息息相关,迅速抓住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后续教学设计紧紧围绕RS232串口物理、电气等特性进行讲解,引导学员思考“战士小杨”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2 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明确给出三至四个问题,组成问题组。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员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培养学员自主学习意识,教员不直接告诉学员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员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战士小杨”所换连接线与原先的连接线外形相同,那么RS232的外形特征都是如此吗?常用的RS232串口都有哪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不断抛出,让学员自主查找资料,步步深入掌握RS232串口相关知识。

2.3 完成作业,发现新问题

教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可采取:(1)例题变形,举一反三;(2)题组训练。采取多种不同形式,让学员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形成总结性成果,例如可采用:(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知识、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5)让学员写学习报告;(6)指导学员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指导学员进行RS232串口连接试验,根据自己的探究结果,动手连接“战士小杨”所使用的的设备,验证自己的观点。此时,抛出新问题,RS232串口通信的电气特性如何,为什么不同形式的RS232串口都能实现通信?使学员

通过作业,教员对学员引领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及时地了解学情,为研讨课课堂上的学员高效学习和教员的精讲点拨作出充分准备。

3 第二课时:研讨课流程

3.1 资源共享,研讨问题

首先是作业展示与交流。其次是小组交流疑难问题。通过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员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组织学员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课堂上,要将课前学员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通过学员的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员要汇总学员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关于集体交流,对有些重要的内容或问题,交流不能满足于一个学员的答案,要鼓励更多的学员发言,通过各抒己见丰富学员的理解和认识。

3.2 实际应用,深化问题

士官学员大都来自基层部队,教员在教授理论知识时,一定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部队武器装备相联系,尽可能做到“应用结合求全”,从部队的装备应用结合入手,深化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在RS232理论课上,研讨交流结束后,立马带领学员参观武器装备,并详细介绍了装备中使用RS232串口的相关部位,并演示了与之相关的基本操作、维护保养等知识,邀请了该号位的士官班长进行现地教学,传授经验,启动了非常好的理实结合效果。

3.3 回顾反思,知识建构

总结解决过程,系统强化认识过程。要求教员根据学员对问题系列解决的情况,总结问题系列解决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理顺问题解决思维通道,并要求学员作出教学问题的学习总结。通过总结,系统强化认识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 结束语

士官学员将来都是奔走在部队一线的带兵人,在校期间能否培养学员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后劲。采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在典型性问题的引领下展开课堂知识教学,能够培养士官学员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习参与的积极性,系统性的形成认知结构,使士官学员的能力素质得到长足进步,为部队培养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参考文献

[1]王宽明,郝志军.“问题解决”教学:内涵、实践及应用[J]. 教育探索,2016,(03):10-14.

[2]王宽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基础教育,2016,(01):33-40.

作者简介

王建永(1989-),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测试与控制技术。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
SPOC 教学模式实施问题解决研究*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