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转变

2017-08-27普旺堆才旦卓玛姚梦婕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高校学生存在问题

普旺堆+才旦卓玛+姚梦婕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挑战。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更好的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管理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综合水平、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高教改革的推进以及高校招生規模的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继续沿用以往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已很难适应高校的发展。

1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管理思想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僵化,经验式的行政管理思维和官本位思想居于中心地位,对学生的管理主张整齐划一、绝对服从,形式过分简单化。同时,部门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过于干涉学生生活,忽视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方面能力的培养,缺乏“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滞后,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网络负面作用的影响增强

网络可以获取信息、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促进其观念更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进而开辟出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领域和新境界,形成了他们新的文化范畴和文化精神。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地和传播途径,有的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3.教育管理能力弱化

当前,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管理人员年纪轻,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不足,对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不准的实际。另外,部分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缺乏较好的系统培训以及提升能力和素质的相应平台,再加上有些制度还有待完善,以至学生管理队伍管理能力严重不足;这支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欠缺、管理能力薄弱等也都是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学生管理工作没有针对性和差异化,不适合新形式的要求。最后,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出现脱节,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全方位的,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相脱节,对学生的发展会有负面的影响。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办学理念,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维持秩序上,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把学生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学生工作的第一标准,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新制度、新举措,既对学生做到严格要求,又要做到善于引导,潜移默化。在学生管理中,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尊重学生,包括他们的主体意识、个体发展,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世界,用最真诚的心与学生交往。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互相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尝试敢于冒险,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实践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制定并完善学生管理体制,为学生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搞好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校风校纪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本依据。为使学生管理工作更为规范有效,就要对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根据新的工作体系要求,制定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评价检查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每一天跟学生相处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培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全方位塑造学生,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还有健全学生工作机构,强化组织协调功能,明确学生在这个体系中的职责,时常搞一些宣传活动,让学生给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学校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学生要起到带头作用,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并且好伙伴在一起互相宣传素质教育,效果会比较明显。因此我们要制定健全而详细的学生管理体制,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从理论和实践上面,彻底的、全方位地感受到学习对自己的关爱。

3.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在实际生活中,只要学生拥有创业意识、参与意识和能动性,都会希望在学习期间得到锻炼与成长。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更加完善的空间,让学生主动进入各项管理工作中,进而感受到主体地位的影响。这种自我管理在高校管理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能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等实践品质,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校内管理目标转换成自身发展的目标,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自律与责任意识。同时,它对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监督、自我认识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4.应用高科技,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学生管理可以借助Internet技术,利用学生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打破以往学生管理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全面化,科学化,人性化,社会化和高效化,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院系可通过微媒介建立与学校、班级相对接微管理体系,实现学生管理信息的传达与学生基本信息的整理,发挥桥梁作用。班级通过加强与院系微管理体系的对接,扫除班级网络管理中的盲点,通过为媒介掌握学生基本动向,形成学校、院系、班级(社团)微管理的联动机制,体现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微力量”,有效化解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保障高校微管理的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是一种集思想性、政策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艺术教育,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管理。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好学生管理的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依法治校,以此来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余敏,陈晓.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08(29)

[2]吴丽芳.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

[3]赵迎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1(2):48.

[4]满文通.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J].消费导刊,2012(5)

[5]张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6]刘文武,漆礼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华章,2011(14):96.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高校学生存在问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