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泸州文物资源概况

2017-08-27詹俊梅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酒文化红色文化

摘 要:泸州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泸州极具特色的文物资源,本文试从石刻文化、酒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四个方面对泸州的文物资源概况做综述性介绍,从而探讨泸州文物资源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石刻文化;酒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

泸州,古称江阳,据《泸县志》记载,泸州“唐虞夏为梁州域,商因周制,有庸蜀巴濮错出其间。武王既克殷,并梁州以合雍州,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水经注》:“汉景帝六年,封赵相苏嘉为候国”[1]。至此,泸州开始有明确建制时间。

1 石刻文化

泸州的石刻文化自汉代既开始有实物体现,在现泸州四县三区辖区内广泛分布,其特点具有延续性、广泛性的特征。具体实物遗存体现为:汉代画像石棺、宋墓石刻、明清磨牙造像和龙桥群、清代墓葬石刻。在此,笔者重点阐述泸州地区汉代画像石棺和宋墓石刻的概况。

周武王时期,泸州既属巴国辖地,自秦灭巴蜀以后,中原文化开始在巴蜀两地大量传播,而后兴修水利,更是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为农业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有利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自汉而后,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上蒙军从南北两条线进攻巴蜀,泸州成为军事重镇。除了军政因素外,由于长江和沱江在泸州境内交汇,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有效地促进着泸州的商业发展。宋朝时的泸州是一个经济繁荣、贸易发达的民族杂居地。这一社会现象在泸州出土的墓葬及石刻内容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表现, 也印证了泸州作为“西南要会”的重要社会地位。

物富年丰加上汉代“视死如生”崇尚厚葬的丧葬观念,汉代画像石艺术应运而生。泸州地区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石棺中有反映丰富,种类齐全。其中有反映社会生活场景的,如合江县二号石棺《叙谈》、合江县三号石棺《象戏·舂米》、合江县五号石棺《出行图》、泸州九号石棺《巫术祈祷》[2]、合江县十五号石棺《仙境图》其主要反映内容有宴享、六博、神灵异兽[3]。有反映对来世即天堂世界理想化的描述,如合江县四号石棺《车临天门图》[4]。有反映神仙鬼怪传说的,如合江县一号石棺《西王母》其内容为一人向西王母求药、泸州一号石棺《双阙·东王公·西王母》[5]。还有一类是反映装饰性图案的,如泸州九号石棺《柿蒂》[6]合江县33号石棺的点线图[7]、合江县10号石棺《联璧纹》[8]。

就目前考古发掘和科学调查情况来看,泸州地区宋代石室墓主要包括了单室墓、双室墓、多室墓等墓葬形态。墓葬空间构造合理,功能齐全,墓中大多装饰有精美的石刻,并且有序排列成为固定图像组合,一般包含武士、四神、花鸟瑞兽、备侍人物、墓主人像等。

2 酒文化

泸州以朱德“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有一年”一句中之“酒城”闻名于世。泸州一号石棺《巫术祈祷图》,泸州博物馆馆藏汉代饮酒陶俑及大量陶酒罐,说明早在汉代泸州已饮酒成风。在泸州市区营沟头发掘清理一处唐五代时期的古窑址,出土了大量陶制酒具,其中壶53件、杯34件、罐51件。宋黄庭坚谪戎过泸时写下“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9]“州境之内,作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户百姓,都有自备槽床,家家酿酒”[10]明代泸州大曲老窖池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温永盛老窖大曲封口套、百子图“饮酒嬉乐图”,及至近现代泸州大曲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3 红色文化

泸州红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覆盖面广,见证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像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包含石刻、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且其分布覆盖现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合江县、古蔺县、叙永县。这样的特性就很好地将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由点及面地联系到了一起。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即有:况场朱德旧居;东华诗社旧址;护国岩题刻,为蔡锷出师讨袁历史遗迹;护国军棉花坡战场遗址,包括棉花坡战壕和陶家大院;叙永松坡楼;叙永县雪山关;川南师范学堂旧址校門、古蔺县辛亥革命烈士墓;龙透关,古称神臂关,为“泸顺起义”重要建筑纪念地;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包括太平渡渡口、二郎滩渡口、双沙毛泽东及总司令驻地旧址、观文云状四渡赤水战斗遗址、镇龙山奔袭战战场等共11处;纳溪天仙镇抗战小学旧址;川滇黔工农红军游击队起义指挥部旧址。

4 长江文化

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支文化主体,泸州位于长江上游,长沱两江交汇处,拥有四川第一大港——泸州港,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陆路交通发达。在宋朝,泸州就已成为长江上游重镇。《大清会典》载:“泸州,冲、繁、难”。是名副其实的“川南第一州”、“西南会要”之地。

泸州份数巴蜀文化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得其在今天一带一路的位置上显得更加受人瞩目。2016年,“首届长江文化带发展论坛”在泸州召开。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长江文化带发展研究中心”,把“长江文化带论坛地址”永远落户泸州。笔者认为,泸州更应借此契机,依托平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新时期的巴蜀文化找回两宋时候的辉煌。

注释

[1](《泸县志第一卷·舆地志·建制》民国二十七年版)。

[2]、[4]、[5]、[6]《中国画像石全集》7,四川汉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第55-60页。

[3]、[7]《合江文物画册》,第66页。

[8]《合江文物画册》,第60页。

[9]北宋,黄庭坚,《史应之赞》。

[10]北宋,黄庭坚,《山谷全书》。

作者简介

詹俊梅(1987-),女,汉,本科,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猜你喜欢

酒文化红色文化
浅析俄罗斯饮食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官场“酒文化”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