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支部引路 群众走向绿色发展脱贫致富路

2017-08-26李燕林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乡党委张家花椒

李燕林

“自从我们家种了花椒,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出去务工了,一年下来的收入足够一家人生活了……”说起近两年的变化,通江县三溪乡张家山村四组村民李秀英一脸满足。

几年前,三溪乡交通闭塞,群众观念落后,没有支柱产业,没有村集体收入,老百姓增收十分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乡党委政府意识到,要想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充分发挥支部“主心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走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支部牵头,寻找主导产业“药引子”

栽桑养蚕、种猕猴桃、栽土烟、养黄羊……产业发展的探索一次次遭遇失败。

2010年底,张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忠朝在村民余朝君家里拉家常,无意间谈起种植青花椒。二人一致认为,种植青花椒市场前景好,劳动强度小,对张家山村来说是一个好出路。张朝忠将这一想法汇报给了乡党委,随后,乡党委召集各村“两委”专题研讨,并送土壤样本到省农科院去化验,结果显示当地土壤非常适合种植青花椒。

2011年初,三溪乡党委政府组织六个村18个支部成员和6个种植大户,先后到重庆江津、雅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当即决定从江津购买12万株青花椒苗,在张家山村和金碑村用闲置地和山坡进行试种。同时,聘请江津青花椒专业合作社社长陈秀强为技术顾问,引进公司并签订了青花椒回购合同。

几年来,青花椒产业逐渐成为了三溪乡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带动农民脱贫奔康的重要抓手。

党员示范,争当先行先试“探路兵”

有了思路和规划,但由于各村基础差、底子薄、示范不足、传统观念束缚,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顺利推动发展还需要“引路人”。

2013年,乡党委出台政策,采取“支部+黨员+农户”的模式,推行支部先行、党员带头、农户参与,并决定产业发展到哪里,产业路就硬化到哪里,引领群众真抓实干,有效刺激了发展。

为了走出一条适合发展的路子,桅杆坪村一些老党员、村干部率先行动起来。在他们的带领下,老百姓的种植热情高涨。

目前,全乡种植50亩以上大户达36户,种植300亩以上大户达5户,5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青花椒均在3亩以上。

群众受益,找对路子赢得大发展

“我们要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产业扶贫一线上,让党员始终服务在群众生产一线上,给他们留下一个走不散的‘工作组和‘服务队,带领群众永久脱贫!”三溪乡党委书记张风光说。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三溪乡紧紧围绕建设“全省一乡一业示范乡”目标定位,规模化发展青花椒产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土地资源,落地100万元以上涉农项目15个,建成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和林业产业基地两个,入驻规模农业企业3家。目前,全乡青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余亩,初投产5000余亩,产量达180多万斤,实现产值90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多元。(作者单位:通江县三溪乡人民政府) (责编:余娜)

猜你喜欢

乡党委张家花椒
花椒铺就致富路
秀秀台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摄影家张家让眼中的锦屏
搭建微信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如何识别假花椒?
临夏花椒飘香
面面俱到
只对你有感觉
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