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语文阅读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017-08-25王海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动机师生语文

王海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阅读的今天,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已经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其中动机更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阅读动机的方方面面都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有效地组织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有效阅读的。阅读动机对学生的阅读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阅读动机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阅读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动机,能使语文阅读走上高效之路,也能使语文真正成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

阅读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两个不同的定义。阅读动机的培养,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把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转化为阅读者内在的阅读需要,使他们从没有阅读需要或很少有阅读需要到产生阅读需要。阅读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阅读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使这种需要成为推动阅读活动的积极因素。阅读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又是密不可分的,培养是激发的前提,阅读动机激发的结果又加强了原有的阅读需要,往往一个措施既能激发阅读动机,又是培养阅读动机,因此可以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根据上述動机心理机制的理论和语文学科的有关特性,笔者提出以下培养和激发的措施。

一、进行阅读目的性教育

阅读目的性教育是促使学生产生阅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动机的基础。阅读目的包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确立明确而具体的近期阅读目标。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很容易脱离实际,而且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因此,教师既要帮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要确立具体的目标。教师可结合文本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树立远大的理想。语文是祖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语文也是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汉字、对汉语的浓厚兴趣,“为祖国而阅读”,“通晓民族文化”,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

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学好语文,需要相当多的实践活动使一些抽象的知识、规律熟练准确地运用于实践。明确而具体的近期阅读目标,则是指“每星期一篇周记”“每两天阅读一篇佳作”等阅读要求。有研究指出,确立了具体目标的学生与那些只有抽象目标的学生相比,往往更容易获得较好的阅读成绩。远大理想和近期阅读目标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又能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真正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动机与兴趣是有区别的,带着一个好的动机去阅读某一门功课的内容,并不一定对这门功课有兴趣。但如果对某一门功课很感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动机的可能性会更大,兴趣能产生专注的、比较稳定的注意力,出现积极的振奋的精神状态,对阅读孜孜以求。有了兴趣,就很容易转化为良好的阅读动机。布鲁纳说过:“最好的阅读动机乃是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因而,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是培养激发良好阅读动机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很多课文生动形象、语言优美、风格多样、情感真挚感人,与生活的联系紧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引读。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实效。教师还应该让语文阅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常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能力和特长,教师要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并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对语文阅读充满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进行科学的阅读反馈

要维持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之长久发生作用,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阅读结果,加强其进一步阅读的需要。因为学生知道结果,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阅读的热情,增强努力程度;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争取好的成绩。

教师反馈时,要恰当地使用表扬、批评的反馈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过多的表扬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增长惰性,动机反而会下降;过多的批评又会让学生觉得气馁,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从巩固与发展正确的阅读动机出发,在合适的时候、适度地进行表扬或批评。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这两种反馈形式。在作文反馈评语中,实事求是地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语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利于学生进行修改完善,而不是空洞地以等级来评定。

四、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

上述措施主要是帮助学生产生阅读需要,进而转化为内驱力。我们知道,外在诱因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诱因使动机向行动转化。一般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动机更加强烈,阅读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阅读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提高,但过多的竞赛或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又会引起人的焦虑感,产生心理压力。为了保证竞赛对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产生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后果,学校、教师应组织适量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作文、阅读、朗诵、基础知识等多种形式,使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展现才能,还要按能力分组,使学生有同等获胜的机会。在竞赛中培养合作的精神,降低心理压力。

五、建立师生共同阅读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某教师有好感,往往会由此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该门课程。师生共同阅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情境,共同阅读,就会有共同话题,以求达到情感的共鸣。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所处的阅读阶段的特点,掌握他们的阅读心理,关心他们的阅读过程,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其次,确定师生共读的阅读材料,师生单独交流,也可以班级共同交流。再次,要尊重学生,不损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与其共同研究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分享阅读感受。师生共同阅读,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由“阅读者”逐渐成为“乐读者”与“好读者”。

总之,培养和激发中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动机,还有许多措施,如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和阅读需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动机的有关理论,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动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225300)

猜你喜欢

动机师生语文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麻辣师生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