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舞台,翩翩起舞

2017-08-25郑某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虚构细节

郑某鹰

纵观这几年高考的优秀作文,总是可以看到不少以小小说为体裁的佳作。这些佳作就像是施了魔法般能够深深地攫住阅卷教师的心,从而获得了高分。这些佳作,如一股股清新的空气拂向高考考场,为高中的作文考场增添了一股难得的活力。

有人说小小说是“在方寸之间舞蹈”。的确,小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即能够通过生活中微小的一点,在非常有限的篇幅中来透视大千世界、复杂人生。

然而,纵观高中学生的的小小说,却发现存在诸多问题:文体特点不突出,把小小说与一般的记叙文混为一谈,甚至写成叙事散文;或者人物多而杂,不突出,写出来的作品平淡无奇,没有一处耐人咀嚼;或者有些学生的小小说内容会让人觉得虚假或松散拖沓,或者在立意上比较肤浅,不够深远深刻。那么,如何才能在方寸舞台上翩翩起舞,盡显小小说魅力,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小小说呢?

一、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

文学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小小说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作文内容要有生活基础,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要有真情实感,有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人性、人情的感悟,才有创作的价值,也就是要从现实生活发掘出可写的内容。

虚构是小说的本质,也就是说在创作小小说的过程中,从生活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人物或环境进行适当的想象加工,让其典型化、形象化。虽然是从生活出发,但是要有超出生活的东西,不是和生活同化。创作者要以旁观者的姿态注视生活,要敢于虚构,敢于荒诞,敢于离奇,敢于反常规。

小小说的人物,就可以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像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在广泛地集中、概括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典型人物;也可以把现实性的事物转变为虚构性事物,把确定的显示信息转变为非确定的虚构信息,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来展现现实生活,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河南省一考生的《真爱》,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叙写一位妈妈在残酷的地震中失去了女儿,悲痛之余有了幻觉后擦干眼泪投身救灾,并收养了一个男孩。故事中作者让虚构的天堂与现实的世界奇妙连接,幻象与现实生活片段叠加再现,逝者劝慰生者,鼓励幸存的妈妈。选材来源于生活,但是对材料进行了加工,成了一篇小小说佳作。

当然,小小说强调虚构,并不是说要学生写虚情假意,说假话、空话,为文造情,或者胡编乱造。有许多学生喜欢写科幻、穿越类的小小说,让人读后感觉特别“假”,难以产生认同感,因此在小小说写作中要尽量避免写陌生的领域,多写自己熟知环境中的生活和人事。

二、处理好“藏”与“显”的关系

曾看到一幅“万马奔腾”,此画仅画前面奔腾的几匹马从山的拐角奔腾而出,后面就是迷迷蒙蒙的沙尘一片,还有一条山路,却引人想象山后面还有千万匹马奔腾而来。这幅画“藏”与“显”处理得非常妙,它留下的“沙尘”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余地,真可谓以有限表达无限,做到了画简而意丰。一篇优秀的小小说也该如此,不能因为篇幅的短小、情节的限制变得内容苍白和思想浅薄,应该做到百、千字之文却内容博大、意旨深远。

小小说是通过叙述故事来展现和反映主题的。小小说的故事内容是显性的,主题应该是相对隐性的,也就是说写小小说应该通过个性鲜明有代表性的事件,来挖掘其隐藏的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认识。

有些学生的作品通过一个故事诠释一个道理,把主题直白地揭示出来,让读者读到三分之一便读懂了主题,要表达的主题一目了然,没有任何悬念和可以质疑的地方,这样的小小说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小小说主题的展现应该犹如“图穷而匕首现”。

四川省一考生的《平衡》将四个生活画面,即丈夫和妻子,儿子和母亲,婆婆和妻子,媳妇、婆婆和儿子,将一家人在一起的家庭矛盾事件显现出来,展现家庭中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酸甜苦辣,而隐藏在文中的“平衡而和睦”的主题也出在四个画面展现之后的一副对联中。小事之中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发人深思,很好地处理了“藏”与“显”的关系。

三、处理好“平”与“曲”的关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深文隐义,余味曲笔。”也就是说,文章不宜平铺直叙、快人快语,应把故事的情节写得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潮涨潮落,扣人心弦。

出奇制胜,是小小说不败的法则。小小说讲究巧和奇,强调的是一种创造性的立体型思维,突出特点就是层层设疑、层层推进,曲曲折折地展开故事,层层剥笋般地展现主题。

像欧亨利的小小说,总是能做到出奇制胜,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一种新奇的感觉。但是在创作时也不可曲折太多,一般作文以三折、五折为宜,太多,则嫌琐碎,太少,则少变化。而且也要看小小说的主题,如果小小说为了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达一种平和的、清新的思想主题,那么其构思也不一定就要一波三折。比如沈从文的小说是表达湘西“平和”的民风民情,那么在构思和取材上就不能一味地追求曲、奇、巧了。

四、处理好“粗”与“细”的关系

小说要求以少的字数展现深刻的主题,需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就需要高度概括,需要选其精华来展现主题,所以很多内容就需要用粗线条去展现。

但是小小说是细节的艺术。任何一篇小小说都需要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章的质量。一个绝妙的细节甚至可以构成一篇小小说的灵魂。只有把这个细节写足写透写尽写精,才能振聋发馈,攫取人心。学生在平时要善于做细致的观察,并且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尤其注意那不经意间看到的真实而独特的细节。在写作中学会把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瞬间写细,写透,写活,做好这些也就成功了。

一考生的作文《非常寒日》的环境描写是“寒风。残阳。滔滔江水。”寥寥几笔就把小说的环境背景点出来了,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也为下文救落水之人却讨价还价而最后才发现落水之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的故事做铺垫。故事情节在叙述上比较粗糙,但是对主人公孙二得知有人落水后跟人讨价还价的对话、动作描写非常细致到位,勾画出了一个在现代社会只看金钱,不顾人情的人物形象。

当然,高中生生活阅历相对较浅,写作实践少,而平时教师教学的时间也不多,让学生创作出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小说并非易事,需要认真琢磨思考和反复实践。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建议学生尽量“我手写我心”,处理好各种关系,写最熟悉的、最能把握的,相信经过长期的观察与训练,一定可以掌握小小说的写作技巧,让自己的心灵在方寸舞台翩翩起舞,创作优秀的作品,尽显小小说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北区(341100)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虚构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虚构的犹太民族?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细节取胜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