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云一片是其身,扑朔迷离最义山

2017-08-25陈洁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比兴锦瑟李商隐

陈洁

李商隐年轻时便以文才受令狐楚赏识,可是他却成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属于牛党,而王茂元则与李党有关。李商隐在不经意间就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李商隐便长期受到了排挤和诽谤,虽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却终身不得志,最后在寂寞中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七岁。“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是其一生最真实最准确的写照。

朱鹤龄评李商隐的诗歌为“沉博艳丽”,这是对义山诗歌艺术特色比较准确的概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主题含蓄,情感曲折;脉络清晰,意境朦胧;用典丰富,情景交融;工于比兴象征。

一、主题含蓄,情感曲折

李商隐喜欢把笔触深入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多以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冲撞,使得作者内心世界丰富多变,这种变化在他的作品中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对其晚年作品《锦瑟》主题的探究,历来众说纷纭,但都无一确论。主要有“令狐青衣”说,认为锦瑟实为人名,是令狐家的侍婢,此诗是为怀念锦瑟所作;有“咏瑟”说,认为是极为一般的咏物主题,咏乐器锦瑟声音的适、怨、清、和;有“悼亡王氏”说,认为是寄托其对已故妻子王氏的思念之情;还有就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自伤自悼,美人迟暮”说。

笔者也比较赞成把《锦瑟》归于是作者感叹身世,自我伤悼之说。诗以“锦瑟”起兴,无故地埋怨琴弦众多,每一弦每一柱都让人想起了过去流逝的岁月年华。庄周迷乱于自己于蝴蝶之中,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作者自己则迷乱于政局动荡和现实的无情。昔日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而自己的满腔抱负无从实现,就像是茫茫沧海中的遗珠只能沉溺于深海,也如同蓝田山上的美玉只能独自在阳光下生烟。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只有空留怅惘。《锦瑟》正是作者对其一生一个总结性的回顾,当然其中也夹杂着自己壮志未酬的哀怨。

二、脉络清晰,意境朦胧

优秀的诗歌要扣紧情感发展变化,然后用恰当的意象和准确的表达技巧手法,来构画出一幅意境深远、情境和谐的诗歌画面,追求一种“天然、自然而成”的感觉。

《锦瑟》开头“思华年”与“成追忆”相互照应。前两句引出对人生的思考,而后中间两句营造了迷茫、迷离的意境,最后又笔锋一转感叹到此情已经成为追忆,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使诗歌的表达更为明确自然,感情一泻千里。这个特点在《夜雨寄北》尤为突出。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时间的更替和地点的转换是主要表现:首句一问一答;第二句在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写了当时晚上的情景;第三句则写了他日之境;最后又把这种想象拉回到了现实的今夜之景。“归期”是全诗的中心,“问君归期未有期”,是因为“巴山夜雨涨秋池”,而他日回来共剪烛于西窗,来共话今昔的巴山夜雨。通读全诗,虽然时空不断地变化,但依旧给人一种和谐通畅之感,感觉情感真实,语言诚挚。

三、用典丰富,情景交融

据粗略的统计,李商隐诗歌采用神仙等物象、故事共计8000余事,用典相当丰富。典故本身的境界能使诗人与读者有留恋于其中之感,也能开拓诗人的构思,营造迷人的意境。在诗歌中引用典故,能将古与今联系起来,形成古今对照,通过典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內心感受。他引用的典故内涵较深,使得诗歌不易解读。《随园诗话》卷五写道:“惟义山诗,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他诗歌中的典故就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感觉一切都是适情而引,抒情而发。

《锦瑟》中间四句,引用了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遗珠、良玉生烟四个典故。形成了如梦如幻、光怪陆离的图画,使全诗笼罩在一片眼晕朦胧的迷惘中,营造了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意境。诗人感叹命运如浮萍,自己在现实和虚幻的世界中游荡,凄楚孤寂,不为所用,虽然才华横溢却不被赏识,满腔热血只能化作一缕缕的轻烟。让我们感到那瑟仿佛是人在诉说在哭泣,那珠那玉不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么?

在自己内心情感和引用的典故之间,李商隐诗歌的文字起了很好的纽带作用。情因为典的运用而变得浓厚,典又因情的浓而变得纷杂。

四、工于比兴象征

比兴是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我们可以把比等同于现在修辞手法中的比喻,通过比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相当于抒情,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和感染力。

贺赏《载酒园诗话》云:“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比兴。”可见,比兴在义山的诗歌中是常用的手法。他的诗擅长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情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锦瑟》以锦瑟起兴,引出了下文自己对一生的回忆与感叹。“庄生梦蝶”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发现自己仍是庄周,而蝴蝶已不知何往。其实是作者比喻自己的命运,在动荡的现实中游荡,理想和现实一次次的碰撞。在“杜鹃啼血”的典故中,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作者引用这个典故一方面表达他对理想中“春心”“华年”乐景的美好回忆;一方面又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鲛人落泪”“沧海遗珠”喻自己凄楚孤寂之境,寄托沧海遗珠不为所用之恨,“良玉生烟”的典故,比喻自己虽然才华横溢却不被赏识,满腔热血只能化作一缕缕的轻烟。每一个引用的字眼都寄托着自己深切的感情。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的泰斗,在那个纷乱的社会刮起了自己的一道诗风。他的诗歌及诗风影响了后世很大一批人,尤其是在清代受到了很多人的模仿和推崇。他的诗没有那些为国伤感的字眼,也没有那些战火纷飞的画面,在千篇一律的诗卷中,成为了黑暗中的星点。他走遍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这些复杂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给了他丰富细腻的感情,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精神上的财富。有人称他为情圣,不光是指他的感情,更是指他诗歌中流露的情感,他的诗全是因“情”而作,给我们诠释了情的不同意味。

不禁让人感叹:浮云一片是其身,扑朔迷离最义山!最义山也醉义山……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321000)

猜你喜欢

比兴锦瑟李商隐
嘲桃
石榴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比兴、咏物辨说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