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诗贵疑,征而后信

2017-08-25柯婷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尾联常理格律

柯婷

众所周知,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关键是理解,也就是真正地去读懂一首诗、一阕词。然而,理解诗歌往往受制于个人的资质秉赋、知识见闻、审美体验、人生阅历等诸多因素,绝非易事。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水平呢?笔者以为,关键在于质疑。

然而,在实际理解诗歌时,师生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归结原因,大概有三:其一,固执成见,疏于质疑;其二,迷信权威,怯于质疑;其三,依赖网络,惰于质疑。在诗歌阅读中,究竟如何质疑呢?简要言之,诉诸理性思维,切实言之,要知“三常”,即常识、常格和常理。

首先,要尊重常识。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然、生活、历史、语言等诸方面常识,引导他们敢于、善于对诗歌内容提出疑问,并在尊重常识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合理解读。比如:

望海楼

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其中,首联不假思索的话,容易误解为“镇江城高高上接青天,望海楼云雾缭绕百尺相连”,显然,这一理解,有悖于自然常识,诗中的铁瓮代指镇江城,然而镇江城地处长江下游,海拔不高,怎么可能高耸入云?因此,首联就当重新解读。其实,结合后句来看,当解释为“云雾遮掩下的镇江城感觉迫近青天,原来是登临百尺高楼,透过身下层层云雾,俯瞰镇江城的错觉啊”。此联诗人先是故布疑阵,而后又道破玄机,一提一放之下,跌宕有致,扣人心弦。如果最初忽略自然常识,不加质疑的话,就不可能感受到诗歌的巧思匠心。

其次,要遵循常格。

诗歌教学伊始,我们要系统传授给学生古典诗词的格律常识。尤其是影响到诗歌内容理解的部分,诸如韵尾的平收、平仄的协调、对仗的严宽、用典的惯例等。然后,在诗歌的阅读中,不时提醒学生注意,特别碰到诗义的费解、两可、扞格时,尤其要有意识地运用格律知识。比如: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其中,颈联读来费解,强作解人的话,容易解错。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其实,只要考虑到律诗的平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由于律诗讲求平仄协调,有时词序不得不被动错置,以满足平仄的要求。因此,颈联出于内容理解考虑,自要重新排列词序,此处具体可调整为“帆征鸟避却,桨荡鱼惊跳”,如此,诗义顿时一目了然,而诗人侘傺失志,鸟见之犹嫌、鱼避之不及的凄凉,也隐然其中矣。由此可知,如果最初忽略格律要求,不予质疑的话,根本无法体察诗人的心境。

再次,讲究常理。

在教学诗歌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行文逻辑、诗体特征、语言风格等方面整体考虑,切忌自满于一句一联的晓畅明了,而不再进求全诗的贯通。只有通观全诗,瞻前顾后,不留一丝一毫之窒碍,方才算得求取真解。比如: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其中颈联容易误解为:“远处水天相接,无涯无尽,凄迷朦胧;近处船舷划破了树梢在水中的倒影。”看似合情合理,一写远景,一叙近事。然而推敲之下,当觉不妥,前句所状之景与后句所叙之事,无论从对仗要求的相对相类,还是从行文逻辑要求的前后贯通,均是如此。而从整体来看,更应察觉上下文理欠通。颔联专事写景,前句由近及远,化静为动,后句由远及近,化无关为有意,极尽摹状之能事。颈联首句若以状景功力论,较之颔联,逊色不少,诗人何须狗尾续貂;若以状景写法论,准之近律,篇幅有限,诗人不必踵事增华。尾联不言“几日”而言“几宿”,推想其时,当已入夜,舟泊人定,忽闻舟子棹歌,故而乡情转浓。由是言之,颈联当先伏入夜舟泊之机,因何无一语涉及?因此,从上下来看,颈联都亟待新解。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尾联,逆势反推,预求应有之义,那么,所谓“舟随树杪行”,当指客舟靠岸觅泊,而所谓“天到水中尽”,当指天日光尽影灭。而“天日光尽”即是日落,显然,又可呼应颔联之月出。这样,由尾联而打通颈联,又由颈联而连通颔联,上下条贯一气,前后圆通周洽,惟有如此,方才算得获取真解。由此可见,如果最初不从整体考虑,缺乏质疑精神的话,便不会依据上下文来推求真解了。

总之,提高学生诗歌理解水平的关键是质疑。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及精神,离不开对常识的尊重、对常格的遵循以及对常理的讲究。只有以常识、常格、常理为准绳,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才能不断地长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215127)

猜你喜欢

尾联常理格律
简论格律思维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晚次鄂州
晚次鄂州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不按常理”做梦
不按常理出牌
《登高》尾联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