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教学,吹皱语文课堂的一池春水

2017-08-25陆春花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验式课文文本

陆春花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于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高中生要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深刻的体验。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体验阅读,让学生在亲身感知中解读文本内容,获得感悟,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制作视频,体验生动形象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本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扩大课堂容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难点的解读,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高效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鸿门宴》,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困难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同时很多学生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够了解,而这篇文章的篇幅也比较长,人物关系又比较复杂,这导致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怎样解决这样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重点。教师可以将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制作成视频课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将这些课件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就能对文本的人物以及故事梗概有清晰的思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容。由于有了前面的视频学习,学生在具体分析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过程中就显得比较轻松容易,因此学生对于刘邦的能屈能伸、知人善任,项羽的“自矜共伐”“为人不忍”的印象深刻。另外,还有的学生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了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两首诗,并且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也使学生对项羽的认识更加深刻。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实际上教师使用的就是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将文本难点问题制作成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先对文本内容有清晰的了解,为学生的深度解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再加上大家的探究和交流,学生能够深入解读文本,实现对文本主题的准确把握。

二、影视辅助,体验时代特色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佳作,这样的作品一般都距离我们现在的时代比较遥远。具有强烈年代气息的文章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課堂教学中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深刻的体验。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篇经典作品,这篇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和主人公翠翠的爱情故事,体验这样的内容也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文本中表现的风俗,没有身临其境的学生,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而文本中表现出来的爱情观和现在社会的爱情观相差很远,学生对于这样的观念难以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影视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了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电影《边城》,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清新自然、环境宜人的美丽边城,这里安静平和,人们善良淳朴,简直就是清澈透明的世外桃源。在这样的体验基础上,教师再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主人公翠翠的形象特点,分析翠翠的爱情历程。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对于湘西文化有了更加直接的体验,对于充分体会文本中翠翠善良的性格以及单纯的爱情就变得轻松容易、水到渠成了。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的文学作品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能带领学生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观看影视作品的理解解读文本,对于文本主题的理解和相关内容的掌握就会更加准确。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

三、多元诵读,体验丰富情感

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诵读,在学生多样、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品味到语文的真滋味。反复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充分、深入解读。

《我与地坛》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作品,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苦难的感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多元诵读文本的方式让他们对文中的情感有深刻的感悟,同时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的感悟。具体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让学生初读文本,先整体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然后将文本中自己感受比较强烈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同时自己试着读一读。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在班上进行朗诵,说一说自己这样处理的原因,谈一谈自己从中感悟出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互相评价,讨论这篇课文的朗诵过程应该怎样把握情感,怎样处理朗读的语气、节奏等。在大家对文本情感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之后,教师再组织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总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或者文本中总有那么几句话能够深入人心,带给大家心灵的震撼。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内涵,反复诵读就是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情感的最佳方法。反复的诵读还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角色扮演,体验阅读乐趣

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表演梦,将课本剧表演引入课堂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作品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尤其是对于高中教材中的戏剧篇目,采用这样的体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吸引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满足学生表演欲望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如在执教曹禺的《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分析周朴园、鲁侍萍以及周萍三个人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文本内容是节选,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不是非常到位,教师要为学生补充完整的版本,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以及戏剧冲突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体会。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编演文本中的内容,也就是教材中节选的关于鲁侍萍、周朴园、周萍三人重逢见面的情节。在这部分内容中,情节变化比较曲折,人物的心理冲突强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纠结的心理,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合适的语调和表情将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大家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充分理解了文本的精髓。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学生喜欢表演的心理,鼓勵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将他们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内容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化难为易。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景中,让学生爱上语文不是难事。

五、交流互动,体验深刻内涵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共享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这样的教学过程也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体验,学生就能准确把握文本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荷塘月色》是高中阶段一篇非常经典的优美散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教师设计的主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想一想,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细读全文,然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认识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心里不宁静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探究,然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形式高中生非常喜欢,因为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于是大家纷纷讨论起来,最后,学生认识到作者心中不宁静是由于对现实不满,心中充满郁结。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内涵,获得深刻的体验,就不能忽略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激烈讨论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思维碰撞、交流分享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创造性解读,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内涵。

六、审美共鸣,体验生命价值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找到情感上的契合点,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和文本蕴含的生命价值。

如在执教《老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主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需要爱和善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语句进行深入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体会到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身上那种质朴和善良,也能认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有存在价值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认识到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身上善良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深入体验,有助于学生新的人生价值观的产生,更有助于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效果比较明显的教学方式。体验,就是逐渐强化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文本、个性解读的过程。让体验式教学,吹皱语文课堂的一池春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215600)

猜你喜欢

体验式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