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筑基,拓展添翼

2017-08-25冯锦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断句例子古文

冯锦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是文艺评论与随笔单元,其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文艺大家对语言形式、美学现象的探讨与评论。尤其是第一篇课文《咬文嚼字》,是“美学老人”朱光潜对阅读与写作中的用字、句式、词语的联想意义等现象进行探讨与点评的一篇趣文。文中举例典型生动,点评有说服力,可谓“咬”得准确,“嚼”得透辟。我在上这一课时,试着就课文内的例子进行拓展,把课文中学到的分析方法与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具体题型对应起来,学生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效能,教师也找到了课堂教学的抓手。

一、由“推敲”拓展到古诗鉴赏“炼字型”题

課文第五自然段说到唐代诗人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当时为是用“敲”字还是用“推”字而犹豫费神,以至在思考中误闯入韩愈出行的队伍,最后由韩愈定为“僧敲月下门”,因为“敲”字更衬出李凝幽居之幽,而“幽”字正是这首诗的诗眼。朱光潜举此例是为了说明语言中字眼不同则意境不同,用字必须为要表达的意境服务。讲到此例时,我在课堂上引入了“清风细柳,淡月梅花”一例,让学生自己先试填动词,再让他们点评哪一个字用得更好,最后才展示“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一版本,并让学生分析“扶”和“失”两字的妙处。这其实就是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中的“炼字型”题。等学生各自陈述完看法后,再展示高考古诗鉴赏中的“炼字型”原题,让他们小试身手。

二、由“演员给郭沫若改台词”拓展到语言文字运用补写语句题

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到郭沫若根据演员的建议把《屈原》剧中婵娟骂宋玉的台词“你是个无耻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无耻的文人”。朱光潜用这个例子说明句式不同,语气不同,写作时应根据需要的语气选用相应的句式。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的补写语句题,空出来的三句话常常要依据上下文的语气来写,想要完整连贯,关键位置的句式必须用得准。如所空句子常与上下文形成疑问、假设、转折等关系,这些关系在阅读时就表现为一种语气,这时写出所空句子就必须使用相应的句式。讲课时我引入相关高考例题让学生体会语气,试写句子,学生兴趣很大。

三、由对《史记》“李广射虎”的修改拓展到文言文的断句及翻译

课文第三自然段说到“李广射虎”的三个文言文版本,作者用这个例子想说明语言繁简不同则表达效果不同。由于这个例子是古文的,学生对故事的三个版本语言繁简的变化感觉不是很明显,因为在学生眼里古文都是简洁的,所以我讲这个例子时先让他们翻译这三个版本,译完再来对比三个版本语言风格的不同,在翻译时顺便讲古文翻译的常用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光体会到语言繁简变化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也学到了一些古文翻译的知识与方法。我还就这一例子拓展到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断句题型。去掉这三个版本的古文标点,让他们先跟着感觉断句再根据文意断句,并比较总结断句时的规律,然后引入高考题中的典型文言文断句示例让他们练习体会。

四、由《惠山烹小龙团》拓展到古诗鉴赏写景之妙的题型

课文第六自然段说到苏轼写的《惠山烹小龙团》,苏轼由茶泡在泉水中的清沁肺腑联想到月光照在泉水上的清幽恬静,因而写出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妙句。作者想用这个例子说明词语是有联想意义的,这种联想意义用得好就会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就会让平常的景、事具有独特的意境,也便形成了诗意。讲到这里我引入了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中的关于写景意境的赏析题,几题过后,学生就掌握了窍门,先确定写的是什么事、什么景,事、景与作者的情是通过怎样的联想建立起联系的。如同样是写春天之景,有的诗是表达悲情,有的却是表达乐情,悲情的春景给人什么感受,乐情的春景又给人什么感受,如此一来,意境也就清楚了。

五、由“套板反应”拓展到写作时的语言创新

课文第七自然段列举了写作中的种种套话,并批评了这种运用语言的惯性思维。作者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一旦词语的联想意义用得不好就成了陈词滥调。讲到这里我问学生在多年的写作经历中有没有套板现象,他们马上承认确有不少,如写安静则必是“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写天黑必是“伸手不见五指”,比喻眼睛必是“像两颗黑葡萄似的”……我马上把这些例子打在屏幕上,并让他们本着创新的原则重新写写看,学生兴趣大增,大家踊跃发言,灵感如泉,如“安静得能听到蚂蚁的叹息”,“天黑得让人觉得是在墨水池里潜水”,“眼睛黑得像没有月光却有星光的夜”等。我让学生把这些好句子记在笔记本上,以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通过《咬文嚼字》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与拓展,我发现课文是基础,我们要给学生夯实基础。但若能借课文巧妙拓展,就能给学生装上翱翔于知识世界的翅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无穷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筑学习之基,添方法之翼。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高中(432000)

猜你喜欢

断句例子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称象
文言断句判断法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妙用标点巧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