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意识:课堂“言”“意”共生的基础

2017-08-25戴珏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识情境语文

戴珏

语文意识存在于言语本身,那就是围绕言语进行深入琢磨和品味,帮助学生悟出自然、纯真、热烈。运用好语文意识,就是关注语言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让学生体味到言的本真,感受到作者原汁原味的表达意图。找到言外之意,不仅需要学生在语言素材中挖掘鲜活的内容,更需要他们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聆听最真实的声音。言意共生,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归纳的机会,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深刻感知。

一、语文意识解读

语文意识是指关注言语本身的价值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由此可见,语文意识是基于语言和意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体,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情境性,从语言本身的文字语句中感受特有的情境氛围,捕捉更多的思维灵感;整体性,由语言和意义构成的连贯整体,给学生提供更多全面感知的素材;探究性,从语言与意义的本质特征出发,给学生更多自我揣摩和深入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建构相关语义中获得深度理解感知。

运用好语文意识,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知能力,指导学生在灵活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语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引导学生在有的放矢探知的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发现生成点。

二、语文意识的运用策略

1.情境引言,抛砖引玉

一切景语皆情语。任何语言表达都在一定情境中发生,需要我们运用好情境。创设与教材文本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主动交流,说出自己的心声,定能使其言之有物,言而有意。教师应通过情境的引导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获得深刻感知。

情境引言,更有深刻意义。如在《社戏》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倾听夜光曲,鼓励他們在静心感受夜晚情境的基础上为他们制造更多的视听效果。同时,运用投影仪,播放农村夜晚里空旷田野和潺潺河水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语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结合这样的情境描述,可引导学生针对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表述。

语文意识运用就是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就是在让学生在发出自己心声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这种意识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自由呼吸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维灵感。抛弃传统的讲经说教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2.细揣深摩,发现精彩

言意共生,应该是学生点滴感知和综合深思的融合,应该是学生在紧扣重点中仔细打磨的过程。学生在仔细揣摩和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进行构思揣想,不仅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感悟,还能够在深入品味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抓住细节进行深入的构思和揣摩,定能使得学生在发现精彩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的发现与教材文本形成有机融合。

揣摩细节,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如在进行《背影》教学引导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和揣摩最为感人的细节:“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有的学生通过观察父亲的穿着,认为这样的打扮表现出父亲是当时常见的中产阶级,可见作者当时的家境败落,也与前面的表述一致。有的学生认为,通过“蹒跚”“慢慢”“努力”等描写,可见父亲当时的费劲,使得我们对父亲的形象有了更多深刻的感知,正是这样的情境给了我们更多的遐想空间。有的学生通过将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背影与网络上的“雨伞爸爸”的背影(给儿子撑伞,背后被雨水淋透的背影)进行比较,认为不同的背影,却都表达了父爱如山的深情。

越是细节的东西越有值得揣摩和深思的地方,越能够使得学生在聚焦要点的过程中认真探知交流。紧扣细节进行深入探究,定能使得学生在发现更多精彩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真切的认知。以研究细节为切入点,通过多言表达和意义呈现,更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找出相关素材的过程中获得丰富感知。

3.各抒己见,话说所见

培养学生自主表达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的重要“法则”。从一个词语、一个语句、一幅图画入手,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让他们在触类旁通的过程中有所顿悟,定能使得他们的感知更加深刻和富有广度。多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让他们在大胆畅言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定能使得语文的言意更有吸附力。

畅言不同,吸引学生眼球。如在《都市精灵》中,针对舒乙先生描写大嘴鹈鹕、鱼鹰、海鸥等捕食时的场景:“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海鸟捕食体现了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则,更是适者生存的必然,展现了海鸟捕食的壮观情形。有的则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角度提出了自然万物的生存和生长都有其一定的道理,都是万物生存的自然需要。有的对“现代文学馆还有一宝,一只小松鼠”产生了兴趣,认为这是作者笔下的精灵,在热闹的城市中有这样的动物精灵,更能使我们对自然平衡和生态文明有更多的独特认知。

给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表达要点,更能使教学富有趣味。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更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深度,使得学生在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的过程中,欣赏到更多的美丽景色。

4.读写相济,精益求精

语文意识是学生内化生成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思维灵感碰撞。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知,能使学生在主动运用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思维想象力。读写相济运用,能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锻炼运用的机会,利于学生精益求精。

读写结合,认知感触更加深刻。如在《海燕》的教学中,围绕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教师不妨尝试读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悟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线索。指导学生自读,建议他们就“海燕的高傲飞翔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主动从文本中摘录筛选出相关词汇语句,让他们能在主动筛选中强化识记。在学生积累了一定感知的基础上,不妨问学生: “假如

你和海燕进行对话,你会发现什么?”通过这样具有开放性的思考话题引导,使学生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丰富的表达素材。通过阅读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能使学生的感悟更加与众不同;通过书写表达呈现自己的理解感知,能使学生深入总结和反思,便于他们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知。

读写相济模式的运用,给了学生更多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机会,便于他们深入融入众多相应素材并获得丰富体验。多给学生设置导读题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阅读要点改变理解感知方法。多给学生提供自我呈现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主动表达的过程中增强综合运用的水平。

三、语文意识运用的几点反思

给学生自读的机会。语文意识作为一种语感,来源于阅读,需要学生在自主研读和深入品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灵感。

让学生多言表达。真知源于实践,学生只有在多言表达中才能获得更多的丰富感知,才能在强化感悟中积淀深厚的感悟。

融入生活指导。借助情境活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主动探索,更利于其强化感悟,说出自己的心声。

总而言之,运用好语文意识,能使学生把握好言和意之间的关系,从教材文本中发现更多素材内容的解读。重视言的多样化和自由化,定能使得学生在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过程中捕捉丰富思维灵感。语文意识运用如同灯盏,给学生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在有目标、有任务的探究中获得更多前行的机会,给语文学习提供更为宽广的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15500)

猜你喜欢

意识情境语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护患情境会话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