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策研究

2017-08-24鲁琦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鲁琦

【摘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减速不减势的双引擎,一定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制订顶层规划的创业创新政策,完善扶持创业创新的机制体制,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新相结合,改造传统引擎,增强发展后劲。

【关键词】新常态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同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众创业呈井喷趋势,大学生、海归人员和农民工成为大众创业的主力军。据统计,2010~2015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比率逐年增加,2010年为2%,2013年达到2.5%,比2010年提高0.5个百分点,而2015年大学生创业比率达到4.8%,同2010年比增长明显,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调查显示,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以实现自身创业理想为创业目标的占比50%以上。海归人员创业比例也不断提高,2010年只有1%,2015年增加到7%,其中90后所占比例为30%以上。在外出的农民工中,创业人数也成逐年增加趋势,由2010年的11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00万人;而在返乡的农民工中,有创业意愿的也在20%以上。

我国长期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体制改革。2015年我国研究与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新增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5023项,“863”课题计划2500项;建立省级以上高新产业园区183座,园区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00多家,累积补贴605亿元。2015年国家专利局共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273万件,授予专利169万件,签订技术合同35.7万份,累计成交额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网购、海淘、大数据、移动支付等已成为当下热点。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催生出一大批新兴产业。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新的增长点。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3.69亿元,增长64%,增长幅度超过传统零售业30个百分点,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25%。

二、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创业意识,创业者比例偏低

当前我国适龄劳动人群整体创业意愿不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城镇居民宁愿领取一份不高的固定工资,也不愿意承担创业风险。本应成为创业主力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虽然创业意愿较前几年有较大提升,但整体比例仍然不高。根据中国青年报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应届毕业生首选的工作是公务员、教师等事业单位,其次是银行、国企等,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足两成,而且七成以上的父母反对子女创业,希望子女创业的不足5%。

(二)创业者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首先,创业者缺乏创业指导。“大众创业”的创业者中大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刚踏出校园迈向社会,对行业前景和项目风险缺乏清晰认识,对企业法规、税收制度等法律制度并不熟悉,创业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难免会受挫。其次,创业者和投资者交互困难。由于多数创业项目风险较大,小型创业者又缺乏融资渠道,创业者普遍存在资金困难,近九成的创业者认为缺乏创业资金是制约创业活动的主要障碍。

(三)产业技术中核心专利技术占比较低

2015年我国新增专利170万件,其中境内专利占61%,将近40%的新增专利来自于国外,而在移动通讯、互联网、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领域,国外专利占比70%以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拥有全世界90%的专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10%。由于缺少核心专利技术,我国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游,出口产品仍以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制造业为主,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庞大,但真正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高精尖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一些过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备仍依赖进口。

(四)缺乏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我国十分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吸收再创新,从早期的“以市场换技术”到后来的“自主研发”体现了由模仿到创造的质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明显: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比例为1:1,远低于日、韩的1:5和美国的1:10。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高能力薄弱,严重抑制了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复引进的资源浪费。

(五)研究发展投入不足

2015年我国研究发展(R&D)经费14169.88亿元,较2014年增长40%,从总体上看,我国R&D投入总量巨大,且逐年递增,但其占GDP比重较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15年我国R&D经费占GDP比为2.1%,远低于美国的5%和韩国的3%。此外,我国尚未形成企业—高校—市场三者交互的研发创新平台,专利技术的商业转化能力较差。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大中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不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偏低;大型科研设备、研究数据匮乏、利用不足,并且存在重复购置、分散落后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打造新常态下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制体制

一是创业期的企业利润率较低,通常难以实现盈利,国家应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给予进一步优惠,如延长优惠期限、提高税前扣除比率。二是降低小微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中对年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要求较高,创业期的小微企业难以达到,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应把专利和新产品纳入认定标准范围之内,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给予省市政府更多自主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为企业“松绑”、“减负”,明确出台责任清单和责任清单,让广大创业者明白哪些是创业机会、哪些是创业“雷区”;着眼顶层设计,加强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自上而下梳理各部门、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建立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网络,保证各级层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二)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新相结合

一是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宽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跨域地域的限制,无论是地处偏远山区还是城郊县村,創业者均可借助互联网与机构投资者相联系,宣传推广自身的创业项目,进而获得资金支持。二是利用互联技术完善投融资模式,将创业孵化器与机构投资者对接,同时引入高校、科研机构,打造三方参与的技术成果转化创业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境内资本与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学习国外先进的孵化模式,加快形成“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区”的孵化产业链,提高园区内企业信息化水平,孵化和培育具有成长前景的高科技创业型企业。三是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政府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推广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建立以大数据和云平台为依托的智能化管理服务体系,逐步放开数据接口,与企业、高校共享数据,降低运营成本。

(三)鼓励支持大学生、科研人员主等创业主体创业

一是鼓励大学生创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如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创业、弹性学分制度;其次,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如开办创业课程,提供创业规划指导和场所;最后,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优势,探索适合大学生的“互联网+”创业模式。二是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应放宽对科研人员的制度性束缚,加快落实离岗创业政策,完善企业、高校院所人才交流制度,鼓励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创办企业。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