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应该很认真地看她们的神情”

2017-08-24谭畅

南方周末 2017-08-24
关键词:深情老奶奶纪录片

我觉得,不应该用纪录片的形式去看这些婆婆,要用一种比较深情的眼光。所以我就让老奶奶讲话的画面一直流淌,你应该看着她们说话的神情,很认真地看着她们。

口述:廖庆松(《二十二》剪接指导)

采访整理: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

2014年7月,纪录电影《二十二》的导演郭柯在山西拍摄当地最后一位“慰安妇”幸存者时,就预感到了后期的困难:“当时想象着,如果能找到一位很有情怀的剪辑师就完美了。”

在历时数月的初剪完成后,郭柯找到台湾著名剪辑师廖庆松,请他操刀做《二十二》的精剪工作。廖庆松被誉为“台湾新电影保姆”和中国诗化抒情剪辑大师,从1970年代开始,他几乎和台湾每一位重要的导演都合作过,几乎包办了侯孝贤所有电影的剪辑。

精剪完成后,郭柯感慨,廖庆松化解了影片中原有的压力,“每一个剪接点都透露着深深的情感”。2017年8月21日,《二十二》在院线公映一周后,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廖庆松,请他讲述与影片的缘分。

这些老人就好像即将凋零的花

2015年初,郭柯导演传了《三十二》以及《二十二》的初剪给我看,邀请我给《二十二》做精剪。我看完感觉《三十二》算是个标准的、温和的纪录片。但是《二十二》的初剪,我看不到历史的痕迹,只看到当下对老人的拍摄镜头。我怀疑,这是不是纪录片。你就拍她们当下的行为,没有时间坐标,那怎么去谈抗战时代的事情呢?我当时有点质疑。

但郭导对于自己要表达什么想得比较清楚。他飞到台北来和我说,廖老师,即使你不剪,你再看一下。我看完问他,你要做什么。他说就想看着这些婆婆,不想用历史的画面来模糊她们。我大概了解他的意思,因为用历史的画面就还是要介绍到婆婆们过去的屈辱,他只想从当下去反映过去。我问,你坚持要这样剪吗?他说他坚持。

我之前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片子,郭导给我出了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大概所有剪辑师都会有一种压力:你说要一部抗日战争中“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结果只拍老奶奶们坐在那里讲话或走来走去,这样就能成立吗?我们常说,影片要有冲突,有冲突才有戏剧,有戏剧才有节奏,有节奏观众才会觉得紧张、好看。

那我想,我可以剪成一个对婆婆们的深情的凝视。这些老人年纪很大了,就好像一朵即将凋零的花,风一吹花瓣就要散落。在最后的时刻,我就用眼睛看着她们,记下她们的样貌,而且是一种很深情、很关怀的注视。'

影片的基调是“深情凝视”

我把镜头还原得比较长,长镜头还原的是情景。我让镜头的逻辑、语言、节奏稍微消失掉,把观众从一个比较被动的角度变得更主观地参与画面情感的完成。让观众主动去感受这个画面,而不是镜头故意引导他去看。这和《悲情城市》《恋恋风尘》有点像,找到一种创作者比较消失的状态,这也是郭柯导演的态度。

郭导的态度和侯孝贤蛮像的,侯孝贤创作时要把自己消失掉,他要让演员去自然呈现,观众去主观感受。我习惯和侯导工作,所以比较会处理这种形式的影像。

初剪的片子已经很接近了,我改变最多的是老奶奶面对着讲话的镜头。原来的剪辑会跳来跳去,比较有节奏,比较“像”纪录片。但我觉得,不应该用纪录片的形式去看这些婆婆,要用一种比较深情的眼光。所以我就让老奶奶讲话的画面一直流淌,你应该看着她们说话的神情,很认真地看着她们。她们有很多表情,原来就按照纪录片的习惯,她们讲完话镜头就剪掉了,我在她们讲完还留个十几二十秒。▶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

我和郭柯导演讲,不是要剪得活泼。画面跳得太快,就不是深情凝视了。我要让她们一直讲完,原来5秒的镜头我可能改到一分钟,从老奶奶的特写一直延长到中景。那些特写特别有感觉,老奶奶的皮肤已经干掉了,上面都是纹路。不用历史画面,只要把她们当下的画面延到很长很长,观众就看到了寄托在她们身上的悲苦。后来郭导把“深情凝视”四个字用在海报上,这就是我们当时讨论定的基调,我从他的画面里读到这种感觉,我再把这种感觉放大。

我还注意到《二十二》的摄影师当初在拍摄时,无论怎么拍,速度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动作都是慢慢的。老奶奶在煮饭菜,镜头从墙上移到她的动作上,速度是一样的。整个片子的形式在当初拍摄时就是小心翼翼的,非常专注地在看奶奶们。

奶奶们在他们面前也非常自在、安定。她们讲事情时的哀伤是真的哀伤,没有人刺激她们,是一种自然流露出的神情。所以我要留长时间,让观众注意到她们的表情变化。

纪录片通常会用说故事来引导观众,而《二十二》没有。就整体影像来讲,我把镜头的节奏、画面的感觉和次序剪辑得更温和,完全依照着奶奶的行为和性格来。像得过抗日奖章的爱兰奶奶,我完全能将她在养老院里的画面慢慢铺排起来。最后下了一场大雨,观众看到这个空镜就有到了她家、到了她身边的感觉。看到韩裔的毛银梅奶奶唱《阿里郎》,我都忍不住哭出来。透过她们生活的情景,她们有自己的情感表达,而不是创作者给一种压力去表达。

我剪了三四天,剪完后和郭导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做好这件事。他住在旅馆里,我说你静静地看两天,然后告诉我需要改哪里;你不能像电影工作者那样看这部片子,你什么都不要想,不要想它的形式是纪录片还是其他的,你就以非常敏感和善良的心灵面对当下这些老奶奶。两天后他和我说,廖老师,就这样吧,我们做完了。

把片子拍得这么善良

在《二十二》里,观众看到的都是当下。即使是过去的慰安所,它呈现的也是现在的影像。观众很纠结,有影像提醒他们,老奶奶过去在这里遭受过痛苦。但他们直接看到的是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奶奶现在呈现出她们生命的情调和状态。

这很值得尊敬。她们有一种透过年龄后的宽恕。我觉得这是最动人的。让她们忘掉这些事是不可能的,但她们有一种宽怀。郭导记录了这些,他很温暖地站在旁边看她们,我做的就是让观众更靠近。

回到我最开始的质疑。我们知道老奶奶遭受过屈辱,但我们希望深情凝视下的她们是完美的。用更良善的眼光看着她们,就不需要屈辱的历史画面出现来刺激观众。当观众走进影院时,他们知道过去,但他们看到有屈辱过去的老奶奶在笑,在用稍微淡泊一点的态度谈论过去。这时观众是很纠结的,他们觉得,一切不应该是这样。

以我过去的经验,纪录片卖一千万票房就很吓人了,卖五千万算是疯狂了。结果现在《二十二》票房过亿。我觉得大陆观众的欣赏水平真的很好,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这部影片的纠结和冲突。对,它其实有冲突。

《二十二》是比较异类的纪录片,它要用最美好的方式对大陆“慰安妇”婆婆做最后的致敬和最深情的凝视。我和郭导说过,你把片子拍得这么善良,观众更会检讨你的动机,探究你是不是真诚。现在的票房倒是说明,观众和导演达成了一个美好的共识。

猜你喜欢

深情老奶奶纪录片
虎啸声声,寄爱国深情
Rough Cut
深情
艺术与优雅的邂逅
等待
老奶奶的汤匙
超级蚁穴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不是这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