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7-08-24顾灿飞

职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机械基础问题导向技工

顾灿飞

摘 要: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将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完成教学内容,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本文分析提出,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 教学法 技工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涉及的内容系统而广泛,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并且最终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一、问题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以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仅用一支笔就完成了教学过程,教学手法单一,教学目标设置停留在知识点,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放在对概念、原理的讲解,仅注重对公式的识记和套用。教学过程缺乏与学生进行互动,不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教学现象与新课标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背道而驰的。将问题导向教学法应用到机械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不足。

二、概念界定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并以此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以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具体实施

笔者以机械基础间歇机构这一知识点为例,具体阐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图1为问题导向教学法流程图。

1.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问题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机械基础课中的大部分机械原理、机械装置来源于生产实践。在设定情境时,要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可以通过挂图、实物展示等方式还原生产生活情境,迅速将注意力引入到问题情境中来。在间歇机构这一课中,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浇注流水线进给装置,让学生了解浇注过程中输送带不动时,浇包对准砂型进行浇注,浇注结束后通过带运動使下一个砂型进入浇注位置。通过对浇注装置的观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

2.启发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问题的提出不能是教师将已有的知识简单地转化为问题,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形成认识上的问题,或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活动遇到一些有趣但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例如在自动机械加工成品或输送工件时,为了在加工工位完成所需的加工过程,需给工件提供一定的间歇时间,那么流水线是如何实现间歇动作的?它所用到的机械原理是什么?问题的设置应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体系,适合各类学生的水平,围绕情景紧扣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入教学内容。

3.讨论解疑

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和查找信息的途径,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资源,最终达到对相关内容的认知和问题的解决。信息资料包括: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是已经学过的,也可以是新知识要求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地提示和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将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和方法事先呈现,有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教师应尽可能拓宽学生查找信息的途径,例如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余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收集材料,也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合理利用手机查找相关信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小组讨论,对信息进行采集和整合,大部分学生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问,把握节奏,将问题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为什么自行车正踩时可驱动前进,反踩却不能使之后退。教师在提问时可呈现内啮合式棘轮机构挂图如图2所示,通过对挂图中棘轮机构的分析和实物的展示可得到内啮合式棘轮机构的结构特点,此时教师可再一次抛出问题:自行车后轴飞轮上棘轮与什么连接,飞轮体和什么连接。当学生们说出这个答案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迁移应用

技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如果将课堂教学目的仅仅停留在习得既定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能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生对间歇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及具体应用有所了解后,教师可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对棘轮机构的应用?有没有一些现实的问题,也可通过棘轮机构来解决的?教师的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成效

问题导向教学法较之以往的教学法局限性小、适用性强、互动效果好,教学目的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中轻易地达到,其教学效果可归纳为以下四点:问题导向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同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有效的培养;问题教学法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新旧内容尝试解决问题,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对一个一个逻辑性问题的解决,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思维受到最佳训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不断进行反馈,知识不断加以活用,可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法密切联系机械理论与生产实践,使学生理解生产实践是建立理论基础的需要,同时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法可贯穿整个机械理论课堂教学,但是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设问时把握一定尺度,结合教学标准,紧扣教学要点,围绕特定知识点展开,辐射距离适可而止。灵活应用教材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珏.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J]. 职业,2008(23).

[2]胡继承.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4).

[3]余德生.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

[4]吕伟,高法贤,马克明.应用问题教学法改革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力学与实践,2001(23).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机械基础问题导向技工
从技工到英雄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基于FLASH的《机械基础》课件设计与制作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