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水平

2017-08-24王玲玲黄玲芝

职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王玲玲+++黄玲芝

摘 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利用市级人才培养项目“南宁市人才小高地”,凝聚了全市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文对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项目近三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正视成果,理清思路,以期为后面的建设提供清晰的方向。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人才小高地 师资队伍 建设 发展

课 题:本文系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14A035);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精品课程背景下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GXZZJG2014C184)研究成果。

南宁市人才小高地是集中全市内外各方力量,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并有效发挥作用的人才特区。自2005年以来,南宁市先后确定四批、共35家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涵盖软件、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教育等重点领域,成为南宁市人才强市和高端特色产业建设的重要载体。

“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是经南宁市委、市政府2014年批准的第四批南宁市人才小高地,由南宁市教育局直属二级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牵头,商贸旅游专业等六大专业集团牵头学校共同承担建设工作。它整合了南宁市优质教育资源打造职业教育的人才特区,旨在提高建设载体的师资水平,培养一批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和骨干,辐射带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南宁市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经过3年多的建设,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初步形成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对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推动项目建设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为便于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设的组织实施,由南宁市市教育局牵头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职业教育中心;由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与六大专业集团牵头学校分别承载8个子项目的建设任务,各承载单位分别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和责任,把该项工作的实绩列为相关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采用分目标建设的方式,实行项目化管理

在5年为周期的总体目标和規划下,根据载体单位专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分别设立商贸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养、电气技术类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汽车运输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文化艺术体育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信息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加工制造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支撑体系人才培养等8个子项目。各承载单位根据总建设目标和规划,分别制定了子项目五年规划,并逐年申报和组织实施相关项目,通过子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达到建设目标。领导小组对各承载单位的项目实行目标和动态管理,每年要依据实施进度和管理目标对各个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和分类指导。

3.建立项目实施监测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年度对项目实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实施效果适度修订规划内容。子项目牵头学校设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工作小组,配套建设经费。资助资金单独核算,专账专管,专款专用;成立项目建设审计督查工作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项目的全面、全程管理,规范项目实施、验收和管理工作,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建设项目按计划、科学有效实施。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层次,增强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初步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

1.分层次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梯队

根据小高地建设项目实施目标,结合全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情况,构建分层培养人才团队的结构。一是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定期组织校长工作研讨会,交流研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定期举办校级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讲学。二是加强名师队伍培养,培养专业化领军人才。在全市遴选成立9个专业名师成长工作室。定期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到省外考察学习。三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培养,打造优质后备人才。定期举办市本级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培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学,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教科研培养机制

坚持研培结合,充分发挥教研带培,科研促培的优势。在科研、教研中培训人才,锻炼人才,坚持在课题上培训,并在研究中完善培养拔尖人才的机制。在“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指导思想下,近两年,教科研成果丰硕,各项目牵头单位共获市级以上科研项目97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64篇,出版教材、专著25本。陈健健老师参与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嵌入式汽车故障诊断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型专利。

三、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号召,扎实稳步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子项目牵头学校积极采用多种途径与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

1.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培养 “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商贸旅游专业集团,在“校企联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下,以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为突破点,以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专业进修、校企项目合作、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专业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两年,学校培养了商贸旅游专业类学科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8人,兼职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5人。

2.集教、科、研于一体的校企共育师资培养平台

电气专业集团,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人力和物力资源,构建人才、技术、科研一体化的师资培训平台,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讲学指导和教师到企业见习实践,提升电气类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同时,拓宽兼职教师聘请渠道,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确保每个专业都有1~2名高水平、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3~5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兼职教师达到本校教师的20%,基本形成一支能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搭建“院、校、企”三方联动培养平台

交通运输和文化艺术体育专业集团实施“幸福激励,三方联动,阶梯培养,绩效考核”培养策略。集团牵头学校成为“幸福园丁——中国教师幸福教育公益项目”实践学校,《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获批国家规划课题子课题,并与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上海景格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搭建了“院、校、企”三方联动培养平台。建设期内,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三个重点专业共引进了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学科带头人2名,培养了专业带头人10名、骨干教师36名、广西中职名师2名,新增中高级职称教师20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87%。

4.构建“4598” 师资队伍培养工程

信息技术专业集团着力构建“4598” (指对“四类教师”开展“五级培训”,通过“九条途径”,提升“八种能力”)师资队伍培养工程,以培养专业带头人为突破点,以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聘请企业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两年来,学校培养信息技术专业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5人,兼职教师16人,新培养双师型教师13人,引进广西漫博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企业实践专家5人,“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比例已达到专业课教师数量的90%以上,除少数新入职教师外,绝大多数专业老师已分批次成长为“双师型”素质教师。

5.企业化的模式培养专业教师

加工制造专业集团学校以承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对焊工、现代加工等5个车间采用精细化企业管理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建立3个技能工作室,并设有专家岗,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共10名,高校专家4名,为教育集团中的各个专业开展教研、课程开发等活动提出建议,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建设人才培養载体,搭建优质平台

紧密围绕服务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升为核心,积极建立吸引、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优秀平台。

1.名师培养平台——名师工作室

全市遴选建设了9个以专业命名的名师成长工作室。以专业领衔人为核心,吸纳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兼职教师、青年教师共12位成员,名师工作室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坚持自主学习与名师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此外,子项目载体单位还成立了谢云、毛永幸、陈树坚、汤敏4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罗启典技能大师工作室、李明琨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2.“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全市遴选建立了9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其中8个专业性基地,1个综合性基地。基地主要由政府主导,依托行业企业、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搭建集生产、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满足“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目前,基地建设以专业集团为基础,9个牵头单位(学校)共与12家企业建立基地合作关系,定期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为教师制定学习内容、实践任务、考核标准,采用师傅一对一专人指导,教师们参加企业管理、生产组织、安全管理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3.骨干教师培养平台——专业教师工作室

商贸旅游专业集团学校成立烹饪专业、星级酒店专业、会计专业、旅游专业、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6个教师工作室,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辐射带动青年教师在校内的学生技能培养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快速成长。2014年商贸旅游专业类学生在技能比赛中获市级以上的专业技能比赛奖99人次,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4人次,2015年获市级以上专业技能比赛奖88人次。

4.校内紧密型校企合作载体——校内“企业”

交通运输和文化艺术体育专业集团学校依托校企共建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等资源,建设北京现代广西全越汽车营销形象店、南宁群健机械工程职业培训基地、广西青秀篮球学校、南宁青秀民族艺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一体化工作室、服装营销工作室、民族服饰品开发制作工作室等7个校内紧密型校企合作载体,企业为合作载体提供设备资金价值约400万元,对内锻炼教师队伍,开展实岗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外提供社会服务,实现了经营效益。

5.搭建全市职业教育服务支撑体系——三大服务支撑

一是围绕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整合资源,重新改版南宁中等职业教育网,促进中职教学资源信息库、教师资源信息库、校企合作资源信息库、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库的建设;建立了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宣传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二是围绕就业指导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职校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完善职校就业工作体制、机制,提高职校就业工作质量;加强南宁市职业教育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开展职业指导师资格鉴定培训。三是围绕教育教学研究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初步建设了一支理论水平过硬、教育教学指导能力强的职业教育科研团队,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达50%以上,围绕专业集团建设、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协助政府机关开展政策性调研,参与自治区、南宁市重大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对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