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社传奇伉俪刘三与陆灵素

2017-08-24陈卫卫

档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刘三黄叶

陈卫卫

在南社这个群英荟萃的民国文学团体中,有一对被时人比之为“今世赵明诚与李清照”的传奇伉俪,他们就是义士刘三与才女陆灵素。

自署“江南刘三”的刘季平,1878年1月生于上海华泾镇,原名刘宗和,自号“黄叶老人”。刘三才情过人,善诗又精于书法,枪法更是精准,能骑快马射中飞禽,南社盟主陈去病称誉他为“侠客”。1903年初,刘三远赴日本留学,结识了陈独秀、苏曼殊、邹容等人,他与邹容立盟誓结为挚友,共同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前身——兴中会,从事反清革命宣传。1905年,“革命军中马前卒” 邹容因“苏报案”病逝狱中,刘三得知后不畏株连,慨然将邹容秘密安葬在自家黄叶楼旁。刘三的这一壮举,成就了辛亥革命史上一段佳话。

陆灵素,1883年11月9日生于千年古镇朱家角,原名秀民,字恢权,号灵素,又号繁霜,昵称令子,别署华泾乡姑、黄叶遗孀。陆家本是名门望族,受家庭的熏陶,陆灵素自幼聪慧好学,能诗善文又擅唱昆曲,虽然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但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奋斗和努力,终于成为南社杰出的女诗人。她是个才貌双全、又富有新思想的女性,在那个年代要找到合适的伴侣自然不易。而且,陆灵素自幼由父母做主许配给一个行为不检的富家子弟,退婚后又成为柳亚子最为刻骨铭心的初恋情人,然而两人纵然情投意合,却又因长辈的阻挠而没能走到一起。为此,陆灵素的婚姻大事一直让亲朋好友颇为挂心。

1910年,刘三与陆灵素结为伉俪,这段美满姻缘共有四根红线为他们牵就。

其一,为两人的共同知交苏曼殊。当时,柳亚子与陆灵素的恋情把两户人家闹得都不得安宁,陆灵素只得躲避到安徽芜湖的皖江女学。几天后,早已倾慕陆灵素芳名的刘三也赶往芜湖,为的是给陆灵素分担烦忧。在学校里,刘三经常与内心孤寂的陆灵素谈诗论词,使陆灵素忧伤的情绪大大得到了宽慰。同在学校任教的苏曼殊与刘三本来就是知己,见此情景就顺水推舟地当了月下老人。正是有了苏曼殊的撮合,刘三与陆灵素才决定缔结同心。也可以说,苏曼殊是他俩最大的媒人。

其二,为陆灵素的长兄、民国“上海十大名医”之一的陆士谔。多才多艺的陆士谔,是清末民初最多产的小说家,在他写于1910年的“旷世奇书”《新中国》这本幻想小说中,竟然预言了2010年在上海浦东举办的世博会。1905年的冬天,刘三密谋组织行刺闽浙总督端方,不慎事泄而被捕,半年后出狱时已经身患重病。陆士谔见刘三有勇有才,大為赞许,不仅以妙手让刘三得到了康复,也给自己的胞妹牵了红线。

其三,陆灵素的二兄陆守经。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的陆守经,历任上海市审判厅长、沪军都督陈英士的秘书、淞沪护军使秘书长、军政部佥事等职,是活跃于沪滨社交场合的名流。早在丽泽学院,刘三和陆守经就曾一同执教,两人交情深厚,为让胞妹明珠有主,陆守经就把陆灵素介绍给了挚友刘三。

其四,为陈独秀。1907年6月,陆灵素在上海创办旨在推翻满清、争取女权的革命进步团体“女子复权会”时,经常去陈独秀家和高君曼通宵长谈。而当时,陈独秀和刘三正是浙江陆军学堂的同事,于是陈独秀也就名正言顺地为刘三和陆灵素牵了一根红线。

历代佳人多为美女食神,陆灵素也同样如此,她以冰雪聪明,铺陈着舌尖上的顶级美学。刘三与陆灵素,就如同明朝的冒辟疆和董小宛、清代的沈三白和陈芸,真是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一对伉俪。俩人在黄叶楼内琴瑟和谐,将四时饮食经营得优雅精致、甜蜜滋润,可谓只羡鸳鸯不羡仙。

香糯透味的猪油八宝饭,是陆灵素的美食代表作,散发着清淳的才女风韵,她经常以此招待来自四方的文朋墨友。这款佳肴,竟让爱吃甜食的苏曼殊最是念念不忘。素有“糖僧”外号的苏曼殊,对陆灵素烹制的八宝饭赞为“海内第一”,他每次来到刘三家作客,陆灵素就会精心蒸煮高糖、特甜的八宝饭,让苏曼殊彻底地过把瘾。而苏曼殊为了能吃到更多的八宝饭,就成了黄叶楼的常客,也给黄叶楼留下了诸多的诗篇和画作。

刘三夫妇喜爱湖光山色,经常结伴出游,享受与天地融为一体的乐趣。杭州西湖、苏州沧浪亭、南京玄武湖、镇江金山寺、扬州瘦西湖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相携漫步、吟咏论诗的身影。相对来说,他们比沈三白与陈芸要浪漫幸福得多了。

百花丛中,刘三独爱梅花,他种梅、画梅,还和陆灵素在上海福州路的昼锦里开了一家“梅花专卖店”。出售的梅花,是刘三特意到扬州采购来的上等精品。可是自古以来,文人经商很少有成功的,理想与现实总是相互冲突。刘三夫妇同样如此,因为不善经营,小店没多少时间就开不下去了,只得将大多数梅花赠送亲友,剩下的梅花移栽到黄叶楼旁,刘三为此作诗道:“典尽寒梅未疗贫,岂贤煮字裹儒巾。”“兹游更负梅千本,售于人间值几文。”

刘三还是近代上海地区著名的收藏家,每每遇到珍爱之物,他往往不惜巨资收购。在《黄叶楼典藏图书目录》中,收有图书15000余册,另有近代名家墨迹、画幅和金石、碑帖近100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叶楼所藏珍贵文物全部毁于炮火,刘三夫妇不得不避居在市区华龙路元昌里。这时的刘三已经年近60,他常常感叹自己老了,既不能效命疆场,又不能随政府西迁,于是每天借酒消愁,在忧愤中苦度时光。

1938年的春天,身体本来就虚弱的刘三先患怔忡症,连续几个月都夜夜失眠,不久又患上了温热病,转入夏天后暑热难挡,他频频以喝冰啤酒来解暑消渴,却不知病中的老年人最忌冷饮,于是伤及肠胃后转发消化道疾病,最终导致严重的痢疾。1938年8月25日,刘三病逝于上海华龙小学。

为了使刘三的大量优秀作品留传后世,陆灵素一方面抚孤守节,一方面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到搜集整理刘三文稿的工作中。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冒死穿越烽火,前往华泾搜寻遗稿。一路上可谓步步惊心,由于中途遇到日寇,陆灵素不得已辗转数里才抵达满目疮痍的黄叶楼,匆匆携出大半残缺的刘三遗稿,又一路惊险地回到市区,强忍着悲痛和女儿将残稿一一誊清。对于其中模糊难辨的字,陆灵素或凭借自己的记忆,或请高人指点,不避寒暑、不分昼夜地辛劳,经两年多的时间,终于编辑成《黄叶楼诗稿尺犊》,随后将书稿寄给避居香港九龙的柳亚子,请求帮助校对和刊印。

不料,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陆灵素的愿望化为乌有,即将付印的书稿在九龙战役时日机的狂轰滥炸中化为灰烬。柳亚子为这件事情抱憾不已,后来他给陆灵素写了首七律《忆陆繁霜夫人沪上》:“遗书灰烬两经春,敢说寻消问息辰。抱疚最怜身未死,抚衷难遣梦还频。”又在诗末注文中记道:“夫人以亡友刘季平遗著《黄叶楼诗稿尺牍》若干卷畀余,属为斟定,九龙之役遗书灰烬,愧不可言。冀沪上尚留副本,他日终当刊布耳。”

然而,《黄叶楼诗稿尺牍》并没有副本,陆灵素得此凶信后五内俱焚,她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凭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陆灵素又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决心从头收集残稿。经过五年的惊人毅力,陆灵素在 1946 年刊印出《黄叶楼遗稿》的油印本,收录刘三的诗词文章共270余篇。

晚年的陆灵素,一直独自居住在华泾,生活很是凄凉。1957年12月15日,74岁的陆灵素在黄叶楼因病与世长辞。后人可以告慰陆灵素的,是她虽然走了,但她的心愿已经得到了实现。1996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黄叶楼遗稿》一书,让今人可以从中感怀刘三这位义薄云天的一代江南才子。

猜你喜欢

刘三黄叶
王旭东
让路
黄叶奇遇记
《飞鸟集》节选
同学刘三
绿叶与黄叶
顶上功夫
顶上功夫
捡起一片黄叶
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