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教育语文课对学生能力的塑造

2017-08-24苏力

职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技能型语文课模块

苏力

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塑造。语文课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能力塑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职业教育的语文课,常常被边缘化和被压缩,这是不科学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职业教育语文课对学生能力的塑造。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模块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现就业获取生存本领为优先,继而获取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所谓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的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这就决定了专门人才需要专门的能力。

1.学习知识能力

获取知识是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首要条件。只有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才能对技术技能领域有足够的认识,才能从事生产和服务。学习的知识包括必要的文化、科技和专业知识。知识是动态的,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和超越。学习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掌握有效的方法,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学习先进的经验。

2.信息处理能力

学习到的知识,必须在实际生产中运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或服务的动能,才能够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将掌握到的各种信息知识进行科学处理。信息处理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刻板教条地照搬模仿往往容易误入歧途,只有有效地将信息进行分类,再进行辨别,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调整,才能得到提高。

3.专业操作能力

技术技能型人才,归根结底是在要生产和服务的实际中去运用本领解决问题。只有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掌握到的信息在生产服务的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职业价值。这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模块的核心。

4.职业操守能力

首要的是培养职业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内生动力,形成自己的职业风格,从而获取职业成就,体现职业价值,最终实现职业理想,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品质决定一切,思想认识决定品质。一名技术技能人才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充分的认识、标准化的训练,才能形成独具风格的职业操守,包括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纪律风范、职业品质化行为和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态度,这决定着作为一名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能否实现。比如工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没有专门的知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情绪失控形成的,如果职业操守一旦形成情绪自控能力,对于安全生产是大有裨益的。

5.创新创造能力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创新创造能力。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创造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一条可取的途径,如果只是一味地山寨模仿,是没有出路的。现阶段,我们国家在创新创造的路上步履稳健,在航天航海、动车制造、超大工程等诸多领域取得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职业技能型人才,只有在创新创造上取得成就,才能走在前头、尝尽甜头、出尽风头。

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模块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知识、能力、素养三大模块。

1.知识模块

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必要的科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包括语言和文字能力的运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行为举止、积极的职业精神等,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修养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从而具备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名职业学校学生成长为人才的基本条件;科技知识包括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像产业的科技关联项、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及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等;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技能的应知应会、专业工种的技术应用操作规范与工艺流程、专业工种的拓展维度等。

2.能力模块

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分析与判断能力、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水平等。知识运用能力,就是将学习到的知识或经验转化为自身从事某项职业的动能;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习到面对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实际中应用;技术分析判断能力,是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掌握从事生产或服务的技巧,满足从事职业的需要;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水平,是培养学生从事某项职业所能够达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级水平。能力模块是职业教育目标模块的核心,是职业实践活动的必备本领,是职业成就的取得、扮演社会角色、拓展发展空间必要的条件。

3.素养模块

简单地说,就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情操。首当其冲的是职业兴趣,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选择人生发展的职业方向,继而形成兴趣,才能转化为成为合格的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动力;其二是职业道德,这是促进学生形成职业义务感和责任感的基礎,这也是成长为职业技能人才应有的素养;其三是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形成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成就感,教育学生将职业活动不仅当做是谋生的手段,而要将职业与人生的价值实现有机融合。

三、职业教育语文课对学生能力的塑造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如果仅仅是围着语言和文学来打转,是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发挥其独特优势,使其在学生能力塑造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语言能力不足,因此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还需要下功夫。仅从文字来看,要教会学生掌握4000至6000个汉字、2000个左右常用词汇量、 1000个左右成语。人类的语言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两部分,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侧重于书面语能力训练,忽视了口头语。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结束后,大多都会成为社会上的职业人,口头语的表达能力同样重要,它是从事职业、人际交流、社会活动必备的条件。

2.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进行科技知识的学习时,首先是对科学技术的概念进行理解。如果一名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都不具备,不能进行识字断句,就无法对概念进行完整地阅读理解。现实中,不少学生对一些课程不感兴趣,经过充分地调研得知,问题在于语言能力差,一个名词解释都不能正确阅读,怎么谈得上理解呢?正确地阅读,正是正确认识和准确研判的基础。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结合思维发散点的启发、思想精华的解读、韵律节奏的美感催化,然后再帮助学生丰富阅读素材,掌握阅读技巧,构筑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3.科学认知能力

语文除了培养语言和文学的能力外,还兼有文化哺育功能。精选的课文里面有思想的精华,有对真善美的彰显,有逻辑思维的美感,有美好生活的描绘。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从文章的思想中汲取精华,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正确面对。像《我的五样》一文,要启发学生学习分析判断、取舍得失、尊重生命、情感着力。

4.品质塑造能力

情趣决定品质,高尚的情趣塑造优良品质,低俗的情趣塑造卑陋的品质。情趣的培养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需要教育起作用。语文课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延伸,结合课文经典的思想、文化、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情趣修养,从而塑造出高尚的情操、典雅的生活取向、高尚的职业精神。

四、语文课对学生能力塑造的方法探索

1.兴趣导向

兴趣导向是教学方法,更是教育教学的思想。对学生进行能力塑造,首先从培养兴趣入手。兴趣的培养是基于人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精神动能,让学生对一件事物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研究学生的特点,捕捉兴趣点,才能将教学思想与学生的兴趣形成有机融合,取得优良成效。

2.情感激励

情感是意志的动力,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人都有着情绪需求,这是一种心理反应。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取向,在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层面进行干预,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对一项事物采取主动接受的态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多加表扬,让学生找到一种归属感和情感的着力点。

3.知行合一

职业教育倡导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运用中转化为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应用。比如说,在培养阅读或表达能力的时候,可以安排朗读任务,或者安排在公众场合进行讲演的小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反复体验。任务的设计和安排需要教师动一番脑筋,放手让学生积极行动,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在学生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评点,让他们得到有效的点拨。

4.案例啟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进行认真的准备,对照知识点选取典型案例,案例既有正面的典型,也有反面的典型,而且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在案例解读的时候,要着力营造环境,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启示,从而形成认知事物的一种能力。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语文教师要进行更多切合实际的教学探索,努力把语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型语文课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